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的茶叶,为什么在日本开花结果?
茶叶一开始确实是源于中国的,但是后来那些谴唐使把中国的茶叶带进了日本,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后来日本也是非常重视茶道的,并且逐渐的离不开茶道,所以茶叶才可以在日本开花结果的。
在一开始的时候茶叶只是一药材而已,后来才逐渐发展成饮品的。慢慢的茶叶也从原来用来解渴的饮品,成为了人们用来修身养性的不俗之物。在茶叶流行的这段时间,茶叶被那些谴唐使带进了日本,并且在日本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当时在宋朝的时候,那些上流社会的人们都对茶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并且日本受到了宋朝的饮茶风气之后,也开始对茶叶有着非常大的追求。以至于到了现在,日本的茶道还保留着宋朝点茶的基本特点。
到了明朝,茶叶基本上就是每家每户都可以喝得起的了,当时的茶文化也到了停滞的阶段。但是日本就不是这样的,日本的茶道慢慢发展了起来,他们所在乎的有很多,不仅仅要地点美,还要器具美和形式美,日本饮茶还带有一些宗教色彩。
现在茶道对日本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们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些思想,穿着方面都深受茶道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人没有生活情趣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是喝茶少了。日本人认为喝茶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情,就是因为受到了禅宗的影响,所以对于茶道也是非常在乎的。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坐着品一品茶,看看电视报纸,或者是夕阳之类的,这也是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了。
日本茶叶的特点主要有:
1.区域布局相对集中
日本茶叶主要集中在静岗、鹿儿岛、三重3个主产县。这3个县的茶园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4%,?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4.6%。其中静岗县茶园面积占全国41.7%,产量占全国的44.1%,茶叶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20%以上。国家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著名的茶文化及茶旅游设施多分布于此,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文化氛围和产业优势。
2.产品多元化
日本茶叶几乎是青一色的蒸青绿茶,只是依据档次不同从中分出玉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制茶、玄米茶等。
煎茶是日本最常见的茶,产量比较多,可以说是日本茶的代表。日本是在中国传统煎制的基础上,采用温和式的熏蒸法加工茶叶,深蒸茶工艺上蒸的时间比煎茶多20秒,所以颜色比较深一点,蒸的时间长涩味比较淡、易冲泡。深蒸茶最近在日本比较流行,尤其受年轻人的喜欢。
玉露茶是日本高级茶的代表,需要特殊栽培。在茶园中建有黑色的遮阳网,这样茶的苦涩味比较淡,加工方法和煎茶是一样的。
番茶,就是我们国家说的夏茶和秋茶,涩味和甜味比较浓。过去在日本只有茶农自己家喝的茶叫番茶,现在作为商品夏茶和秋茶称为番茶。
抹茶,首先一定要是在遮阳网里培育出来的,制作成碾茶,再磨成粉末。碾茶事实上是中间产品,我们不称它为产品。在日本主要用于茶道,我们国家主要用于食品蛋糕和冰激淋。有些人会将粉末茶与抹茶混淆。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抹茶与普通绿茶粉的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抹茶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优质新鲜绿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抹茶生产采用了传统的碾磨技术和现代的超微粉碎技术,整个加工过程始终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能很好地保存茶叶中的活性成分。2.原料要求: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其他物质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盖茶。抹茶不是一般的绿茶粉,其细度为绿茶粉的5倍以上。粉末茶,是机器把茶叶碾成粉末,煎茶和深蒸茶都可以做成粉末茶。
糙米茶,一般指在低档的煎茶和番茶中加入焙过火的米。以前日本人也有吃不饱的时候,他们把低档的米炒一炒,跟茶一起喝。
焙茶,将煎茶和番茶高温焙煎而成的茶,用于饭后饮用。我在日本经常被问到中国人饭前喝什么茶、饭后喝什么茶。我说我们吃饭前不喝茶,饭后会喝一些茶。日本人习惯饭前喝煎茶,饭后喝番茶。这个习惯可以促进各种等级的茶都能销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