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浒关草席的席草分类

席草主要品种有大黄皮种、棉衣种两大类。

浒关草席的席草分类

浒关席草,在当地的异名甚多。有称:菅草、蔺草、藨草、开宝草、灯芯草、龙须草、松针草、丝草等。80年代末,当地百姓赋予了这两大类的席草新的名称:淡水草和咸(盐)水草。所谓淡水草,即是棉衣种类目;盐水草即是大黄皮种类目。前者为当地主要品种;后者多为外地移植、出产为多,当地种植极其少见。在民国时期,浒关席业是排斥外地品种的。

浒关席草,原来是当地野生植物丛草,莎草科属,形似茅针丛生发棵成散射状。这种野生草如今在浒关阳山丘陵山坡、山麓中尚能够见到。古代人了解这种草用种籽繁殖时,生根发芽极其缓慢,而且呈变异退化状。但经过用老株或分株分蘖进行无性育水繁殖,得到较理想的培植效果。草针(叶)发育粗壮拔长,色质青白细腻,且具有较强的纤维拉力,韧性足。浒关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暖,雨水充足,经过多年来的无性培植,为席草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席草生长的旺盛阶段为夏至前后,正值江南梅雨时期,又为品质优良的棉衣种“梅里青”席草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当地有“小暑不割草,大暑白云飘”的农谚。意思是,到了小暑期间应是草田割草的收获季节,收割后的席草还需抓住大好晴天,放置场地晒干,让阳光烤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席草的质量:色泽清白,粗细匀称,纤维拉力较强,纤维丝韧长。如果错过这个季节,遇上阴雨天收割,就得把席草成捆竖立放置,待晴天再上晒场。

当地的棉衣种席草总结为“席草冬月种,来年小暑割”。小暑,在水乡又值梅雨“出梅”时节,因此又有把这一品种美誉为“梅里青”的席草品名。

据道光年《浒墅关志》载:“浒墅关乡村妇女,织席者十之八九,或杂色相间织成花草人物;或为帘为坐席。有五尺加阔满床独眠之异。凡坐具、枕几,修短广狭,无不如其式而经之。席之肆,席机之匠,唯浒墅有之,而南津、北津、通安桥等席市,每日千百人群,凡四方商贾,皆集贩于此;而滨旅过关者亦必买焉。虽虎丘亦以席名,皆不及(浒关)也。”从以上引文可知:当地的规模“十之八九”。当地的品种之多,有竖(帘)有卧(坐席、眠席)。当地产品的规格,有独眠的二尺至双人床的“五尺加阔”。当地席产品的用途,有坐席、枕席(东瀛的“榻榻米”类)、帘席、柴席等“其式而经之”。这就决定了其席草原料栽培的广泛、大批量、多规格,特别在小农经济生产的年代,浒关草田的规模较大。据当地老一辈回顾:明清时期浒关席草田(包括通安、金墅、望亭等乡镇)有6000—9000亩左右;民国初期降至为3000亩上下。

1949年后,单产量提高及安徽无为县等地的咸水草打入当地席草市场,浒关地域的减小(不包括通安等乡),草田也同时衰减,至1985年,根据统计,现有草田838亩(限于原保安乡统计,不包括通安、望亭、东桥)。

90年代后,浒关草席市场规模衰减,专业席户由于机器织席的出现而懈怠。先辈们在当地培育的无性分孽繁殖的“梅里青”棉衣种,即当地称的“淡水草”因草田的减少,日感短缺;而外地(安徽无为县、庐江、巢湖等地)的大黄皮粗草,俗称咸水草,大量拥入,当地草田衰减。1999年,九图村有草田400余亩,青敦、横宅、后汤、道安、华桥、真山等村草田仅存640余亩,单产1400斤/亩,总产在9250担左右。外地席草无论其色质、纤维拉力均不及当地草质优良。这类质地较差的草料涌入当地,势必会有损“名席”质量和声誉。而且从价格上,看每斤在0.6—0.8—1.10元间,草料成本亦有所增加,然而咸水草的斤两又要比淡水草性重。同时,当地草田也因常年使用尿素,席草的青白秀色也呈蜕变**的趋向。

90年代以来,日本的蔺草引入苏州吴县(市)车坊一带。其实,该草种源产地仍是苏州水乡,国外只是加以科学栽培。早在明清期间,浒地席草种植户就已能采得阳山高岭土与地窖技术储藏草品以备翌年编织。经过阳山白泥(高岭土)敷放储存的席草,经编织席品后,能始终保持较好的青白相间的匀称美观。

日本蔺草的上乘品质现今引种,其奥妙也就是淡水草储藏方法的“老翻新”而已。

咸(盐)水草区别,就是栽培自然环境的区别。90年代以来,大部分织席专业户购外地长江以北地域皖省无为、庐江、巢湖等地的草种,因草田灌溉中含有盐、碱性水质,故其草色呈青**,纤维度较脆,拉力弱而水分重量较淡水沉。因此,席户们统称其为咸水草,这称呼反映了草质生长自然环境质的不同;又较形象地托出席草外表的润色泛之灰黄和纤维度受酸性浸蚀而减弱的因果关系。

不能种在水田中,虽然西洋菜喜欢水,但是不能直接种在水里,因为种植生长是需要氧气的,水中的氧气是不够供西洋菜种子使用的。容易导致种子被泡烂,不出芽。

西洋菜种子种植具体方法可分为旱地育苗和半水田育苗。

旱地育苗,选土壤肥沃并有适当遮阴的地块作苗田,耕耙,整地,做成宽1.2米的畦,畦面土壤达到细碎平整为宜,先浇透水,待水分渗入土中后播种。因种子细小,须混拌1-2倍细土撒播。播后撒盖一薄层过筛细土。一般播种100g,采用60m2苗床,可供1000-1333m2田用苗。每天灌水,宜浸灌,水不上畦面,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避免板结。出苗后30天左右,苗高达12-15厘米时,即可移栽大田。

半水田育苗应选地势较低,土质肥沃的水田,带水耕作后,做成1.2米宽的畦面和35厘米宽的畦沟,畦面须耱平,灌水使畦面充分湿润,但无水层,畦沟中始终有水浸润。播后撒盖一层细土。待苗高4-5厘米时,灌水保持畦面有一薄层水为度,以后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加深水层到1.5-2厘米。

栽培技术

定植

长江流域多在10月中旬栽植。栽前选取健壮的秧苗,要求茎较粗、节间短、绿叶完整。由于植株茎部系半匍匐生长,常有阴阳面之分,栽苗时,将阳面朝上,基部两节连同根系斜栽,以利成活。行距15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2-3株。

管理

整地施基肥:可选用地势较低、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水田栽植。栽前浅水耕耙,结合翻耕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3000kg或厩肥5000kg作基肥。耕后耙细耱平,保持田间稀泥状或一薄层浅水,即可栽植。若是半旱地栽植,则将地施基肥后整平开厢,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水分管理:半旱地栽植,定植后,浇透水。初期,田间易生杂草,要及时除草,以后每隔3-4天浇水1次。若是水田栽植,前期要保持1-2厘米水层,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到3-4厘米,但不宜超过5厘米,以防引起锈根。

合理施肥:豆瓣菜定植后30-40天即可收获。收获一次,应及时追施1次速效肥,一般每667m2撒施尿素15kg或0.5%的尿素液叶面喷施,也可每667m2用腐熟粪肥1200kg,对水5倍稀释后浇施,施肥时间宜选在早、晚进行。

采收

定植后当株高25厘米左右时即可收获。采收方法有两种;一是逐株采摘嫩梢,采后逐把捆扎,此方法比较费工。另一种是齐泥收割,每次割去全田的四分之三,把老根踩入泥中,后施肥耙平,把留下的四分之一种苗再行栽插。此方法多用于大面积栽培。

留种

无性繁殖类型:无性繁殖类型的品种只能选留种株,保护越夏留种。留种田宜选择在通风凉爽,排灌方便,最好周围有遮阴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应覆盖遮阳网。夏天易发生虫害,应及时防治。

结籽类型:开花结实的品种,用种子留种。长江流域,一般于3月中旬现蕾,4月初结荚,5月初荚果成熟。为了防止品种间的相互混杂,在开花前,应搭盖网纱防止品种间串粉。收获种子时,宜在早、晚进行,以防种荚开裂,散失种子。种子收获后,不能在烈日下爆晒,以防温度过高影响种子的发芽率。晒干脱粒后的种子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收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