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猪?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养好哺乳仔猪六大关键环节
一、初生仔猪的保温
仔猪产后48~72h能保持体温恒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冬季应特别注意产后48h内的保温工作。具体保温措施可采用在母猪舍内设一个长宽各60~2000px的护仔间,铺上垫草,安装灯泡,以提高舍温。前3d待仔猪吃饱后放进护仔间,3d后就可以让仔猪自行出入,这样既能保持仔猪体温恒定,又能有效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二、吃足初乳
仔猪产后2h以内应马上吃上初乳,初乳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镁盐、铁、VA、VD、Vc的含量也较常乳高,仔猪及早吃上,可大大提高仔猪的抗病力,同时又能促进胎粪排出。
三、固定奶头
仔猪在生后几天,就会养成在固定乳头吃乳的习惯,固定乳头一般采用"抓两头,顾中间"的办法,即就是把一窝中最强的、最弱的、最爱抢乳的控制住,强制其吃指定的奶头,一般经过2~3d就可达到固定的目的。固定乳头能保证全窝仔猪获得均匀的发育,减少弱小仔猪的死亡。
四、加强母猪哺乳期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抵抗力,防止仔猪下痢
下痢是仔猪的常见病,它可分为黄、白、红痢3种,尤以白痢多发。仔猪白痢病是由大肠肝菌引起的,以拉白色稀便为特征的胃肠道传染病。
下痢是仔猪的常见病,它可分为黄、白、红痢3种,尤以白痢多发。仔猪白痢病是由大肠肝菌引起的,以拉白色稀便为特征的胃肠道传染病。
引起仔猪白痢的原因有:
(一)是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不当,日粮内的精料比例过大,青饲料不足,造成分泌乳汁中脂肪含量较高,仔猪食后不易消化;
(二)是猪舍环境卫生较差;
(三)是仔猪抵抗力较弱,母猪患乳房炎、发热等病,仔猪食后易引起下痢。
注意
做好呼吸道病的预防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目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头号疾病,临床表现为肺炎症状,病猪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呼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或停滞,成为僵猪。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通常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肺炎放线杆菌、猪圆环病毒Ⅱ型中的一种或几种或支原体首先侵袭猪的呼吸道,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然后各种气源性病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就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造成继发性混合感染。本病多发于6~8周龄的保育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通常为30%~70%,死亡率为10%~2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建议:做好伪狂犬病、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使用药物控制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
注意保暖
猪舍没有做好保暖措施的,赶紧把工作做到位。已经做好保暖措施的,要认真检查猪舍水管是否漏水,是否有能进贼风的地方。猪的能量饲料应适当提高。加强保暖并注意通风,预防有害气体对猪呼吸道的刺激。建议:检查猪舍保温情况,对毁坏的圈舍及时修补,加盖塑料薄膜,地面要干燥,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增大猪舍采光面积。
养猪常见病防治
在产后或哺乳期,母猪产奶量减少或完全没有奶,称为缺乳,主要见于初产母猪和老年母猪。由于体质下降、乳腺炎、血瘀、气血不足、不能转乳或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内分泌失调导致缺乳,所以乳汁量与气血密切相关。前者多见于饲养管理不善,瘦而多毛,或年老体弱,产仔过多的母猪;后者往往是由超重或某些疾病引起的。乳房松弛或干燥,奶水很少或没有,奶水挤不出来,或奶水薄如水样。气血亏损的人,往往会出现身体瘦弱、头发、可乐等身体症状;经络不通的患者大多没有特殊的病理表现,甚至脂肪胸大,但不能挤奶。怀孕母猪应在分娩前后补充绿色多汁的饲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注意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平衡,防止便秘。
母猪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繁殖,但不能过早。怀孕的母猪,如果看脂肪喂养,就不要养肥了。分娩前一周将母猪转移到产房,让母猪适应新环境,做好产前消毒工作。消除猪场内外不利环境的压力。使用前列烯醇指导分娩可以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同时,指导一些母猪同一天分娩,可以使仔猪的饲养变得容易。产后可肌注催产素30~50单位,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胎儿碎片和炎性分泌物。母猪产后注射抗生素用于抗炎、防治乳腺炎和子宫炎。母猪妊娠后期营养不良,猪瘦弱,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年纪大了,食欲不强,消化吸收不好。母猪体质差,消炎不彻底,产道感染等产后疾病。怀孕期间母猪喂的能量饲料过多,其他类型的饲料不足。猪超重,内分泌失调。
现在我们知道了影响母猪产奶量的因素,农民可以找到防止这种现象的措施。一般来说,母猪缺乳的一般表现是食欲差,食物差,甚至厌食,所以要用健胃药或饲料刺激食欲来消除这种现象。同时,要加强妊娠晚期的营养管理,增加蛋白质饲料的饲喂量。对于没有奶的肥胖母猪,要在减少能量饲料的同时加强运动。在泌乳早期,母猪用鱼粉、鸡蛋或小鱼小虾熬汤喂母猪,可显著提高泌乳量。或者对母猪产后胎盘进行清洗、蒸煮、切割来喂养母猪,也可以增加母猪的泌乳量,但农民要注意不要一次喂太多而造成仔猪腹泻。发酵饲料富含复合维生素B,对泌乳很有帮助,能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因为这种饲料有轻微的酒香,可以刺激猪的食欲。
母猪的护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农民必须涵盖各个方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很多农民在饲养母猪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流产、死胎、产仔小、奶水不足、奶水不足等。,所有这些都表明母猪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母猪的饲养、运动、免疫和防病,否则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和利用寿命。加微信第一时间给你发最新的母猪护理方法,学习养猪技术,了解市场,提前了解政策价格,适度增减生猪存栏量,坐等养猪无忧。两万多农民已经加了。
附红体病
1、附红细胞病简称附红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病猪感染后可大批死亡。3、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到42℃,呈稽留热:病猪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2、治疗方案:**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3ml,静脉注射;血虫净外粉,每千克体重10mg, 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盐酸土霉素,每千克体重5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纳加诺尔,50kg体重1.5g,溶于7ml柴胡注射液中,肌肉注射。注意:对于病程稍长和症状严重的猪无效;土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5g,分2次肌肉注射,可以连续应用,如果用来预防,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600g,连续应用。
3、防治措施:预防该病的重点工作是灭蚊,驱蚊和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阉割,断尾时应注意器械的消毒工作;注射时应注意更换针头,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由外国传入我国、严重影响养猪业的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由于春季温差大、气候异常,极易引发本病,加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做好本病的预防十分必要。
临床特征:①母猪:发热、厌食,沉郁、昏睡,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妊娠晚期流产、死胎、弱仔或早产。产后无乳,少数病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血斑。个别母猪可见神经麻痹等症状。②育成猪:双眼肿胀、结膜炎,有眼屎或脓性分泌物,并出现呼吸困难,耳尖发紫、沉郁昏睡等症状。公猪感染后表现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暂时性精液减少和活力下降。③仔猪:以一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可达40%以上,呼吸困难,有时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后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死亡率高达80%。④猪蓝耳病常继发猪瘟、附红细胞体等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猪只死亡率较高。
三、防治
1.不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圈舍消毒,加强饲养,减少应激是其重要环节,单纯控制达不到效果,只有配合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消毒可选用齐鲁百毒净;治疗可选用紫锥败毒针,每1kg体重0.3ml,连用3-5天;同时配合富络欣注射液以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
2.疫苗预防: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浓缩型: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5-7天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