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抗旱可以采取的措施
长江流域抗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四预”措施;2、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3、加大资金支持;4、加强抗旱指导。
1、加强“四预”措施
密切关注长江流域雨情、水情、旱情,深入分析旱情对群众饮水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加强分析预演,优化调度方案,组织制定应急预案,落实抗旱保供水兜底措施。
2、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
8月16日,针对长江流域水稻等秋粮作物正处于灌溉需水关键期、用水需求大的实际,水利部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
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为下游累计补水35.7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两湖地区沿江取水条件。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5省共计引水超过26亿立方米,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385万人,保障356处大中型灌区灌溉农田2856万亩。
3、加大资金支持
商财政部下达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支持旱区打井、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蓄引提调等抗旱应急工程、添置提运水设备、补助抗旱用油用电。
4、加强抗旱指导
李国英部长赴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直辖市)旱区一线指导抗旱工作。水利部先后派出8个工作组,指导地方制定预案,做好工程调度、水源管理、保障饮水、灌区灌溉等工作,使有限水源发挥最大抗旱效益。
长江流域为何罕见干旱?
6至8月通常是我国主汛期,各地理应进入雨季,而今年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长江流域降水持续偏少,直接原因是东亚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四川盆地至江汉、江南、江淮等地区。
同时,青藏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异常偏强偏东,在其控制之下,导致地面增温,天空不易成云,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
此外,盛夏以来,孟加拉湾北部对流层低层的反气旋异常环流持续,不利于孟加拉湾水汽向东输送进入中国。
各种因素综合,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增强、面积庞大,令中国南方高温热浪和干旱持续。
自然界的干旱能否给人类造成灾害,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那么,为了防止自然干旱对人类造成灾害,首先取决于人为措施。所以,人类要做好防旱、抗旱的措施。
1.下列是世界范围内各国防止干旱的主要措施
(1)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业;
(2)根据当地情况改进耕作农事制度,改变作物构成,选育一些耐旱的品种,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
(3)加强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
(4)研究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包括劣质地下水以至海水等。
2.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
(1)多种植树,多种草;
(2)沙地不种植农作物,可以种植草和树来防止土地少化;
(3)还要防止土壤板结,因为土壤板结更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
(5)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6)少用含磷类的化肥,因为它们由雨水进入河流会使水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而破坏生态平衡。
3.我国抗旱措施
自1949年以来,我国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进而还发展了排灌事业,大大提高了抗旱能力。1987年底,我国的排灌机械保有量593.5万台、6242.2万kw,配套机电井243万眼,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7.2亿亩。1978年虽遭遇特大干旱,由于各类水利工程发挥作用,通过引、提、蓄等多种措施,挖掘水源,扩大灌溉面积,从而保证了当年的农业生产。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人民积累起来的蓄水保墒、抗旱耕作措施,在战胜干旱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全国不少地区抗旱灾的能力还较低,旱灾威胁依然存在,抗旱任务还很艰巨。2009年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其中严重受旱5692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和5610万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7省累计浇麦5658.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9.6%,其中严重受旱麦田已灌溉44.3%,从而使旱灾大大降低了很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