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想要减轻作物重茬危害,该如何提高作物种植的科学性?

在蔬菜生产中,根据作物上下茬口的衔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正茬、迎茬和重茬。

想要减轻作物重茬危害,该如何提高作物种植的科学性?

正茬就是在同一块地上种植其它作物两年以上再种植此种作物,比方说在大豆——小麦——玉米——大豆轮作种植中,最后种植的大豆即为正茬大豆;

重茬指的是同一地块上,连续两年或数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如黄瓜——黄瓜——黄瓜——黄瓜,第三年及以后仍然耕种的黄瓜即为重茬黄瓜;

迎茬则指同一块地,第一年种植一种作物,第二年更换另一种作物,第三年种第一年所种的作物。如大豆-玉米-大豆,最后的大豆为迎茬大豆。

在同一个地块上重茬种植某一单一作物时:

首先,由于土壤微环境单一,病残体种类相同,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种群(镰刀菌、腐霉菌、疫霉菌、核盘菌等)会逐年累积,基数不断增大。且由于重茬地作物一般抵抗能力不高,一旦环境适宜就会侵染作物造成严重病虫害;

辣椒疫病

其次,长期耕作同一种作物,土壤中的营养片面流失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土壤营养元素呈现失衡,比如土壤中的Fe、Mn、B、Zn等微量元素不断减少,造成植物缺素。甚至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再次,重茬种植作物会产生自毒现象,即前茬作物的残留体在腐烂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素,如有机酸、醛、醇、烃类,对下茬作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作物自身的生长。如黄瓜残体腐败后引起黄瓜幼苗的根腐病,大豆腐败的提取液对大豆种子萌芽及胚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黄瓜根腐病

最后,长期连作过程中,由于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或几种肥料或农药,使得土壤酸化、板结得不到恢复,同时病原及虫源的抗性不断增强,使得病虫害防治困难。

虽然理论上我们都建议农户能够选着正茬种植,甚至水旱轮作,但由于各种综合原因实际生产中能做到轮作的并不多,重茬种植依旧是生产的主流。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重茬种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选择抗性品种,避免连作障碍。例如,长期连作土壤有偏碱倾向重茬作物就应当选着耐碱、耐盐渍的茄子、芹菜、韭菜等;

2、利用嫁接技术处理重茬作物,通过嫁接能够改变植物的吸收特性及内院激素的含量,提高保护酶活性,从而加强作物抗病能力。

3、带土移栽方式种植重茬作物,带土移栽能够在作物生长较弱时保护作物的根际环境。

4、科学合理的施用农药化肥 耕作前应做好耕作设计,种植过程中提倡多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平衡施肥、适量施肥;病虫草害发生时应当首选综合治理,农药作为最后的底线手段时,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虫害的抗性。

5、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耕种,统防统治,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查找病中心,并及时预防处理。每年耕作完毕要彻底清理病残体,并及时进行土壤消毒。

防控重茬-修复土壤,解决方案

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咨询、调研时经常听到、看到这样几种抱怨:一是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果菜,从结果到拔秧罢园病害不断,各种病症交叉、重叠发生,老百姓抱怨“天天打药都治不住”;二是经济效益越好的作物,肥料投入越大,亩施化肥400-700公斤,鸡粪10-20方,甚至30方,第一年产量很高,第二年产量明显下降,以后越来越差,老百姓抱怨“肥料有问题,质量不如从前”;三是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三大病害,已成为多种作物苗期的主要病害,稍有气候方面的“风吹草动”(反常).就爆发流行,大量死棵烂根,老百姓抱怨“天气不正常,谁也没办法”;四是各种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瘟病、疫病等等,不但发病快,危害大,治疗起来难度也大,老百姓抱怨“农药不好,假的太多”。除了以上抱怨,还有很多迷团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农户种的菜,施那么多的鸡粪、化肥。咋就不发棵?”;“俺到现在快一个月了,咋光结弯瓜,就像秤钩一样?”;“我们家的黄瓜霜霉病啥药都用了,天天打药怎么都治不住?”;“俺有一块地,其中一小片,每年种小麦都死棵,施肥打药都一样?”:“小麦穗蚜打了几遍治蚜虫的药,越打越多,真是奇怪……”。老百姓的抱怨和疑问反映出两个问题:1.病虫害防治急需标本兼治的深层技术和服务,“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现实需要。2.卖农药、化肥的和使用农药、肥料的都急需了解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应对措施。下面我就“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和对策”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供广大农技人员,农药、化肥经销人员和广大农业生产人员(农民)参考。

化肥的出现为我们的作物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近些年来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过量的化肥投入,忽略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增加了投入成本,却没有使产量增加,反而给土壤造成严重的损害,包括有机质偏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等土壤退化现象,土壤的肥力严重不足。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作为一个农资从业者,我们应该了解应对措施,

大致方案有四种:

一是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二是加大有机肥投入量;

三是补充有益菌(微生物菌剂);

四是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

一、有机肥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便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有机质一旦缺乏,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必将失衡,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的分解和转化,有机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适宜生存的环境,两者的关系可以用“唇亡齿寒”来形容。此外,有机肥还为作物提供碳营养。据我了解,大多数种植户都知道使用有机肥的好处,用他们的话说“用有机肥,地更有劲”,既然有机肥这么重要,那种植者为什么不用,或是投入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一部分种植者对有机肥的认知程度不够,不了解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2、以传统土杂肥、禽畜粪便为代表的有机肥,原料采集不是很方便,种植户很难发酵腐熟好,而且制作比较麻烦,现代人的惰性都比较大,也自然是懒得去用;

3、商品化的有机肥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种植户,但是缺点是使用成本过高,性价比不合理,种植户投入的那点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对于有机肥我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是近距离的工厂化堆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秸秆还田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如禽畜粪便、各种农业废弃物下脚料等等),进行工厂化腐熟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从而加大有机肥的投入,连年使用对土壤肥力的恢复起到关键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政府去做引导工作。

二、微生物菌

相对于需要大量投入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对土壤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微生物菌可以活化土壤有机和无机养分,提供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降解重金属残留,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微生物的代谢物中含有多种天然的植物激素和氨基酸等有益物质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但是,微生物要更好的发挥作用,还是得建立在土壤有机营养充足的基础上。

微生物菌好处很多,但经常看农资网友聊到微生物菌时总是感叹其中的水太深:

一是类别太多。

农业部登记的大类有七类(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生物有机肥、内生菌根菌剂、根瘤菌菌剂),七大类当中又有上百种不同的菌种,不同的菌种起到的主要作用又不一样,比如硅酸盐细菌主要是活化土壤养分,细黄链霉菌主要是主要是针对土传病菌的抑制等等;

三、土壤调理剂

随着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经济效益高的大棚蔬菜和果树区,种植户被土壤问题困扰更重,近几年土壤调理剂在这些区域也开始升温,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的主要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水保肥,缓解土壤酸化、盐碱化等方面的作用。

土壤调理剂的分类大致分为四类:

1、以天然矿石为原料:

如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麦饭石、沸石、磷矿粉等;

2、以工业副产物、废渣或废液为原料:

如碱渣、味精发酵尾液、钢渣等;

3、以贝壳为原料:

牡蛎壳高温煅烧的居多。

4、以动物毛发为原料:

动物毛发螯合等。

还有一些未取得登记,但广泛在添加使用的,化学类的如聚丙烯氨酰胺(松土精),有机类的如腐植酸、黄腐酸等。值得提倡的是经活化后矿物源的腐植酸类产品,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欧美等部分国家将腐植酸归类为生物刺激素,对于土壤修复和刺激作物生长都有不错的效果。

相对于有机肥、微生物肥,土壤调理剂登记的企业并不是太多,这与农业部对土壤调理剂严格的审查制度和原料资源有关。土壤调理剂虽然对土壤有改良和调理作用,但选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是针对哪类土壤的,有些是针对碱性土壤,有些是针对酸性土壤,而且用量要合理把握,使用过量会出现另外的副作用。很多地区由于销售商利益的驱使和用户对知识的欠缺,已出现土壤调理剂滥用的情况。

对于已经破坏了的土壤,修复和改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靠某一群体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参与,共同来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荷兰在1970年就起草了《土壤保护法》来约束对土壤的破坏,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土地。

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行动计划的总思路是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努力遏制土壤污染的扩大趋势,维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和利用的环境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加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污染治理和修复,这是我们在治理方面要采取的措施。

万亩康重茬剂是更全面的土壤修复剂、特效重茬剂。能全面的立体的修复土壤环境。

它是由中国农科院、中国土壤研究院和中国生物工程学院,根据中国当前的农业现况而研究出的特效重茬剂,土壤修复剂。已申请国家专利。

该产品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物、光合超体碳素和蜂子素(又称蜂王胚胎)为核心技术,以高活性腐植酸为载体,采用高浓度双螯合技术生产而成。

1、什么叫重茬(或重茬障碍)?

同科或同种作物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以上种植造成的烂根、死棵、僵苗、不发根以及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

2、重茬的三个表现:?死棵、烂根;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

3、重茬的四个原因:营养失调;病菌量大;土壤积毒;施肥不平

万亩康重茬剂解决的问题:

1、营养失调:长期连作和不合理用肥造成的大中微量元素不均衡、丰缺现象严重,直接引起了作物产量低,病害严重的现象。

2、病菌量大:?就是土传病害严重,如: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由土传病菌造成的病害。对果树的根腐病,甜瓜、西瓜的枯萎病有特效。

3、土壤积毒:?大量使用除草剂、农药造成的残留和植物自身分泌的毒素造成的土壤积毒,可使土壤地力退化、板结和作物根系不发达、早衰严重的现象。

4、土壤板结:?长期不科学的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水、肥、气、热和土壤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衡,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固化失效严重,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低,作物根系不发达等现象。

5、土壤酸化:?长期大量不科学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使土壤酸化严重,并造成?钙、镁、硼等元素的缺乏,同时引起根腐、青枯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6、盐渍化:大量使用化肥且耕层过浅使土壤表面积肥、积盐严重的现象,造成根系不发达,叶片僵化,植株矮小、产量低,病害多等现象。

7、生理性病害:由作物营养失调造成的小叶、黄叶、卷叶、花叶、僵苗、僵果、弱枝、裂果、脐腐、根系发育不良等生理性病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