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区很多是在碱土地上种植棉花的,请问如何能更好的改良土壤,达到高产
新疆盐碱地与盐碱地高产植棉技术
一、土壤改良:
1.1 平地压盐,翻压绿肥。要求新垦荒地必须平整,土地高差要小,单条田2公顷左右;春季灌水压碱后种植油菜或草苜蓿,降低土壤中绿化物含量;夏季洪水期灌水洗盐排碱降低土壤盐碱浓度,适度伏耕晒垡后种植油葵,秋季翻压后冬灌待播,为来年来年春播及宽膜植棉创造良好的条件;春季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结易形成盐晶,可刮去2~3cm的表土盐结皮层、移走,以降低盐分含量;地下水位高的农田,还要严格控制灌水定额,避免灌水过多而抬高地下水位。
2.2 五肥(绿肥、厩肥、化肥、油渣、秸秆)齐抓,培肥地力。盐碱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土壤理化性质差,通过广种绿肥、打草积肥、挖坑沤肥、碎秆还田等方法增施有机肥,可利用其有机酸缓冲盐碱危害,改良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利于土壤生物生长发育,缓冲盐碱危害及起到隔盐作用。由于盐碱地pH值偏高,致使磷、锌等元素有效性差;而增施磷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减轻盐渍危害;钾肥有利于增强棉花抗逆力,棉花又是喜钾作物,所以盐碱地植棉应注意增棉磷、钾、锌等肥料。
3.3 改土培肥。对胶性大盐碱地,犁地后每公顷掺沙45~75千克,整地时均匀掺入表层土壤,有助于压碱、破板结,利于出苗;对沙性大盐碱地,犁地前每公顷可视情掺入胶土(以从水渠中清淤清出胶土为佳);对片块顽固盐碱斑,最佳方式是挖运走盐碱土,填入树叶、草等后再从周围顺填肥沃土壤。
4 .4 使用土壤盐碱改良剂。如公顷施30%盐碱丰15千克,能明显降低土壤盐碱度。
二、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2.1 做好土地准备,合理协调“五期”(即灌水期、犁地期、镇压期、播种期及盐碱地返潮返盐碱期)间隔天数与持续期关系。做到小畦灌溉、灌溉后晾晒至适墒,适期犁地、犁地后适度晾晒后再镇压耙耱,整地质量要达到“齐、平、墒、碎、松、净”六字标准,与上虚下实、底墒足、口墒好、不干不湿(严防谅墒)、防止土壤盐碱聚集的要求,农田高差控控制在5cm以下,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2.2 精选良种,机械包衣。筛选种植抗逆强、发芽出土快、经济性状好、产量高的偏早熟棉花品种,种植的经泡沫酸脱绒棉种,净度不低于90%,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2%,破碎率低于5%,残酸率低于0.15%,用含杀菌剂、杀螨剂、杀蚜剂的种衣剂按适合种药比包衣。
2.3 适期早播,一播全苗。盐碱地地温通常较非盐碱地低1~2℃,南疆膜下5cm地温连续5d达到13~14.0℃时开始播种为宜、北疆膜下5cm地温连续5d达到15~16.0℃时播种为宜;受春季水资源紧张影响,部分盐碱地灌水较晚,5月上旬还在播种,要选择种植相对早熟品种与适度增加种植密度。播种做到适时、适墒、适温播种,严禁晒墒播种;适当调整刮土器,将表层盐结层刮除1~2cm,以降低种子周围的含盐量;做到播行笔直、覆膜平展、压膜严实、穴距一致、下种深度2.5~3.0cm、每穴下种3~4粒、覆土厚度1.0~1.5cm,盐碱地或冬灌表现晾墒棉田播种量略大;沙性地、易跑墒地可先覆膜,到适温时膜上播种。
2.4 科学施肥,合理灌水。秋翻冬灌、秸秆还田,犁地前施优质农家肥4500kg/公顷(或油渣1200kg/公顷)+磷酸二铵300kg/公顷+氨氨基酸配方肥料或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凯利丰)150kg/公顷+尿素150kg/公顷深翻入25cm以下、不施肥不开犁;头水前(一般盛蕾初花期)用园盘耙追施尿素150kg/公顷+磷酸二铵75kg/公顷,长势弱田块二水前开沟再施尿素150kg/公顷。自盛蕾初花期开始灌水,棉花生育期内灌水3~4次;滞长棉田应在6月上旬灌头水压碱以降低或稀释土壤含盐碱量,使棉花及时恢复生长;自一般头水二水间隔10d,二水后一般每水间隔10~15d,到8月20日前后停水;灌水量因土壤盐碱程度而定,每水灌量应不少于100m2。沙性重的盐碱地块可适旱情给水,做到自出苗后的片块、条田补水,以确保棉花正常生理代谢对水分的需求。
2.5 化促、化调。干旱荒漠区入夏后气温迅速升高,盐碱地随蒸发量加大盐碱度升高,需在棉苗现行后至入夏前及时喷施叶面肥促棉苗生长;一般公顷用尿素1.5千克+磷酸二氢钾1.5千克及壮苗素兑水适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催棉苗生长;盐碱较重的地用225克防治;如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催苗效果差,可加赤霉素(50毫克)等激素催苗;有枯萎病田块用棉花花铃期视长势用尿素+磷酸二氢钾+高效液肥等化促,防棉花早衰。盐碱地棉花保苗、长势极不均衡,有的地块棉花旺长了而有的地块棉花还未长起来,化控视棉田不同地块苗情及长势而定,切不可“一刀切”;正常田块应因墒、因品种、因苗化调,一般在5月15~25日施用缩节胺1.5~4.5克/公顷,6月上旬用缩节胺3.0~7.5克/公顷,保持主茎日生长量0.8cm左右;因头水、二水与玉米复播及苗期灌水争水矛盾较突出,此期化调应因墒、因水、因品种、因苗、因时化调,对主茎日生长量在1.0cm以下棉田及未搭起丰产架子棉田不化调,对主茎日生长量在1.2cm以上棉田头水前用缩节胺15.0~22.5克/公顷、二水前用缩节胺30.0~45.0克/公顷;打顶后5~7d视棉花长势用缩节胺30.0~75.0克/公顷,8月10日前后视棉花长势用缩节胺30~75g/公顷重控封边心。
2.6 适时打顶,药剂催熟。盐碱地棉花播种偏晚,长势差棉田打顶要略晚,这类棉田整枝等措施要及时跟上;对于秋桃比例较高棉田,在9月底或10月初枯霜前20天左右喷施乙烯利催熟,公顷用40%的乙烯利1.8~3.0千克兑水600~750kg喷洒棉株即可。
2.7 切实开展有害生物的防治。盐碱地棉花播种偏晚、保苗差、长势差,如遭有害生特危害就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及伏前总生殖量;因此要注意虫情测报,综合防治虫害,保护利用天敌;铲埂除蛹,消灭虫源,种子包衣防治苗期虫害;人工仔细、反复“早查、早杀、早涂”及点片发生点片挑治,把害虫消灭在迁飞或扩散前;棉麦到茬或轮作苜蓿,蓄养或人工养殖天敌;种植玉米诱集带,杨树把与频振式杀虫灯诱蛾。
2.8 要千方百计搭起丰产架子,降低蕾、铃脱落。要充分认识到盐碱地棉花前中期生长发育中盐碱拟制、有害生物危害、干旱胁迫、肥水失当等对棉花丰产搭架与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结铃的影响,有效避免棉株或下空、或中空、或上空甚至下空+中空、中空+上空、下空+中空+上空(复合空)等的脱落形式出现;关键是现蕾前后棉花主茎日生长量保持在0.6~0.8cm、株高保持在16~20cm,开花前后棉花主茎日生长量保持在0.6~1.2cm、株高保持在35~45cm,开花后~打顶前棉花主茎日生长量保持在1.0~1.2 cm、打顶前株高保持在65~75cm左右,主茎节间长保持在3~5cm。
我国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是什么?怎么提高还田率?
将30%以上的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此技术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2)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3)留茬覆盖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玉米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留高茬即是在玉米成熟后,用联合收获机或割晒机收割玉米籽穗和秸秆,割茬高度至少在20厘米,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作物的茎叶,是获得农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可作为肥料、饲料、燃料、基础材料和原料。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农村地区的主要能源和饲料来源。秸秆焚烧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造成安全风险和资源浪费。
由于农民工、农村能源和饲料结构的变化,大量秸秆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使秸秆反复燃烧。秸秆还田遵循养分回归规律,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有效性,增强土壤缓冲能力。一些研究文献也表明,它可以钝化重金属,改善土壤盐渍化。既有利于作物生产,又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实际操作受到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限制。
提高秸秆还田水平,关键在于配套农机农艺,秸秆收获机械推广切碎、均匀撒布装置。切草长度控制在10cm以内,留茬高度控制在10cm以下。如果碎秸杆没有均匀地铺放到位,则应人工均匀地铺放。为了提高整地质量,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种植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了耕作和旋耕的方法。轮作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机械功率和土壤含水量,保证轮作埋草深度大于15cm,防止秸秆在播种层富集。
秸秆还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焚烧污染和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施肥。然而,近年来,这些原因是否属实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尤其是农民朋友的怀疑,增加夏玉米收获等生产成本,通常小麦等间作作物,直接还田秸秆,如果土壤缺水,就会造成真正的虚实,为了提高发芽率,要提高播种率,当秸秆燃烧前每亩20公斤就可以了,现在四十多斤还不够,同时,出苗还不如烧稻草好。种子的成本将增加一倍以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