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三七盆栽怎么种

1、首先田七性喜湿润,耐旱,耐湿,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根系分布较浅,多分布在10厘米以上的土层。根系好气性较强,在茎蔓分枝处易发生气生根,因此,我们最好选择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宜。

三七盆栽怎么种

2、田七在春、秋、冬三季都可栽培,最好采用搭架或吊蔓栽培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地爬的栽培方法。田七盆栽跟地栽是一样的,也需要太阳下才能正常生长,但盆栽因盆的限制水分较少不易长时间的曝晒,所以在夏天的中午可移入室内以防曝晒成脱水死亡。主要是盆中的水分少曝晒后怕引起失水死亡。

3、栽种前应根据田七苗的大小开槽,槽深为田七苗放下后土壤刚好盖过田七苗即可。行珠距为8X10厘米,开好槽后将田七苗带着原土放入槽内,种植深度为盖过原土1-2里米即可。不可种植过深。田七种植好后,要在土表面盖上3厘米厚耐腐的干草或者松针叶。用来保潮和保护新芽(必须)。

4、第一次种植后要浇透水,以后看土壤湿度决定是否浇水,只要土壤保持湿润度在30-40%都不用浇水,水是田七的命同时也是田七的病,浇水过多会造成田七根部烂根。

5、田七苗种植成活后可以采用肥土撒施在土壤表面增肥,肥土可以用草木灰伴土加入钙镁磷肥制作,同时可以采用喷施叶面肥和浇灌水肥的方法增肥(盆栽最好的增肥方法),也可以直接使用那种经过充分腐熟的山土(花鸟市场都有售)也可以少量撒施硫酸钾复合肥增肥,不可使用未经腐熟杀菌的人畜粪便。

6、所谓下颗,就是每年立春前剪掉原来的茎秆,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供给新芽的生长!田七每年立春前20天左右要把原来的茎秆从土面以上4厘米处剪掉,促进新芽的生长,剪掉茎秆后要在剪口处涂抹杀菌剂,防止芽腐病。立春后田七会长出比原来壮实的新芽。

[1] 1、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厘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 选种种子处理 :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荫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人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可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 (2) 播种 :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进行点播,然后均匀撒一层混合肥(以腐熟农家肥或与其它肥料混台),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万-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千克。 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 (3) 苗期管理和移栽 :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千克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千克的为二级;1.5千克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厘米×15~18厘米;三级的为15厘米×15厘米。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锌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 3、田间管理 (1) 除草和培土 :三七为浅根植物,根系多分布于15厘米的地表层,因此不宜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应进行培土。 (2) 淋水、排水 :在干旱季节,要经常淋水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应喷洒,不能泼淋,否则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别是大雨过后,要及时除去积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发生。 (3) 搭棚与调节透光度 :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栅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栅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棚透光多少,对三七生长发育有密切影响。透光过少,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少;透光过足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凋萎现象一般应掌握“前稀、中密、后稀”的原则,即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为45%~50%,秋季气温转凉,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4) 追肥 :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则。一般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混台有机肥(厩肥、草木灰2:1),每亩用2000千克,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千克,以促进果实饱满。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 打薹 :为防止养分的无谓消耗,集中供应地下根部生长,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并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产量。打薹应选晴天进行。编辑本段病虫害的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疫病、蚜虫、红蜘蛛、蚧壳虫。 1、立枯病:多发于4~5月高湿低温季节,危害幼苗基部,严重时种苗成片死亡,种子、种芽发病变黑褐色腐烂,幼苗被害后,在假茎(叶柄)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条斑,随着病情发展变暗褐色,后病部缢缩,幼苗折倒死亡。防治方法: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喷雾,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2、炭疽病:为害叶、叶柄、茎、花及果实等部位。幼苗发病,在假茎(叶柄)的基部出现梭形红褐色斑或长条形环绕凹陷缢缩斑,引起幼苗折断倒伏。顶部若发生坏死斑造成幼苗顶枯。叶片发病病斑灰绿色,有同心轮纹,后变褐色,上生粉红色或黑色孢子堆,后期破裂穿孔。茎和叶柄发病,产生梭形黄褐色溃疡斑,致使叶柄盘曲以及茎扭折,造成干花干籽。茎基部发生的病斑除引起成株倒伏外,还诱发羊肠头(根茎芽)腐烂。果实被害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浅**凹陷斑,果皮腐烂。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3、根腐病:多发生在6、7、8月雨季,种植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病株常由侧根先烂,延及主根,或在根状茎头及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不断扩大蔓延,致使全部腐烂,病株出现叶色不正常,继而地上部萎蔫,下垂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用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灌根,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4、疫病:三七疫病常在多雨季节发生,三七园荫棚过密、湿度过大易发生为害,干旱少雨天气转凉后发病轻。发病初期叶或叶柄上出现暗绿色不规则形病斑,似开水烫过,随后变褐软腐、凋萎下垂甚至粘附在茎秆上。根茎部受害产生黄褐色腐烂。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温湿度;及时清除残体,集中烧毁;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治。 5、蚜虫:为害茎叶,使叶片皱缩,植株矮小,影响生长。防治方法:用莫比朗1500倍液、50%抗蚜威2000倍液喷洒叶面。 6、红蜘蛛: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使其变黄、枯萎、脱落。以6-10月危害严重。花盘和果实受害后造成萎缩、干瘪。防治方法:①清洁三七园;②3月下旬以后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7天1次,连喷2-3次;③6-7月发病盛期,喷5%尼索朗2000―4000倍液。 7、蚧壳虫:一般在每年6月开始发生,大雨后从地面爬上茎秆危害;7月份以后危害花轴和小叶柄;8-10月间危害严重。虫体附着在茎秆、花轴、小花轴上吸取汁液,被害后植株生长不良,小花萎黄,严重时导致干花和小果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①虫害发生期,加强检查,发现植株上有虫体及时用手把虫捏死;②三七园发生虫害后,在蚧壳虫幼龄期用40%速扑杀1000―2000倍液、25%优乐得1000―2000倍液喷雾。

麻烦采纳,谢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