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技术成果
饲料加工及配方
1. 反刍动物秸秆饲料颗粒化技术2. 犊牛、羔羊代乳粉生产技术3. 保健鸡蛋生产技术
生物技术类
4. β-甘露聚糖酶发酵生产技术 5. 葡聚糖酶生产技术6. 高效木聚糖酶的廉价发酵生产技术
7. 新一代植酸酶的高效生产技术8. 动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 9. 一步酶法生产菊粉果糖技术
10. 无公害饲料添加剂木寡糖高效生产技术11. 酶法生产无公害饲料添加剂低聚果糖12. 果渣发酵与营养平衡技术
13. 微生物青贮剂生产技术14. 植物蛋白生物活性小肽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15. 新型饲料添加剂发芽糙米
化工类
16. 天然抗菌剂牛至油及其微囊的生产技术17. 新型饲料添加剂二甲酸钾18. 防霉剂富马酸单甲酯生产技术
19. 饲用抗菌剂香芹酚绿色合成工艺20. 新型饲用抗菌剂氟苯尼考生产技术21. 畜禽专用新型抗菌剂头孢噻呋锌
22. 卵黄抗体生产技术
中草药类
23. 天然抗菌剂藤茶黄酮生产技术24. 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玉米深加工产品:玉米蛋白粉、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食用酒精、燃料乙醇等等。
(1)玉米蛋白粉,一般是采用提纯的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缺乏异亮氨酸)、豌豆蛋白等蛋白,或上述几种蛋白的复合加工制成的富含蛋白质的粉末,其用途是为缺乏蛋白质的人补充蛋白质,也可作为功能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中。
(2)变性淀粉为改善淀粉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在淀粉分子上引入新的官能团或改变淀粉分子大小和淀粉颗粒性质,从而改变淀粉的天然特性( 如: 糊化温度、热粘度及其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凝胶力、成膜性、透明性等) ,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性质的淀粉统称为变性淀粉。
(3)玉米淀粉糖利用含淀粉的粮食、薯类等为原料,经过酸法、酸酶法或酶法制取的糖,包括麦芽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统称淀粉糖。淀粉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500多年的《齐民要术》中就提到糖,而且详细地描述了用大米制糖方法。
(4)食用酒精(Edible Alcohol)又称发酵性蒸馏酒,主要是利用薯类、谷物类、糖类作为原料经过蒸煮、糖化、发酵等处理而得的供食品工业使用含水酒精,其风味特色分为色、香、味、体四个部分,也就是指蒸馏酒中醛、酸、酯、醇这四大主要杂质的含量,不同的口味和气体会使蒸馏酒的风味不同。
(5)燃料乙醇,一般是指体积浓度达到99.5%以上的无水乙醇。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乙醇不仅是优良的燃料,它还是优良的燃油品改善剂。其优良特性表现为:乙醇是燃油的增氧剂,使汽油增加内氧,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乙醇还可以经济有效的降低芳烃、烯烃含量,即降低炼油厂的改造费用,达到新汽油标准。
关于玉米的加工项目:
(1)特制玉米粉和胚粉:玉米籽粒脂肪含量较高,在贮藏过程中会因脂肪氧化作用产生不良味道。经加工而成的特制玉米粉 ,含油量降低到1%以下,可改善食用品质,粒度较细。适于与小麦面粉掺和作各种面食。由于富含蛋白质和较多的维生素,添加 制成的食品营养价值高,是儿童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2)膨化食品:玉米膨化食品是70年代以来兴起而迅速盛行的方便食品,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均匀、质地柔软的特点,不仅 色、香、味俱佳,而且提高了营养价值和食品消化率。
(3)玉米片:是一种快餐食品,便于携带,保存时间长,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制作其他食品,还可采用不同佐料制成各种风 味的方便食品,用水、奶、汤冲泡即可食用。
(4)甜玉米:可用来充当蔬菜或鲜食,加工产品包括整穗速冻、籽粒速冻、罐头三种。
(5)玉米啤酒:因玉米蛋白质含量与稻米接近而低于大麦、淀粉含量与稻米接近而高于大麦,故为比较理想的啤酒生产原料 。
扩展资料:
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燃料乙醇、谷氨酸、赖氨酸、聚乳酸、木糖醇、化工醇、蛋白饲料、纤维饲料等数千个品种,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 随着加工层次的不断加深,形成玉米经济系统。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玉米的营养成分优于稻米、薯类等,缺点是颗粒大、食味差、粘性小。随着玉米加工工业的 发展,玉米的食用品质不断改善。形成了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玉米能有以下的加工途径,使其变成一个新的事物,增加玉米的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玉米深加工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