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药物相互作用

(1)与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协同作用;与阿米卡星合用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2)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用药期间应随访肾功能。(3)大剂量头孢噻肟与强利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肾功能变化。(4)头孢噻肟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液稀释,但不能与碳酸氢钠液混合。(5)与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等合用,可使本品的总清除率降低,如两者合用需适当减低剂量。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的药物相互作用

头孢噻肟简介

头孢噻呋钠是抗生素,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出现抗生素脑病,或者影响肝肾功能,血细胞等。注意多喝水。

头孢噻肟钠是一种抗生素类的药物,属于人工半合成的抗生素,作用是死敏感的细菌,属于一种杀菌剂,用来治疗敏感细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头孢噻肟钠属于第三代的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这个屏障,导致细菌崩解、自溶而发挥杀菌作用。头孢噻肟钠杀菌范围广、杀菌作用强。因为人体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头孢噻肟钠对人体的毒性比较小,对肾脏基本没有毒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细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腹腔、胆道等消化道感染;骨和关节的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等,还可以治疗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并且可以作为小孩子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一,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合用时对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与阿米卡星合用,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有协同的杀菌效果,对金葡菌无此作用。

二,该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应分开给药,不能混在同一容器中,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情况。

第三,大剂量应用头孢塞肟与强利尿剂时可能会影响肾功情况,应慎用。

第四,该药不宜与碳酸氢钠混合。

第五,丙磺舒可使头孢塞肟钠肾清除率减少,半衰期延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头孢噻肟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头孢噻肟的别名 4.4 分类 4.5 剂型 4.6 头孢噻肟的药理作用 4.7 头孢噻肟的药代动力学 4.8 头孢噻肟的适应证 4.9 头孢噻肟的禁忌证 4.10 注意事项 4.11 头孢噻肟的不良反应 4.12 头孢噻肟的用法用量 4.13 头孢噻肟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4 专家点评 5 头孢噻肟中毒 5.1 临床表现 5.2 治疗 6 参考资料 附: * 头孢噻肟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tóu bāo sāi wò

2 英文参考

cefotaxime [朗道汉英字典]

cefotaxi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efotax see cefotaxi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头孢噻肟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同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效能。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患者,临床反应最佳,杀菌作用时间维持较长,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杀菌作用较差。口服不吸收,肌肉或静脉给药。本药的毒性低,对青霉素过敏者有可能对本药发生过敏。

4 头孢噻肟说明书 4.1 药品名称

头孢噻肟

4.2 英文名称

Cefotaxime

4.3 头孢噻肟的别名

头孢噻肟钠;氨噻肟头孢菌素钠;菌必灭;凯帝龙;凯福捷;凯福隆;赛福隆;泰可欣;头孢氨噻肟钠;西孢克拉瑞;喜福德;安塞铭;新亚雅太;治菌利尔;头孢氨噻肟;Cafajet;Cefotaxime Sodium

4.4 分类

抗生素 > 头孢菌素类 > 第三代

4.5 剂型

注射剂:0.5g,1.0g,2.0g。

4.6 头孢噻肟的药理作用

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强,明显超过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但对革兰阳性球菌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头孢菌素。

4.7 头孢噻肟的药代动力学

头孢噻肟在肠道中不吸收。肌内注射0.5g和1.0g,0.5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2μg/ml和25μg/ml。静脉注射1g和2g,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102μg/ml和215μg/ml。30min内静脉滴注1g,滴注完毕时血药浓度为41μg/ml,4h后血药浓度为1.5μg/ml。药物吸收后在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泛,可在各组织、体腔液、体液中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尤以胆汁、尿液中浓度较高。头孢噻肟不易透过正常脑膜,但脑膜有炎症时可增加透入量。头孢噻肟蛋白结合率为30%~50%。药物在肝内代谢为去乙酰头孢噻肟(抗菌活性为头孢噻肟的1/10)和其他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的半衰期分别为0.92~1.35h和0.84~1.25h。其代谢产物去乙酰头孢噻肟的半衰期为1.5h。头孢噻肟80%可经肾脏排泄,其中50%~60%为原形药,10%~20%为去乙酰头孢噻肟,另10%~20%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头孢噻肟经胆汁排泄量较少,约为给药量的0.01%~0.1%。血液透析能将62.3%的药物自体内清除,腹膜透析对头孢噻肟的药动学无影响。

4.8 头孢噻肟的适应证

1.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

2.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子宫炎、前列腺炎、淋病等)。

3.腹腔感染(如腹膜炎、胆道炎等)。

4.骨、关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5.手术感染的预防。

6.耳鼻喉科感染。

7.其他严重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尤其是婴幼儿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4.9 头孢噻肟的禁忌证

对头孢噻肟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禁用。

4.10 注意事项

1.对一种头孢菌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过敏。

2.慎用:(1)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2)孕妇、哺乳期妇女;(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4)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者;(5)高度过敏性体质者、高龄体弱者。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反应;(2)当患者尿液中头孢噻肟钠含量超过10mg/ml时,以磺基水杨酸进行尿蛋白测定可出现假阳性;(3)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可呈假阳性。

4.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2)有显著肝、肾功能损害和(或)胆道梗阻患者使用头孢噻肟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4.11 头孢噻肟的不良反应

头孢噻头孢噻肟头孢噻肟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仅3%~5%,且一般均呈暂时性和可逆性。

1.多见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热等过敏反应及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

2.偶见暂时性肝、肾功能异常及念珠菌病、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B缺乏等。

3.极少见过敏性休克、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4.12 头孢噻肟的用法用量

1.(1)肌内注射:①淋病:单次肌内注射1g;②无并发症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或急性尿路感染:每次1g,每天2次;③手术过程中预防用药:于术前0.5~1.5h肌内注射1g,手术过程中1g,术后每6~8小时1g,直至24h为止。(2)静脉给药:①常用剂量:2~6g,分2~3次给药;严重感染者(如败血症等)每6~8小时2~3g,每天最高剂量为12g;②无并发症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或急性尿路感染:每12小时1g;(3)手术过程中预防用药:于术前0.5~1.5h静脉给药1g,手术过程中1g,术后每6~8小时1g,直至24h为止;(4)肾功能不全时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头孢噻肟时须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减量;(5)透析时剂量:血液透析者每天0.5~2g,但在透析后应加用1次剂量。

2.儿童静脉给药:(1)新生儿:日龄小于或等于7天者,每12小时50mg/kg;日龄大于7天者,每8小时50mg/kg;(2)对1个月以上小儿:每8小时50mg/kg,治疗脑膜炎时剂量可增至每6小时75mg/kg。

4.13 药物相互作用

1.头孢噻肟与庆大霉霉素或妥布霉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作用。

2.头孢噻肟与阿米卡星合用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抗菌作用,而对金**葡萄球菌无此作用。

3.头孢噻肟与氨基糖苷类或其他头孢菌素同用可能增加肾毒性。

4.头孢噻肟与强利尿药(如呋塞米)同用可能增加肾毒性。

5.头孢噻肟与丙磺舒同用可延迟头孢噻肟的排泄,提高头孢噻肟的血药浓度并延长血浆半衰期(肾清除减少5%,半衰期延长45%)。

6.头孢噻肟与脲基青霉素阿洛西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等同用时,可降低头孢噻肟的总清除率。

7.头孢噻肟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使机体对伤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可能的机制是头孢噻肟对伤寒沙门菌有抗菌活性。

4.14 专家点评

头孢噻肟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尤其对流感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产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克雷白杆菌属及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大肠杆菌的作用比头孢哌酮强,特别对产青霉素酶的嗜血杆菌的作用最强。头孢噻肟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患者,临床反应最佳,杀菌作用时间维持较长,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杀菌作用较差。国内报道,用头孢噻肟治疗菌血症、腹膜炎等感染39例,同期应用头孢噻吩联合庆大霉霉素治疗感染33例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有效率为97.4%,对照组痊愈26例,有效率为94%,细菌学清除率均为95%。两组中各有8例和10例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ALT升高、胃肠道反应、菌群失调或蛋白尿。另报道应用头孢噻肟治疗感染60例,其中14例肌内注射,每次1g,每天2~3次,其他47例静脉滴注,每天6~8g,分2~4次滴注,待症状改善后以肌注替代。结果痊愈4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5 头孢噻肟中毒

头孢噻肟(头孢氨噻肟、凯福隆)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同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效能。口服不吸收,肌肉或静脉给药,血浆蛋白结合率达35%~45%。半衰期分别为0.92~1.35h和0.84~1.25h,重度肾功能不全时,可延长至14.h,成人常用量2~4g/d,分2~4次肌肉或静脉给药。感染严重时可用到6g/d。本药的毒性低,对青霉素过敏者有可能对本药发生过敏。[1]

5.1 临床表现

[1]

1. 2505例应用本药的临床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以药疹最为多见,约达2%。静脉炎0.48%。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的发生率约为1%。

2.肌肉注射部位疼痛。

3.偶见有头痛、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和堿性磷酸酶升高、暂时性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可有Coomb's呈阳性。

5.2 治疗

头孢噻肟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1.发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

2.静脉注射时应缓慢,以免引起静脉炎。

3.避免肌肉注射引起局部疼痛,可用1%利多卡因溶解本药后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