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砖茶是什么茶

砖茶又称蒸压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以茶叶、茶茎,有时还配以茶末压制成的块状茶。

砖茶是什么茶

砖茶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康砖茶等几类。所有的砖茶都是蒸压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青砖茶、米砖茶、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是用机械压成型,康砖茶则是用棍锤筑造成型。

分类

青砖茶,又称“老青茶”,是以湖北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成茶的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匀,砖面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明亮,具有青砖茶特殊的香味,品饮时无青涩感觉,叶底粗老呈暗褐色。青砖茶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汁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补肾,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砖茶,主产于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市)赵李桥镇。清代在蒲圻(今赤壁市)古镇羊楼洞生产,因此又名“洞砖”、“洞茶”。青砖茶的砖面印有“洞庄”、莲花图案或“川”字商标,主要销往内蒙、新疆、西藏和前苏联等远东地区,所以也被人称为叫“边销茶”。近代,青砖茶移至赤壁市(原蒲圻)赵李桥砖茶产业园集中加工压制。

老青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赤壁、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90年前后,在赤壁羊楼洞开始生产炒制的篓装茶,即将茶叶炒干后,打成碎片,装在篾篓里(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约后10,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试制砖茶,其后俄国商人亦在汉口设庄压制。压制工具先是木夹,后改用牛皮夹,进而改用机器压,压成砖形茶,以每箱砖片数命名,分“二七”、“三九”(每片都是2公斤)、“二四”(每片3.25公斤)、“三六”(每片1.5公斤)四种不同规格。“二七”、“三九”青砖销往西北各地,以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茶销往内蒙,并出口蒙古、苏联等地,以张家口为集散地,称“东口茶”。近40年来,为统一商品规格,只生产“二七”青砖茶。

1910~1915年为青砖茶历史上的盛期,包括湖南、江西流入的一部分原料所制砖茶在内,最高年产量达到48万箱(每箱54公斤),后因战祸叠起,销路阻隔,产量锐减。直到50年代,国家大力扶植边销茶生产,使老青茶生产恢复了生机,1977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1978~1982年由于边销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年产量下降至5000吨以下,1983年年产量又恢复到7000吨。

青砖茶的压制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青砖茶面上的一层叫洒面,质量最好;底面的一层叫二面,质量次之;洒面和二面中间夹的一层叫包心茶,又叫里茶,质量较差。青砖茶的质量高低决定于鲜叶的质量和制茶的技术。

鲜叶采割后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杀青、初揉、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等七道工序。

里茶分杀青、揉捻、渥堆、晒干等四道工序,制成毛茶。毛茶再经筛分、压制、干燥、包装后,制成青砖成品茶。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砖重2公斤(其中洒面、二面占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大小规格为34×17×4厘米。

功效:有止渴、抗辐射、抗癌、防癌、助醒酒、促进消化、减肥、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等作用。能增强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敏锐性,提高思考能力、降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等。由于青砖茶的口感越陈口感越醇和,因此青砖茶适宜堆放在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地方。

米砖茶

米砖茶,产于湖北,以红茶的片末茶为原料蒸压而成的一种红砖茶,因其所用原料皆为茶末,所以被称为“米砖茶”。米砖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观,棱角分明,纹面图案清晰秀丽,砖面色泽乌亮,冲泡厚汤色红浓,香气纯和,滋味十分醇厚。

黑砖茶

黑砖茶,又被称做“八子”,是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压制而成的。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3.5厘米。砖面平整端正,四角分明,厚薄一致,花纹图案清晰,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略带松烟的香味,汤色红黄微暗,叶底老嫩尚匀,滋味浓厚中微带些涩味。每片砖净2公斤。

花砖茶

花砖茶,产于湖南省,由历史上的“千两茶”——花卷查改胡子而成。茯砖茶外形为长方形,规格为35*18.5*5厘米。砖面平整,棱角分明,花纹图案清晰,色泽乌黑法润;内质香气纯正,稍带松木烟香,汤色红换,叶底老嫩尚匀,滋味浓厚微涩。制造工艺与黑砖基本相同。 花砖茶的加工方法是用湖南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

“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它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

花砖茶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用棍锤筑制在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做工精细,品质优良。历史上最盛时期的年产量达到过3万多支(即卷)。

茯茶

茯砖茶,也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经压制而成的方块砖形茶,由于茯砖茶的加工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工序——发花,使得茯砖茶的品质茂盛的金**的菌落,俗称“发金花”,金花生长的越多,代表茯砖茶的品质越好。特制茯砖茶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且有黄花清香,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砖茶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浓。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

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

因为茯砖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比黑、花两砖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机制茯砖更加便于收藏、自然发酵,一般不会霉变。较之于散黑茶、手筑茯砖茶,陈化程度更好

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褐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粗老。

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菌体(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标志。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兰州为集散地,从主要产地益阳运送供应。

藏茶

藏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宜宾、江津、万县等地,她以四川边茶中的南路边茶味原料经压制而成。砖面色泽为棕褐色,内质香气纯正,汤色黄红,叶底较为粗老,呈深褐色且较为发暗,滋味醇和尚浓。

产量较大的有湖北的老青砖、湖南的茯砖、黑砖、花砖及湘尖、。四川的康砖、金尖、方包、云南的紧茶,广西的六堡茶。

饮砖茶的蒙古族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汉族人群高17%。可见,牧民长期大量饮浓茶和奶茶是引起氟斑牙、骨质疏松、患腰腿痛等的主要原因。

1995年,专家们对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藏族、汉族的氟中毒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证实,当地的水源含氟量低。但藏族牧民和僧侣长期大量饮用砖茶,成人每天摄氟量达12.46毫克,青少年为6.56毫克。

经专家们计算,藏胞每人一年平均饮用10.77千克砖茶,每天饮用29.3克。按照砖茶氟含量为426毫克/千克计算,藏民每天饮用砖茶可以吸收12.5毫克的氟,是安全剂量的3倍多。

邮票茶

邮票砖茶,由中国集邮总公司以邮票为造型的茶砖。十二生肖邮票茶砖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准,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云南省普洱茶协会推荐,首次以中国邮政第一轮十二生肖邮票为原型,精选云南上等古乔木大叶普洱为原料,采用行业独创专利技术生产压制而成。

精选云南六大古茶山1700-1800米的原生态乔木古树茶为原料,茶砖松紧适度,条索肥硕显毫,汤色金黄透亮,入口生津润滑,陈香四溢,喉韵绵绵不绝,经久耐泡,叶底体现传统古典做法的活性自然,返璞归真,把普洱茶“陈、易、真”的真谛诠释得淋漓尽致;

十二生肖邮票茶砖由普洱茶萃取压制而成,是普洱茶精华的浓缩,有着比普洱茶针对性更强的保健功能。

“赵李桥茶厂”传承砖茶历史

湖北羊楼洞茶市历经数百年,其砖茶的生产和贸易几经沉浮,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沧桑和时代变迁,但它的砖茶工艺、产业和品牌,奇迹般在湖北赤壁市赵李桥留下了历史传承。清代初期,由大盛魁“三玉川”和渠家“长裕川”茶庄在羊楼洞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压印有“川”字牌号标记,它在蒙古族牧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誉。所以羊楼洞的二百多家茶庄,大部分把压制茶砖的模具“川”字标记,同时也被看作是“洞产”的标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7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将羊楼洞仅存的湖北民生茶叶公司鄂南茶厂、复兴茶厂、义兴茶庄、聚兴顺茶庄、天源茂茶庄进行接收,成立“华中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3年,该厂自羊楼洞迁至赵李桥,并将咸宁柏墩及汉口等地的茶庄合并,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赵李桥茶厂”。1993年以赵李桥茶厂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了米砖茶和青砖茶的国家标准。同年“川”字砖茶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据《茶业通史》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青砖茶和米砖茶都集中在湖北赤壁的赵李桥茶厂大量生产,以满足边销的需要。”应该说,在2008年之前,赵李桥茶厂一直是鄂南乃至湖北唯一的砖茶企业,在内蒙古、新疆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赵李桥,成为了砖茶的代名词。所以在赤壁市后来陆续成立的“洞庄”、“思庄”、“兴商”等数家茶企业,都心照不宣地冠以“赵李桥”的厂址,在青砖茶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赵李桥”品牌的三足鼎立

2012年,湖北赤壁市成立了“湖北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与具有百年历史的“湖北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只有一字之别。工商部门之所以批准设立这家公司,是因为该公司拥有“赵李桥(30类)”商标,而湖北赵李桥茶厂有限公司一直沿用的却是“川”、“牌坊”、“火车头”等商标。新成立“湖北赵李桥茶业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的历史沿革,与“赵李桥茶厂”有着惊人的相似。据传,在外省一场大型茶博会上,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同时出席某次饭局,致使举办方误认为是“同一家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双双到场,一度成为笑谈。

两家名称几乎一样的茶企,在茶叶贸易市场上畸形并存,更造成广大消费者的混淆难辨,最后不可避免地引起一场官司,官司最后打到了国家商标局,清官难断赤壁市的这个“家务事”,仍然维持原有局面。这对湖北赤壁市的茶业发展来说,双方都是输家。只有六年历史的“赵李桥茶业”越做越大,竟然引得中粮集团、湖北省联投集团的战略合作,苗正根红的“赵李桥茶厂”反而步步退缩,不敢使用“赵李桥”作为公司LOGO和加盟店门头。

2018年9月,赤壁茶业界再次乏起波澜。拥有“赵李桥(35类)”商标的某公司,发起成立“赵李桥砖茶连锁品牌”管理机构。稍微懂一点商标知识的人都知道,35类商标,包含广告、实业经营、实业管理等范畴,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和商业职能进行帮助,通过各种传播方式进行宣传,号称“万能商标”。近期如天猫等,开始修改了入驻资格细则,入驻的商家必须注册了35类商标,否则不得入驻。对实体店来说,“门头”标识也是属于35类商标,之前已有许多企业因为没注册35类商标出了大事。

“赵李桥茶厂”、“赵李桥茶业”和“赵李桥砖茶连锁品牌管理机构”,各自拥有同一个名称的不同商标类别,从而在湖北赤壁茶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赵李桥”品牌的三足鼎立局面。

品牌共享,整合才是双赢

“赵李桥茶厂”是湖北省供销社旗下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老字号,也是赤壁砖茶生产的龙头企业。另一家“赵李桥茶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实力也不断增强。无论地方政府怎么样协调、平衡其中的关系,这两家生产性企业因为名称一致,内耗与恶性竞争永远在所难免。而“赵李桥砖茶连锁品牌管理机构”,虽然暂时玩的是概念,却也能四两拨千金,精准地守住了“赵李桥”品牌向外部拓展的前沿。

近几年来,赤壁市提出了“续写百年茶香、擦亮百年品牌、打造百亿产业“的发展目标,位于湖北南大门的赵李桥镇也立足砖茶独特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产业支撑有力、特色优势明显、人居环境优美“的砖茶特色小镇。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有机遇也有挑战,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要先打破“赵李桥”品牌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

整合“赵李桥茶厂”、“赵李桥茶业”和“赵李桥砖茶连锁品牌管理机构”各方优势资源,实现合并重组,是解决当前困局的重要选项。笔者认为,这样做除了能进一步优化“赵李桥”品牌、减少内耗、抱团发展,还能加大茶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赤壁砖茶生产整体品质和水平。

当然,目前这几家“赵李桥”同门兄弟却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如何让他们为了长远利益摒弃前嫌,应该是赤壁地方政府及茶行业积极谋划和共同推进的一件大事 。

(楚茶君供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