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福建:拯救更多“放错地方的资源”

 核心提示

福建:拯救更多“放错地方的资源”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理、全省城市建成区垃圾分类全覆盖作为全国四个先行省份之一,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福建省各设区市均已建成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处理厂,焚烧处理能力为3.9万吨/日,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较好成效。

 当前,福建省提出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的目标,正进一步探索生活垃圾资源化,用更精、更细、更先进的方法与机制,实现生活垃圾高值再利用。如何拯救更多?放错地方的资源?,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本期关注带来记者的观察。

 挖掘价值 拯救可回收垃圾

 厦门海沧,烈日当空,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进入最后的建设阶段。

 正值酷暑,参与项目建设的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奕斌还是经常来到分拣中心的工地上,查进度、解难题,推进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低值可回收物,就是虽可回收,但回收价值低且成本高的玻璃瓶、奶茶杯、牛奶盒、外卖餐盒等废弃物。它们一直以来被分入?其他垃圾?,或被卫生填埋,或进入焚烧场付之一炬。

 从事垃圾资源化处理十余年,谢奕斌对这个项目寄予了厚望。?中心建成后,将利用AI识别、光学分选等技术,实现?机械智能分拣+人工干预+归类自动打包?,真正形成各种品类的可再生资源,再运往资源化利用工厂加工。?谢奕斌表示,经过初步计算,该中心投用后预计分拣利用率可达60%~70%。

 去年,海沧区回收了1115吨低值可回收物,它们被送往陆海环保现有的分拣中心,分拣后通过净化、分离、粉碎和造粒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商品原料。

 如果不被分拣出来,它们将与毫无回收价值的垃圾一起,进入焚烧处理厂。来自省住建厅的数据显示,目前,福建省已有31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投入运行,处理能力3.9万吨/日,占总无害化处理能力的85.2%。

 既然可用于焚烧发电,是否还需建设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体系?

 漳州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年处理生活垃圾约36万吨,由瀚蓝(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公司董事长王玉宝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废纸、废木屑、废塑料等低值可回收物燃烧热值高,少了它们,却不会对发电效益产生大的影响。

 但焚烧并非处理可回收物的最优选项。?可回收物被焚烧是一种资源浪费。?王玉宝说,?焚烧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气,虽然通过技术处理可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但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绿色分拣中心1000个以上,60个左右大中城市要率先建成基本完善的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在这方面,福建省的探索已快人一步。2020年,厦门将低值可回收物分为废玻璃、陶瓷类、废塑料、废纸和废纺织衣物五个品类,并敦促居民在生活垃圾中做好分类。同时,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分拣、处置等回收体系建设也一并展开。

 循环利用 废弃物变成?宝物?

 漳州 华安县 沙建镇,建有陆海环保的后端处理厂。这里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在处理厂的原料堆场里,一堆堆已经分类好的塑料、纸塑复合材料等低值可回收物在等待被处理。?将它们送进流水线后,通过破碎、筛分、清洗、脱标等多道工序,变成下游工厂生产所需的塑料颗粒。?谢奕斌说,这些塑料颗粒将被制成塑料袋、晾衣架、牛皮纸、文具等生活用品。

 落叶,曾经是园林部门需要花钱处理的垃圾,处理方法不外乎填埋或焚烧。如今,它们也有了用处变为有机肥的原料。

  厦门市 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是厦门市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全村年播种面积3000多亩。村里成立有9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数十家蔬菜家庭农场。

 位于该村的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郭防告诉记者,他已成功利用蔬菜尾菜、树叶、秸秆等原料生产自用有机肥,目前每月可处理农作物垃圾200吨。

 记者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看到,各类原料被破碎机打碎混合后,往里面添加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待其完全腐熟、除臭后,被制成有机肥。

 ?合作社500多亩自营蔬菜种植基地用上了自制有机肥。面前埔村及周边种植户有需要的,会拿农作物垃圾来兑换,每吨农作物垃圾可兑换400~500斤有机肥。?郭防说。

 厦门市翔安区环境卫生中心主任王振金告诉记者,厦门市园林部门每年产生大量绿化垃圾,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自制的有机肥若能实现量产,将有效实现树叶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对厨余垃圾等的处理,也正朝着精细资源化方向进行。 漳州市 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拥有200吨/日的处理能力。漳州环境集团林毅民告诉记者,餐厨垃圾在进行脱水、粗破碎、制浆、分离后,分选出均质有机质浆液泵入厌氧系统发酵,产生的沼气经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

 ?沼气发电已达到平均每天5000度,实现了厂区用电自给自足。?林毅民介绍,经压榨分选出来的塑料、玻璃、陶瓷等杂质和沼渣将被用于焚烧发电,分离出的废油脂将被加工为生物柴油,废水收集后,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用于绿化或灌溉用水。

 两网融合 提高回收利用率

 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政策导向和处理技术上都有了支撑。但无论是低值可回收物,还是厨余垃圾,在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理的链条中,还面临?经济账?的问题。

 ?以低值可回收物为例,若没有前端分类,仅靠现有人工分拣技术,将面临成本高的难题。?谢奕斌说,回收成本高可通过规模化来缓解,日收运量需要达到100吨,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厦门,被扔到?其他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有约20%~30%属于低值可回收物,部分居民并未将它们准确分类。陆海环保投用的分拣中心,每天虽有分拣30吨低值废塑料的能力,但?吃不饱?是常态,在公司董事长江凤凤看来,还有大量低值可回收物进入填埋、焚烧系统,垃圾回收90%以上为个体小作坊,低值可回收物难被他们分出。?如果前端没有分类好,收不到足够的量,就难以持续。经济效益低,企业缺乏参与的动力。?江凤凤说。

 餐厨垃圾则面临中端收运难题。?餐厨垃圾收运,既要收运得快,又不能让臭气扰民。?林毅民说,?我们现在用?桶等车?收运模式,对收运线路进行优化,实现一人一车,一车两转,效率大大提高。此外专门订购了2台2吨位的小收运车,让它们更方便地穿越漳州小巷。?

 资源化处理,是垃圾分类的末端环节。如何从末端利用,倒逼前端分类?江凤凤认为,为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建议参照焚烧处理费,给予运输服务费、处置服务费等资金支持。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分类成本问题,倡导为用而分,分而必用,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以提高回收利用率。

滴灌施肥的特点是什么?

未发酵粪水不可以灌溉农田,会烧死一部分植物,发酵一下更好。未发酵腐熟的粪中,养分多为有机态或缓效态,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1) 发酵原料:健康新鲜的粪便。

2) 工具:搅拌机;塑料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垫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粉碎机(普通农用型);铁锹。

3) 发酵菌种: 粪便秸秆发酵剂。

4) 配比:配方一:干粪便1000公斤, 粪便发酵剂菌种0.5-2.5公斤;配方二:湿粪便700公斤,麦麸或稻糠或秸秆粉300公斤, 粪便发酵剂菌种0.5-2.5公斤。

5) 操作规程:

① 将发酵原料按配比准备1000公斤,此为发酵原料待用;

② 将0.5-2.5公斤发酵菌种 粪便秸秆发酵剂倒入350公斤水中稀释搅拌均匀,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小时后再用;

③ 如有搅拌机:可以先将粪便混合2分钟后,再倒入菌种稀释液搅拌6分钟;没有搅拌机:用铁锹搅拌按由少到多的原则,即先将菌种稀释液倒入少量发酵原料中搅拌均匀,直到没有团块,然后再将搅拌好的少量发酵原料倒入剩余发酵原料中搅拌均匀,直到没有团块;(注意:视发酵原料干湿程度增减稀释用水水量,稀释的菌种用水应是发酵原料的35%左右,拌成以手握成团,指缝见水但不滴水珠,松手即散为好。注意:水多了易酸,少了发酵不透。如发酵原料较湿,应减少稀释的用水量。)

④ 将混合后的发酵原料放入塑料容器或水泥池(或者土坑垫塑料薄膜)中,最后装满压实,排去空气后用塑料薄膜密封,一定要完全密闭,适宜温度为25-35℃,发酵5-10天(一般夏5天,春秋7天,冬10天),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掌握,直到没有臭味含有酒味即为发酵成功。

滴灌施肥是利用滴灌系统,借助施肥装置将肥料溶于水中,使肥水混合液通过输水管路以点滴的形式施入作物根区土壤的一种灌溉施肥技术。与传统灌溉与施肥相比,借助滴灌施肥可以实现局部灌水施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滴灌施肥有以下优点:实现局部灌水施肥,相对于常规灌溉节水50%左右,节肥30%左右;降低空气湿度,减少作物病害;减少灌溉水的深层渗漏和地下水污染;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减轻土壤退化;滴灌施肥的同时可以进行其他农事操作,节省人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滴灌施肥的缺点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设备投资,且后期运行需要一定的维护管理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