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工业的成本构成及占比
任何工业品的生产都包含待加工原料购入成本,厂房设备投入成本,加工过程消耗成本和成品包装出场成本等4个重要部分。
养猪工业与传统工业不同之处在于猪是活着的物体,它发生随机位移或改变的概率大于传统工业产品。随机位移或改变指的是你将有一头猪关在某处,第二天这头猪有可能位移到其他地方,或者生病,或者死亡,不能完成既定的流水线操作。所以,和传统工业相比,养猪工业每道工序上都应该设置包括正品和有残值的残次品的标准和流程,并为正品和残次品设计分配比例和干预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榨取每一件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最大限度避免流程管理人员的权利寻租。
养猪工业待加工原料包括购买预计产下后代的种公猪(或精液)和种母猪的成本(成本占比25%),饲料成本(成本占比50%)等。厂房设备投入成本约占所有成本10%,当然随着固定资产折旧完成,这一部分成本计入比例就为0。不过,当前的生产实践中,厂房使用5年左右后会被腐蚀严重,届时是需要追加翻新的厂房设备投入。厂房折旧一般是20年,20年后,设施设备成本占比约3%。2017年来,新成本过高主要在于这些年为了应对非洲猪瘟而过度投入了“新”厂房设施设备。加工过程消耗成本占比约10%,包含组织必要生产的人员工资(成本占比5%)和维持用日常消耗物料成本(成本占比5%)等。成品包装出场主要指的是为了售卖某些产品而进行的销售宣传的成本,占比2%。当然,不同情景下,各部分成本想比较于总成本会有所不同。不过,其重要性和排名不会有太大差异:饲料成本>种猪成本>厂房成本>组织必要生产的人员工资>日常消耗物料>成品包装出场。
接下来的这些年,养猪行业会真正实现从农业行业到工业行业的转型,追逐高产高效低成本高风险管控是所有参与这一行业的最终需求。
再往下深入分析,饲料成本由饲料原料成本,饲料生产成本,饲料运输成本3大部分构成。种猪成本由公猪(精液)成本,母猪成本构成。厂房成本由设计成本,原材料购入成本,建造成本等构成。
以上是一些浅见罢了。确实自己对养猪工业的成本构成和占比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还需要大量(只要遇到谈论这个话题,就认真的倾听和记录)的学习。
自繁自养利润:按现在生猪价格6.5元/斤计算,一头猪的养殖利润为6.5元/斤*200斤-成本865=435元,利润率50%。计算如下:
1、母猪一年饲养成本:一天按5斤饲料/头算,一年365天*5*0.9元/斤*天=1642元,再加上点防疫费用100元,及其他杂费,最多2000元。一年一头母猪理论上生2.45窝,按2窝算,一窝平均是10头,按8头算。一个小猪的成本就是2000元/16=125元/头。
2、饲料成本:小猪30斤前一般吃乳猪饲料(颗粒)按2元一斤算,30天奶期,吃1.2斤饲料长一斤算,小猪长到30斤成本30*1.2*2=72元,按80元算。
30斤到200斤育肥猪,育肥猪吃配合饲料(就是料精20%加80%左右的玉米,分3个阶段)。理论算平均料肉比3:1,用饲料3*(200-30)=510斤。再差的养猪场,需要600斤饲料。饲料按1.1元每斤(料精2.5元*20%+0.6~0.7元/斤玉米*80%=1.06),即660元。
3、总计成本:125元(母猪生小猪成本)+740元=865元。
扩展资料:
养猪注意事项
1、母猪是在养殖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角色,把母猪喂得好了,生出来的小猪自然就健康。而且给母猪喂些好的饲料,让母猪吃好,那母猪的母乳自然就好。小猪如果吃了好的母乳,那小猪的免疫力就会增强,这样让整个猪群都是健康的,所以母猪料是非常重要的。
2、猪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中大期的时候是吃的最多的。在猪中大期的时候养殖户们就要用大量的饲料来喂猪,那么带来的是成本的增加,所以养殖户们需要在这个阶段控制好成本。
3、在猪成长到中大期的时候对饲料质量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所以养殖户们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混合饲料来进行喂养,只要是饲料能保证不发霉、没过保质期就可以,养殖户们也可以选择把一些玉米、豆粕等来替代饲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