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茶叶世界的茶区文化
英德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其发展的轨迹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 (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县均已产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时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可见英德植茶和产茶历史悠久。
英德茶文化产茶之兴盛推动了饮茶文化的形成。据历史记载:唐朝时,英德(时为浈阳县)南山风景区建有“煮茗台”一处;南山北宋《众乐亭》摩崖石刻云:“刻绝壁间涵晖谷、凌烟嶂、飞霞岭、希阳岛、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遗迹”。南宋英洲知县汪任曾以“煮美茗”为题写诗赞美“煮茗台”:“石梯千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苟,渴心滋润困魔醒”;及有“煮茶行院供谈笑,耿耿园林晕画栏”,等诗文。可见,英德人民在唐朝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由于种茶业的兴起,产制的佳茗多被列为朝廷贡品。据历史载,明朝时英德所产贡茶为朝廷贡品。又据清康熙年代陈志权所撰写《重修英德县志·贡献志》记载:“叶茶七十斤七两,国朝:芽茶一十四斤五两,进贡朝廷。”其实清朝时英德县境内种茶遍及四乡。据清道光《英德县志卷十六物产篇·茶类》中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蓝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鹤子乡浮山茶皆奇品。”清宣统《英德县志》则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坭坑者香古味醇,如扑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其余黄金山、水边、黎洞、黄寨等处所产远为不逮。五郎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旧茗茶山亦产茶。”不过,那时种植的是“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的小叶种茶树。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英德茶叶曾在19世纪前半叶兴盛一时,以后因战事不已,出口受阻而逐步萎缩,到20世纪初茶园荒芜,茶业凋零,茶叶贸易几乎销声匿迹。
纵然如此英德毕竟是个古老茶区,饮茶习俗依然浓厚,无论城镇或乡村,饮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成为一种淀积的文化现象,而且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无法考究)还衍生出一个家喻户晓的“擂茶粥”的饮食文化。此种食“擂茶粥”现象较之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饮“擂茶”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这个地区特有的茶文化内容之一。
广西有哪几种茶叶
英德红茶是创建于1959年,英德红茶产于广东,它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适合清饮。加上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1964年工艺基本定型,并通过中央四部(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鉴定。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广东近年来积极推动制定英德红茶地方标准,以农业标准化促进了红茶产业化发展。据统计,英德茶园种植面积已达3500多公顷,产茶约6000吨,总产值达11.37亿元,催生了60多家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12万人从事茶产业。
2006年,广东通过推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制定并实施了《英德红茶》的地方标准。《英德红茶》地方标准实施以来,按照“统一规划、连片集中、分户或茶队种植管理、集中加工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对茶园建设进行了标准化科学管理。
据介绍,仅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就建立400多公顷的茶叶种植基地,并按照红茶加工标准,建设起了集加工、拼配包装、商品检验、仓储运输于一体的茶叶加工专业化生产基地,茶叶年产量达40多万公斤,产值达4亿多元人民币。(完)”来自网易新闻客户端。
广西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的象州(现象州一带)、廉州(现灵川一带)、容州(现容县、北流一带)、再州(现桂平一带)就产茶。当时所产的名茶有象州茶、容州茶等。rn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产茶县市主要是灵山、柳城、龙州、百色、横县、容县、鹿寨、北流、钦州、玉林、上林、桂林等地。著名的名优茶有百色红碎茶、六堡茶、西山茶、凌云白毛茶、罩塘毛尖、漓江银针、白牛茶、开山白毛茶、圣地毛尖、宛田茶、龙脊茶、双凤茶、修仁茶、南山白毛茶、桂林毛尖、桂林银毫、牙己茶、云雾白毫茶、屯巴茶、龙马茶、象棋茶、黄金茶、资源云雾茶、横县莱莉花茶、桂林桂花茶等。其中:rn横县莱莉花茶产于横县,由于横县气候温暖,很适宜于种植莱莉花,花期从4月中旬至10月下旬,花朵肥硕,花香放烈,害制的莱莉花茶质量极好。rn六堡茶产于苍梧一带,是将青毛茶泼水堆积发酵数日后,蒸叶至软,趁热放人篓中踩紧,置阴凉潮湿处,经过半年以后的陈化转变才制成。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似玻泪,滋味醇和甘爽,有槟榔香味。rn凌云白毫产于凌云、乐业一带,因叶而披满洁白晶莹的白毫而得名,被称为"白毛茶之王"。该茶香气高而持久,滋味出浓爽回甘,耐冲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