南方秋冬大蒜怎么种植,怎么才能让大蒜过冬
餐桌上有特别多的配菜或者是一些调料。
大部分的调料都是为了调节蔬菜当中的味道。
所以说,在超市里面各种各样的调料成为了人们必备的选择,在这些调料当中有一些对身体不是特别的有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综合素质,这一次要说的调味品就是大蒜。
关于南方大蒜秋冬种植技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一、秋冬南方大蒜种植技术1、选择适宜的播期。
秋播大蒜喜凉忌热,如果播种过早,年前苗过旺,越冬时易造成冻害,还会造成大蒜的二次生长,出现管状叶和面包蒜;如果播种过迟,则达不到大蒜生长所需的积温,从而影响大蒜的生理机能,终影响其产量。
一般认为,国庆节前三天至节后五天,比较适宜大蒜的播种。
2、提高播种质量。
大蒜播种时,要选择直径5厘米以上的蒜种为宜。
播种的深度为4厘米左右,需栽直、栽稳,蒜瓣腹背面应与行向一致,这样,出苗后展开的叶子就会与行向垂直,有利于叶子合理分布,从而增大叶的光合作用,是提高大蒜产量的重要环节。
播完种后,应覆土、打除草剂。
除草剂以“施田补”这一品牌为好,每亩用量120-150克,兑水40-50千克后均匀喷洒,喷后不能踩踏,应立即盖膜。
3、冬前大蒜苗期管理。
大蒜播种后,一般4-6天出苗,如果不能正常自己破膜出苗的,要人工辅助破膜放苗。
播后10-15天浇一次齐苗水,有利于大蒜根系的生长。
为达到壮根的目的,防止死苗、黄苗,可喷一次鲁虹回生露。
该叶面肥不但含有大蒜所需的各种养分,还含有特殊功能因子,能激发大蒜的生命潜能,促进其根系生长,增强大蒜抗病、抗逆的能力,有效防止沤根、烂根和死苗现象的发生。
封冻前,应浇一遍越冬水,施一次冲施肥。
二、南方大蒜种植时间南方大蒜种植时间可分为春播和秋播,即3~4月份和9~10月份。
在南方地区,温度较低,秋冬季也够暖和,秋播时幼苗能露天越冬,所以都以秋播为主。
而北方地区,秋冬季气温较低,相对寒冷,幼苗不能越冬,所以不适合秋播,可通过大棚育苗的方法,在早春播种,在夏季采收。
播种需要选择个头较大、色泽较好的蒜头,采用人工扒皮掰瓣,去除蒜头的托盘和茎盘,对蒜瓣进行分级,选择粒大、外表纯白、无损伤、无光皮的蒜瓣做种,要求每颗要重达5克,种子的大少关系产量的高低,所以尽量选择大颗粒的种子。
三、怎么才能让大蒜过冬地膜大蒜不便于追肥,应以基肥为主,配合冲施追肥。
施肥上要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少量多次,氮、磷、钾配合,注意增施微生物菌肥。
大蒜是越冬作物,同小麦一样,应合理慎浇越冬水,才会让大蒜越冬。
浇水时应在封地前选择连续昼冻日消三到五天后的晴好天气,时间应为上午的十时后下午四时前小水浇地,严禁大水漫灌。
并及时清理地膜上的浮土,以利于蒜田吸收阳光储蓄地温。
及时检查地膜防止被风掀起。
由于冬季风大,及时检查覆盖大蒜的地膜,发现有被风掀起,应尽快予与修复。
可以采用大蒜“双膜覆盖”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大蒜越冬期冻害。
大蒜种植时次覆膜。
同常规地膜覆盖栽培。
在越冬前第二次覆膜。
在大雪节气过后,或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当平均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大蒜地上部已经休眠停止生长时,进行第二次覆膜。
覆膜时要注意,膜两边压好土,且不要过紧,给蒜苗一个适宜的空间。
覆膜前先在蒜田检查一遍,将没有拱出地膜的蒜苗用铁丝钩勾出。
由于冬季西北风较多,因此在开始覆膜时,东西长的从南边放膜,南北长的从东边放膜。
一般在翌年3月上旬返青期的时候,再把第二层膜揭掉。
总而言之,南北方地区大蒜秋冬管理方法也是有所差别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农资行业知识,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了解更多,关注之后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行业信息。
蒜种植方法
早春气温回升,幼苗开始生长,此时的大蒜田浇水要看土壤墒情而灵活掌握。今年雨雪较多,土壤墒情较好,可在3月上旬开始浇水。早春浇水不宜过早,浇水次数不可过勤,浇水量不可过多,以防因浇水降低地温,影响大蒜早发。4月份以后大蒜进入需水高峰期。常言说“4月蒜,泥里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此期,一定要满足大蒜的水分需求,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直到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大蒜需水量比较大,整个生长期一般需要浇4次水。
⑴覆膜水:大蒜播种后需及时浇水,浇足浇透,一株不漏,每667平方米浇水100立方米。此次水既满足大蒜种植的需要,又为覆盖地膜提供方便。
⑵壮苗水: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或地温在15℃以上时浇水。
⑶出苔水:蒜苔刚一出尖就浇此水。
⑷膨大水:拔完蒜薹就浇此水。
种植大蒜以砂质壤土最好,在砂土中生长的大蒜辣味浓,但质地松,不耐储藏。大蒜根浅,根毛多,根系吸水、肥能力较弱,所以不耐旱,也不耐涝,在不同的生育期,大蒜对水分、肥料的要求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说说大蒜的水肥管理。
一、大蒜浇水
秋播大蒜的生育期较长,整个生育期至少需要浇水4-5次。按照大蒜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情况,可以把浇水分布在以下几个时期。
1、齐苗期。
大蒜萌芽期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以促进前期的生根发芽。秋播大蒜种植后,一般7-10天可以出齐苗。此时可以根据墒情,如果蒜苗田地面干旱变硬,可浇一次水。
2、幼苗期。
北方冬季温度较低,为了提高大蒜抗冻能力,可浇一次越冬水,通过增加土壤湿度,减少低温给大蒜带来的危害。这次浇水不可过早或过晚,过早的话,气温较高,容易造成大蒜的徒长;浇水过晚,如果土壤已经结冰的话,反而会增加冻害。
3、返青期。
春节过后,大蒜进入返青期,地下根系开始快速发育伸长深扎,叶面开始逐步变绿、变大、变厚,进入旺盛生长期,叶片在伸展、蒜苔在抽长、蒜头在膨大,此时是大蒜的第一个需水高峰。此时应结合追肥,浇一次返青水,促进大蒜快速生长。
大蒜返青以后,随着温度快速升高,天气也变得多风、干旱,应结合实际情况一次或多次浇水,并及时追施,促进蒜叶生长,茎杆增粗。
4、抽薹期。
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5、蒜头膨大期。
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并追肥,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在大蒜的鳞茎发育后期,需水迅速减少,应控制浇水,促进磷茎成熟和提高蒜头的耐贮性。蒜头收获前7天应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二、大蒜追肥
大蒜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求进行施肥,把握“前轻中重后补”的追肥原则,既要防止前期过旺疯长,又要避免后期脱肥早衰。
1、幼苗期。
苗齐后至越冬前,如果整地播种时底肥足量,可不必追肥,如果底肥不足或出苗不佳,可结合浇水少量追速效肥,培育大蒜壮苗,切不可加大施肥量,以免出现徒长。
2、返青期。
第二年春天,当日平均气温达到7℃以上时,大蒜幼苗开始返青生长,这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晒苗2-3天,到春分前后发棵生长前,追1次返青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标准氮素化肥10-15公斤。
3、蒜薹伸长期。
从蒜瓣开始分化到提薹之前是蒜薹和蒜头生长并进的时期,大蒜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此时全部叶片已长出,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地下部分蒜头的产量已形成接近50%,根系积极横向扩展,生长量和吸收量逐渐达到高峰,要增施复合肥、钾肥,促进大蒜抽薹和蒜头的膨大,应重施速效钾、氮肥或复合肥10-15千克,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来确定施肥的时间。
二、大蒜追肥
大蒜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不同生育时期的需求进行施肥,把握“前轻中重后补”的追肥原则,既要防止前期过旺疯长,又要避免后期脱肥早衰。
1、幼苗期。
苗齐后至越冬前,如果整地播种时底肥足量,可不必追肥,如果底肥不足或出苗不佳,可结合浇水少量追速效肥,培育大蒜壮苗,切不可加大施肥量,以免出现徒长。
2、返青期。
第二年春天,当日平均气温达到7℃以上时,大蒜幼苗开始返青生长,这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晒苗2-3天,到春分前后发棵生长前,追1次返青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或标准氮素化肥10-15公斤。
3、蒜薹伸长期。
从蒜瓣开始分化到提薹之前是蒜薹和蒜头生长并进的时期,大蒜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此时全部叶片已长出,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地下部分蒜头的产量已形成接近50%,根系积极横向扩展,生长量和吸收量逐渐达到高峰,要增施复合肥、钾肥,促进大蒜抽薹和蒜头的膨大,应重施速效钾、氮肥或复合肥10-15千克,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来确定施肥的时间。
1、种植时间,大蒜一般在春季和冬季播种,但是它的幼苗不耐寒,因此北方不适合秋季播种,在南方秋播,北方春播,如果有温室大棚的话在北方可以秋季播种育苗,第二年种植小苗即可。
2、整地畦田,大蒜对土质要求不高,一般的园土就可以种植,在播种之前先要整地,将土壤翻层20cm深,清理出田中的石块,然后再将土地耕成畦田状,畦田大小随意,这样十分方便排水和灌溉。
3、种植入土,在大蒜的种植方法中,播种之前要剥除茎盘和外皮,选择个头较大的蒜瓣作为种子,种子个头越大,产量越高,将种子晒一天时间做催芽处理,不可曝晒,将大蒜按照一定间距种下,深1cm左右,浇透水。
4、水肥管理,大蒜从种子发芽开始,一直到收获期,整个过程都需要保证水分的充足,还需要施一些化肥和有机肥,种植之前每亩地施5000kg有机肥作为底肥,耕地时将其混合在土中即可,然后每月撒施一些复合肥,施肥过后应立即配合浇水,使其充分吸收肥料。
5、注意事项,在田间种植大蒜需要定期去清理杂草,不然时间久了,杂草成群会抢夺大量养分,影响大蒜的生长,然后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做好防治工作,最好是能第一时间发现虫害,及时作出处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