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柑橘园建设园地,应该怎么选择地方?

最适合种植柑橘的地方是植被茂盛、坡度平缓、土层深厚、水源充足、透气性好的低丘红壤地区,以及河湖沿岸的沙洲。沙洲区水源丰富,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风良好。柑橘易结果,早出。山区种植柑橘应选择山坡植被茂密的缓坡地带。在有冻害的地区,要注意选择好的小气候条件和背风向阳的南坡。平坦的土地应避风,避免积水和冷空气容易沉积的低洼地。在水库、湖泊、河流等附近建造橘子园。,不仅可以解决灌溉问题,还可以通过大水体调节温度,从而可以减少冬季冻害的发生。

柑橘园建设园地,应该怎么选择地方?

柑橘是一种根系发达的多年生深根果树,主根可深达L米,要求土壤深厚。由于山顶土层薄,土壤贫瘠,橘子往往长得不好,山顶的风不利于橘子越冬。低洼地容易积水,不利于根系群体的深生根。同时,低洼地冬季容易出现冷空气沉积,使柑橘容易结冰。所以这些地方都不适合种橘子。

高标准园林建设是柑橘早果、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高标准的园林建设是生产优质商品水果的重要基础。如果园林建设质量不高,不仅种植成活率低,而且即使能活着种植,柑橘树也会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甚至形成“小老树”,多年收不到效益。即使将来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达到高标准果园的水平,或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取得成效。

(1)因地制宜选择园地,高标准规划果园。在丘陵山区修建园林,必须修建高水平的梯田,改善沟渠和土壤;

(2)做好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无灌溉条件不得种树;

(3)种植前,挖一个1米见方的种植孔,施足有机基肥;

(4)保证苗木质量。选择优质脱毒良种、壮苗、健康苗种植,提倡使用营养钵苗;

(5)保证种植质量。种植技术必须严格操作,种植深度要适当,种植后要及时浇足固根水,提高成活率。

为了便于管理和大面积建设柑橘园,必须达到高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果园规划。规划内容包括:地块划分、道路设置、排灌设施及防风林设置、水土保持工程及果园建筑布局等。群落的划分应有利于山区果园管理和水土保持。社区的形状和大小应适应地形、土壤和小气候的特点,并应结合道路、水利系统和梯田布局。在自然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区划。但在面积较大、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区,应根据地形、土壤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区。长方形地块合适,面积30-50亩为第一面积,地块长宽比为2: 1或5: 1。平坦区域的长边应采取南北向,与果树方向一致。这样,植物之间的遮荫就少了。

坡地的桔园每隔几级就可以分成一个小区域,长边必须与等高线平行,便于栽培、灌溉和排水,适应自然环境。小区面积不宜过大、过小、过大、管理不便、过小、机械耕作效率低。道路设置以合理利用土地、方便果园管理和交通为原则,并应与居住区的划分相协调。小橘园可以设置一两条道路,中间有一条主干道,道路宽度5 ~ 6米,间隔设置一条小道与主干道相连。必须对大型桔园进行调查和测量,并设置主要道路、树枝和走道。

主干道是整个公园的主要交通线路,可以通过大型机动车辆,通向每一个小区和山丘。一般宽6 ~ 8米,同时要与附近的交通要道相连。主干道最好沿着山脚或山脊。坡度过长时,应在山腰加一条山路。陡坡和山区的道路应绕山向上弯曲,形成锯齿形,以方便驾驶和防止水土流失。支路位于小区周围,一般宽3 ~ 5米。此外,根据地形的变化,方便管理和合理配置几条走道。行走路径1.5 ~ 2m宽。人行道与支路相连,支路与主干道相连,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

三农”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稳”和“增”的背后,是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对标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和省农业农村厅十大重点任务,开展“工作提升年”专项行动;是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我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农旅融合发展,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互促互进,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汉源县晒经乡李子村果农正在自家果园采摘枇杷运往收购点。他家的3亩枇杷品质优、味道好,深受市场欢迎。“我们今年的枇杷品质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培训老师把技术传授给我们。枇杷的品质越来越好,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今年,石棉县黄果柑成熟上市,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汪志辉一行来到石棉县调研指导该县的柑橘产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快选育工作进程。今年四川农业大学和石棉县的合作,重点就是要进行黄果柑的选育,培育出有市场竞争力、带有黄果柑血统的新一代品种。"数据显示:今年我市黄果柑均价为3.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单价增加了1.5元一2元/公斤,收入同比增加55%。

与此同时,作为我市“五雅”特色农业产业之首的“雅茶”,成绩也是呈现“增”和“涨”之势。“今年春茶开采时间较去年提前12天,气候利于名优绿茶生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我市干茶叶产量5620吨,增加221吨,同比增加4.1%,全市鲜叶价格上涨指数为2.44%。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年一季度,我市特色产业增收明显,全市经济作物总产量为25.83万吨,同比增长10.38%;总收入27.59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产销两旺。

多项措施并举保持农业经济稳中有增名山区九龙生猪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现场对70户入股社员进行分红,有社员最高分得7万元。该合作社已经实现连续7年分红。

九龙生猪饲养农民合作社为省级示范社。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该合作社通过改造提升办公场地、安装制作多媒体养殖监控全彩显示屏等,实现养殖智能化管理。

同时,积极探索发展,走良种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的路子,平稳运行并实现盈利分红。实现经营盈利30万元,年度分红20.026万元。这既是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生猪出栏35.4万头,同比增长1.7%,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牛出栏1.9万头,同比增长7.1%;羊出栏5.2万头,同比增长2.7%;家禽出栏152.6万只,同比增长2.7%;肉类总产量为3.2万吨,同比增长8.2%。

此外,我市冷水鱼产业发展也较快。一季度,全市水产养殖面积为2.03万亩,稻田养鱼面积1890亩,水产品产量达2584吨,同比增长8.62%。

“米袋子”“菜篮子”产品关系千家万户。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生产指导、开展会节活动等,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增发展态势。

“优化产业布局,粮经统筹协同发展是实现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良好态势的举措之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按照适区适种、适种适制、优势互补的原则,科学统筹粮经产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布局,大力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为秋熟丰收、全年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在加强生产指导,抢抓农时稳产增收方面,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技术专家深入一线,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

引导种植户提前储备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做好早春低温防控、科学采收等,确保早春农产品平稳有序生产。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化组织的桥梁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定点、定时、定片区的收购保障机制,组织返乡农民工和闲置劳动力组建“采茶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化服务队,开展茶叶、黄果柑等农产品生产服务工作,抢抓农时,打好丰收第一仗。在稳产保供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会节活动,提升“五雅”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一系列会节活动,以展示展销、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以雅茶为引领的雅果、雅药等“五雅”特色农产品,助力全市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雅安的根基。我市将在加强生猪稳产保供、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抓实粮食生产、扩宽农产品消费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围绕“五雅”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雅安发展新局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