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辣椒的栽培技术要点是提前育苗,栽培管理主要是肥水管理。
1、栽培技术:辣椒种植需要提前育苗,它有一个很长的发芽期,在二十五到三十度的环境中,辣椒在经过催芽一系列处理后需要五到七天,低于十五度时辣椒不能发芽,辣椒种植时间很关键,提前种植要确定好当地的温度,温度不高或者太高都不适合,在合适温度内尽量提前种植,这样可以增加辣椒生长期,提前成熟上市。
2、栽培管理:辣椒是需要肥料最多,吸肥能力极强的一种作物,其中想要多产,应该多施氮肥,其次是钾肥,磷肥需求最少。辣椒基肥多使用有机肥,每亩土地五千斤左右,再配合施用磷酸二铵,硫酸钾,生长期间还要进行补施钾肥。辣椒的水肥管理。辣椒需要根据其生长特性,进行水肥管理,关机原则上促控结合,促进辣椒多生枝,多开花。
辣椒种植养护
在播种之后使用拌有煤灰或老糠灰的细土盖种,厚度大约2厘米左右,以盖没种子为宜,之后浇水,待收水后,盖上地膜,最后使用细竹片或竹竿围成小块拱架,架高0.5米左右,上面覆盖薄膜,薄膜的北边使用泥土压实,以利防风,两边使用砖压实为好,以便通风换气,随时揭膜。
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开花结果初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结果期土温过高,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引起日烧病和毒素病。作为鲜食的辣椒大都采收青果,也可采收红果,作为干辣椒的,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必须及时,防止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辣椒栽培技术要点
辣椒的种植方法可以从品种选择、不可混种、种子浸泡着手;种植技术可以从施肥规则、浇水规则着手。
一、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辣椒可在春季和秋季种植,春季温差大,高温会影响到植株的开花结果,一般种植早熟品种,秋季可以种植中晚熟品种。
2、不可混种:辣椒不能连需种植,也不能使用种过茄子、西红柿以及土豆的土壤栽种,它需要在地势高、排水好的地方栽种。冬季进行一次深耕,可消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接着要整平、施足量的基肥。
3、种子浸泡:因为辣椒种子原本的发芽率较高,所以一般不用催芽。为了加快出芽,可以把种子浸泡在水中,还可以用药剂浸种,起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将种子播到土中,上面覆盖2厘米的细土,浇水后覆盖地膜,出苗后须将地膜揭掉。
二、管理技术
1、施肥规则:辣椒属于耐肥、怕旱、怕涝的作物,施肥规律为“两头少,中间多”。因为辣椒的生长周期较长,所以基肥要足量,后期可适量的追肥。基肥一般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有机肥4000-5000公斤左右,配合施加磷钾复合肥70公斤左右。
2、浇水规则:辣椒幼苗期需要的肥力较少,花果期最多。辣椒浇水不能大水漫灌,要小水勤浇,以土壤见干见湿为标准,干旱的时候再浇水。
种植注意事项
大棚栽培辣椒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翌年1月至2月中旬定值,4月上旬开始收获。春提早栽培可选用苏椒5号、苏椒11号、洛椒98A、红英达、圣方舟等。一般亩产量在4000千克左右,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要经常给地面除草,适当施一些磷肥、钾肥和农家肥,辣椒比较耐旱,不能浇水太多,可根据地面的潮湿度进行浇水,雨季注意清沟排涝。
辣椒一般长到15-20公分的时候就成熟了,可以采摘。采摘的时候注意不要把杆扯断,如果要留作种子,可以让那部分辣椒再长一段时间,种子就会更加饱满。
1、整地:宜选择2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块作苗床,种植1亩辣椒需苗床20—30平方米,耙细碎后,开沟作床,床宽1米,沟深0.2米,每平方米床面撒石灰1—2两,过磷酸钙1两,充分腐熟细碎的农家肥1—2斤(或狮马复合肥2两),并与表层床土拌匀。
2、种子催芽:将种子浸入1000倍高锰酸钾液中消毒15分钟,捞起洗净后,再放入55℃热水中浸种15分钟,然后反复搓洗干净,放在30℃清水中浸5—6小时,捞起滤干并抖散,用湿纱布包好置于30℃温度下催芽。
3、播种:当6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除病虫害,提高出苗率,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覆盖约1厘米厚的肥沃细土,用花洒淋少量水,盖好拱棚防寒保温。
4、苗期管理:出苗前,不用揭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适当揭膜通风。湿度管理以少浇水或不浇水为宜,如干旱可在晴天上午浇少量水,并注意通风排湿,防止病害发生。同时,苗拱土后注意喷药防猝倒病,药剂可选用雷多米尔锰锌、普力克等。如缺肥,则选晴好天气淋施淡粪水或0.1%的复合肥液。移栽前7—10天逐步揭膜炼苗,至5叶一心以上即可定植大田。
5、适时定植:促早发根。早发苗是掌握定植期及定植后管理的主要原则。辣椒又以沟栽或平栽为宜,定植时浅覆土,以后逐渐培土封垄,定植后只依靠干旱蹲苗会损伤根系,所以辣椒苗期管理要小蹲苗或不蹲苗,一促到底。
6、辣椒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试验证明,辣椒密植增产潜力大,尤其一直生长到秋季的青椒。适当密植有利于早封垄,由于地表覆盖遮荫,土温及上壤湿度变化小,暴雨后根系不至于被暴晒,起到促根促秧的作用。一般青椒生产密度为每亩3000~4000穴(双株),行距50~60cm,株距25~30Cm。一般多采用双株或3株1穴。定植方式有大垄单行密植、大小垄相同密植及大垄双行密植等,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7、田间管理,辣椒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易得病,水涝易死秧,肥多易烧根。整个生育期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定植后采收前要促根,促秧;开始采收至盛果期要促秧、攻果;进入高温季节后要保根保秧,防止败秧和死秧;结果后期要继续加强管理,增产增收。
8、开始采收前的管理此期地温低、根系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缓苗水轻浇,可结合追少许粪水,浇后及时中耕,增温保墒,促进发根,蹲苗不宜过长,约10天左右,可小浇小蹲,调节根秧关系。蹲苗结束后,及时浇水、追肥,提高早期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些磷钾肥,促秧棵健壮,防止落花,及时摘除第一花下方主茎上的侧枝。
9、始收期至盛果期的管理这一阶段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量逐渐增多,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保根,并结合培土进行追肥。一般每隔1周喷1次敌百虫,防治虫害;7~10天喷一次1000倍液乐果灭蚜,防止传播病毒;喷代森锌或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病害。
10、高温季节及其以后的管理高温雨季易诱发病毒病,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因此,高温干旱年份必须灌在旱期头,而不能灌在早期尾,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抑制病毒病的发生与发展。雨后施少量化肥保秧,还要及时灌溉,防止雨季后干旱而形成病毒病高峰。高温季节应在早晚灌溉。盛花期喷800~1000倍矮壮素3~4次,有较好的保花增产效果。缩果后期的管理高温雨季过后,气温转凉,青椒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必须加强管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