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拒当外交官后自开公司,最后居然卖掉回家种地养猪真的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通过读书,平步青云。尤其是贫穷家的孩子,更是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然而,江苏有一农村出身的男孩杨舒春,通过努力考上了北大,毕业后却婉拒外交部工作,在西班牙打拼多年开有公司,又在8年前,不顾父母反对,卖掉国外公司回国种地。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农村,不仅父母反对,连周围邻居也不理解他为何接连两次放弃优越的工作,回农村种地有啥前途?
一、北大毕业,婉拒外交部工作,又卖掉国外公司,毅然回国
1980年,杨舒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小农村里,父母都是农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也知道教孩子努力读书。
杨舒春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从小学习就很好,在1999年高考,他就以无锡市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总算走出了农村。
在北大,杨舒春依然很努力学习,在读大三时,就被外交部选派到西班牙公费留学一年,并在毕业后通过了外交部入职考试。
能够进入外交部工作,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可是却被杨舒春婉拒了。
他的父母悲愤交加,父亲甚至想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2003年,他来到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攻读市场学硕士学位,一边读书一边在报社和进出口公司打工。五年后,他用仅有的积蓄开了一家小商品贸易公司,这些年靠做外贸攒下几百万元,还拿到了西班牙绿卡。
可就当家人认为杨舒春会在西班牙定居时,他又做了一次重大选择,卖掉公司回国种地。这一年是2012年,他刚刚32岁,正值青年。
二、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回国种地
杨舒春有一个梦想,做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这个梦想里又包括另一个梦想为家乡种出绿色安全的农作物。
但是,得知儿子卖掉国外公司回国种地的父母,十分生气,认为儿子一点也不靠谱,为此有好几个月没有搭理儿子。
可是,为了实现梦想的杨舒春,自知会有许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所以他只管干。
从西班牙回到无锡老家,杨舒春和三个合伙人筹了130万元,流转了80亩地,种下30亩左右的稻米。紧接着,他又投入300万,种植各种蔬菜,在农场内实现生态闭环:用散养鸡和黑毛猪的粪便做有机肥料,又种植食玉米等供应饲料。第一年,农庄就大获丰收。
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电商,到了2014~2015年,杨舒春控制不好物流成本,以及产品损耗严重,导致了平均每个月亏2到3万元。其他三个合伙人不愿意继续投资,提议退出股份。
中国养猪巨头排名为:牧原集团、正大食品、温氏集团、正邦集团、新希望集团。
1、牧原集团
牧原集团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包括生猪生产、育种、屠宰以及饲料加工。集团在24个省的215个县和103个市设立了生猪养殖业务。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上市,2021年出栏生猪4026万头。牧原集团相信“科技创造健康猪肉”。
2、正大食品
正大食品集团成立于1921年,是一家多元化的跨国公司集团。正大集团在甘肃建立了正大生猪养殖基地,并分别在湖北、河南、江苏建设了100万头生猪的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内蒙古的另一个类似的100万头生猪项目正在建设中。2021年,正大集团在中国出栏了800万头猪。
3、温氏集团
温氏集团成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营业务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在各地区拥有配套的屠宰经营、饲料加工、现代农业设备制造、兽药生产、鲜活食品配送等相关业务。2021年,温氏出栏了1322万头屠宰猪和11.01亿只鸡。2022年,出栏生猪数量预计将达到2000万头。
4、正邦集团
正邦集团成立于1996年,分为四个业务板块:畜牧业、植保业、食品业和财务管理业。目前,正邦集团在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700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员工7万多人,2021年出栏生猪1493万头。
5、新希望集团
新希望集团成立于1982年,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员工超过135000人。业务覆盖饲料、养殖、肉制品、金融投资等全产业链,业务遍及中国及东南亚、非洲、欧洲、南北美洲等16个国家,并在新加坡设立了海外运营中心。2021年,新希望六和出栏998万头生猪。
以上内容参考:南阳市农业农村局—2022世界大型生猪生产商榜单牧原、万州国际、正大位列前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