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玉米解药害的最好药

玉米解药害的最好的药有氯溴异氰尿酸、芸苔素内酯、赤霉素等。

玉米解药害的最好药

1、氯溴异氰尿酸

氯溴异氰尿酸,其作用机理是喷施到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释放Cl和Br。用于农业上、蚕具、游泳池、鱼池、禽畜舍等地方。

2、芸苔素内酯

芸苔素内酯,广泛用于粮食作物如水稻,麦类,薯类。应用于各种经济作物如果树、蔬菜、草莓、瓜果、棉麻、花卉等。

3、赤霉素

赤霉素,广泛分布于被子、裸子、蕨类植物、褐藻、绿藻、真菌和细菌中,多存在于生长旺盛部分,如茎端、嫩叶、根尖和果实种子。比如棉花、番茄、马铃薯、果树、稻、麦、大豆、烟草等。

玉米种类:

1、甜玉米。甜玉米就是玉米中的一种,其体内含有较多的水溶性多糖以及维生素。在栽种甜玉米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最好可以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沙壤土栽种甜玉米。

2、黑玉米。黑玉米也是玉米的一种,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在养护黑玉米时可以为植株浇灌矿物质丰富的河水和湖水,但是在浇水时需要注意浇水量。

3、糯玉米。玉米中也包括糯玉米,这种玉米的口感较软糯,含有丰富的锰、锌元素。在养护糯玉米时最好可以在植株生长期使用以氮肥为主的肥料,在玉米开花结果的时期使用以磷钾肥为主的肥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芸苔素内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氯溴异氰尿酸

根腐病克星药,原因及防治方法

7月中下旬,辣椒种植区降雨集中,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导致细菌性叶斑病大面积发生。对于该病害的防治,通常使用的杀菌剂有春雷霉素、噻菌铜、中生菌素、噻唑锌、叶枯唑、氢氧化铜等。

我们在市场上所见到的甲氧基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嘧菌酯和丁香菌酯)、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是专门用来防治辣椒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对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无效。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它主要危害辣椒叶片。在发病初期,呈现不规则状的黄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

传播途径是灌溉或者雨水,经由叶片伤口处侵染,7月份——8月份高温多雨的季节最易发生。

此病发生后,不会造成植株死亡,但会导致叶片迅速掉落。由下及上,严重者可造成叶片全部落光,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辣椒茎秆。

如何区分辣椒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辣椒所发生的病害,通常有3种,分别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病害,它们在病原菌、发病症状和治疗方案上均有明显的区别。

辣椒上可能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有2种:辣椒青枯病和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而真菌性病害较多,有炭疽病、根腐病、疫病、煤污病等。

辣椒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特征:病斑小而密集,形状多为圆形,很少在叶片边缘出现;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穿孔。

辣椒真菌性病害的发病特征:病斑大,多为不规则形状,叶片边缘和中间均可发病;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通常会有霉层出现。

有效的杀菌剂有哪些

对于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杆菌,发育适温25-8℃,最高35℃,最低5℃。这些条件一旦具备,就会迅速发病。

可用于防治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杀菌剂有噻菌铜、喹啉铜、壬菌铜以及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除此之外,氯溴异氰尿酸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目前使用此杀菌剂的仍不在少数。

近几年的田间测试表明,目前对辣椒细菌性叶斑病防效较为优秀的当属铜制剂,可以迅速杀灭病原菌,并在叶片表面建立一层保护膜,防止二次侵染。

杀菌剂使用注意事项

杀菌剂在使用的过程中,混配和温度这两个因素对药效影响最大,稍有闪失,均可能会造成药效下降或者出现要害。所以,以下3点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1、禁止和碱性农药混配。大多数农药的PH呈弱酸性,如果和碱性农药混配,会出现中和反应,导致药效下降;

2、禁止在高温时期用药,尤其是辣椒花期。任何一种作物的花期对杀菌剂都是比较敏感的,高温时期使用,会灼烧花朵,造成落花落果;

3、禁止和乳油类(EC)杀虫剂或者杀菌剂混配。乳油制剂不仅不环保,在混配性方面也是比较差的,经常会造成药害的发生。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首先要选对杀菌剂(铜制剂最佳),切不可用错选择真菌杀菌剂,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谨记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对于已经发生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田块,最好用药2次,间隔5天~7天效果最佳!

回答

根腐病的克星药是50%的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使用率高、治疗效果好、无公害的农药。氯溴异氰尿酸与环境相容,有内收和保护的作用。在农作物病害上,对真菌、细菌等效果较好。在农作物产生病害后喷施会释放出溴酸,溴酸的活性高杀菌效果好,在杀病毒的同时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一、根腐病克星药

根腐病治疗效果好的药是50%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杀菌效果好、无公害的农药。氯溴异氰尿酸在使用时会释放出溴酸,经过内吸传导释放次溴酸后的母体形成三嗪二酮和均三嗪,杀菌效果较好。次溴酸比次氯酸的活性高4倍,杀灭真菌和细菌的能力都较强。氯溴异氰尿酸在施用时不但能预防和杀灭细菌,对植物的生长还有促进作用。

二、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根腐病的发生原因:

(1)种植的农作物不适应环境和当地条件导致发病,地势比较低洼,土壤属于粘重型,田间排水不及时。

(2)种植农作物的土壤透气性差,植物的根系呼吸受阻,根部积水腐烂。

(3)农作物受到病虫害时没有处理好,病菌从伤口侵入,根系产生病害。

2、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1)在种植前选择优质的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和种衣剂处理,在适宜的时期播种。

(2)种子在播种前使用80%的2000倍液402抗菌剂乳油进行5小时浸种,插穗的基部也使用浓度相同的药液浸泡1小时后再扦插。

(3)苗床土壤使用多菌灵等进行土壤消毒,也可以防治立枯病和猝倒病。

(4)在整理土地时不要伤害到植物根部,及时排水和施足基肥。定植后根据气候适当浇水,防止水分蒸发,有效隔绝病毒感染。在农作物的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时使用磷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5)在植物发病时使用铜制剂进行灌根。

(6)对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