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的股神进阶之路和投资方法
在投资人心中,巴菲特是神一样的存在,和他吃一顿饭要花300多万美元,而饭本身只值100美元。
为什么巴菲特投资这么厉害呢?他有什么秘诀吗?
为了解开巴菲特投资之谜,国内外出版了数百本书籍。其中,这本《巴菲特之道》被公认为总结巴菲特投资思想最好的书。
本书认为,普通人使用巴菲特的方法,或许不一定能成为亿万富翁,但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先讲第一个重点,股神之路。
巴菲特是怎么成为股神的?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主要因为3个人:格雷厄姆、费雪、芒格。
巴菲特11岁就开始买股票,他看了很多关于股票的书,也画过股票K线图,但几年下来,水平跟普通小股民还是差不多,依然赚不到钱,直到他遇见了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老师,也是证券分析行业的开山祖师。他写了两本书,《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看完这两本书深受启发,于是巴菲特就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投身格雷厄姆门下系统学习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主要教会了巴菲特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二是安全边际,就是打折买股票;三是正确看待股价波动。
第一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年轻时的巴菲特跟大部分股民一样,认为股票不过就是一张有价格的交易纸片。这种认知让巴菲特追涨杀跌,不但搞得自己身心疲惫还被股市割了韭菜。遇到格雷厄姆之后,他开始认识到,股票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公司。不论是买入100%的股票,还是只买入1股,代表的都是公司相应的份额。每股都对应着公司相应的净资产、利润和分红的权利等。于是巴菲特从买股票只看价格进化到了买股票主要看公司的财务情况。
第二点,安全边际,打折买股票。格雷厄姆买股票的时候会先计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主要是每股净资产,然后打个7折去买。比如通过计算发现一家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10元,当价格低于7元的时候,格雷厄姆就会买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就算看错了,也不容易亏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第三点,正确看待股价的波动。格雷厄姆创造了一个寓言人物,叫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到投资者门口,给股票报个价格。可他情绪很不稳定,有时乐观,有时悲观,所以报价时高时低。可股票代表的企业,真实价值并不会大起大落。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理性,无视或者利用市场先生的报价。当市场先生的报价大幅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时,买入;当市场先生的报价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时,无视价格波动。
靠着这三点,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生涯非常顺利,他的私募基金发展得非常快。30出头巴菲特就成了千万富翁。从购买力来看,巴菲特30多岁时的身价就有现在的10多亿人民币了。
但是随着资金的增长,巴菲特发现了格雷厄姆方法带来的问题。通过格雷厄姆方法打折买到的公司基本都是烂公司,这些烂公司常常搞的巴菲特焦头烂额。巴菲特虽然投资烂公司赚到了很多钱,但是赚得很累,甚至还差点坏了自己的名声。
费雪跟格雷厄姆的投资风格完全不一样,格雷厄姆喜欢好价格,费雪喜欢好公司。格雷厄姆愿意用好价格买烂公司,而费费愿意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
打个比方,格雷厄姆是用五毛钱去买现在值一块钱的东西,而费雪则是花一块钱去买几年后值十块钱的东西。
费雪的好公司有两个要点:一是好生意,二是好的管理层。
费雪特别看重一个企业的竞争壁垒,后来巴菲特把这个竞争壁垒发展成了“护城河”。
巴菲特很早就接触并认同了费雪的理论,但在投资风格上完全是格雷厄姆风,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在早期让巴菲特赚了很多钱。每个人都有成功的路径依赖问题,巴菲特也不例外,真正让巴菲特在投资行为上做出改变的人是芒格。
芒格认为: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支付合理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
在芒格的推动下,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理论框架的束缚。1971年,芒格说服巴菲特买入了喜诗糖果,出价是净资产的2.5倍。要是以前,高于净资产1倍的价格,巴菲特打死都不会买,这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第一次为品质买单。喜诗糖果后来成为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他至今还持有这家公司。
下面讲第二个重点:投资方法。
巴菲特是怎么选股票的呢?巴菲特虽然绰号“股神”,但其实他并不会炒股,而是投资公司。他进行投资决策时,分析的是企业,而不去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和股票。
巴菲特挑选“好公司”有3大标准:一是好生意,二是好高管,三是好价格。
好生意,也就是商业模式要好。
好生意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意模式简单,一看就懂;二是经营 历史 持续稳定;三是长期前景清晰可见。好生意需要有宽广的“护城河”。
比如说可口可乐,过去一百年它在卖可乐,未来一百年大概率还是在卖可乐。只要未来全世界的人依然还喝可乐,可口可乐的利润率依然会比较高。这样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好高管,也就是核心管理人员要好。
巴菲特曾说过,他喜欢买那种傻子都能经营的生意,但他从来没有买过傻子经营的生意。傻子都能经营的生意说明商业模式好,但是如果由好的管理人员来经营,就可能创造奇迹。
那怎么才算是好高管呢?巴菲特认为,最好的高管应站在公司主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巴菲特认为好高管有3个特点:理性、坦诚、独立思考。
理性就是能高效配置资源,坦诚就是不仅能报喜也能报忧、承认错误和失败,独立思考就是能不从众、不跟风。
那如何判断高管到底做得好不好呢?
巴菲特提供了一些小窍门:你可以翻翻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管理层所说的未来策略,对照现实看看有没有说到做到。除此之外,就是去查看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是评判“好公司”的关键要素,从财务上看,对股东的回报好不好?
看财务数据,主要看什么呢?先看公司赚不赚钱。
再看公司赚了钱是不是回报给投资者了。
公司管理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赚了钱怎么分。不管是给员工加工资,还是用于研发或是投资,你没有发给股东的那部分利润,留在公司是要增值的,否则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
选出了符合好生意、好高管的公司,还要看看是不是好价格?好价格,也就是股价是不是大幅低于内在价值。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市值约150亿美元,而它的真实价值在200亿到480亿之间,以最保守的估计,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股票,也只是用了七折的价格。后来可口可乐10年涨了10倍,成了巴菲特投资案例中的经典。
选出来了好公司以后,巴菲特如何买卖呢?
在具体买卖股票的时候,巴菲特坚守两个基本原则:能力圈原则和集中投资原则。
能力圈原则是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投资。能力圈以外的公司,再好也不买。
其实巴菲特也买过能力圈以外的公司,比如他在2018年割肉清仓了IBM这只股票,并且在多个场合亲口认错。这恰恰反证,即使是股神走出能力圈,也会失败。
集中投资原则指抓住好机会下重注。好公司不多,好公司的好价格更少。轻易不要买股票,但是一旦有绝佳机会出现就要尽量多买。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来该用大盆接钱,就别去用一个小勺子。
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资金多达近2000亿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只股票上。
到这里,这本书的精华我们就分享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点是巴菲特的股神之路。巴菲特主要受到三个人的影响,分别是:格雷厄姆、费雪、芒格。他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思想,从费雪那里学到了投资好公司的重要性,并在芒格的推动下开始买进好公司;第二点是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巴菲特选择好公司的3个标准:好生意,好高管,好价格。买卖股票的两个原则:能力圈原则和集中投资原则。
入股投资需要注意什么
巴菲特集华尔街近百年价值投资理念沉淀、升华于一身。他通过几十年的“雪球”滚大理论,成为世界之首富。我们不禁发问:股神投资的秘决是什么?我们可否复制?对此,巴菲特曾公开表示,投资的秘决只有三条:第一是不亏钱、第二是不亏钱,第三是参照前两条。作为经历过几轮超级牛熊轮回的我来说,深有共鸣,体会颇深。 “不亏钱”谁人不知?这句话一出口就是废话。大家都不放在心里,认为巴菲特在忽悠大家,也有老股民若有所悟,却知之不深。我觉得“不亏钱”原则确实是价值投资理念的高度凝结和概括,也是股神成功的最大秘决。只不过参透其背后的玄机者屈指可数,即使有人悟透其中内涵,绝大多数人也难以做到。 有经验的投资者都会说,投资是长跑,就像龟兔赛跑,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谁笑到最后,那么,这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其一,挽回损失远比赚钱更艰难。股市新手入门,往往是在大牛市中,老股民会对你说:假如你亏损10%,就要赚11%才能约等于成本;假如你亏损50%,就得翻番才能保本。同时时间,假如别人在此期间赚了10%,你亏10%就得赚22%以上才能赶上,万50%就得赚120%才能赶上。可见,处于A股下降通道的投资者,要拿回本钱何其难也! 其二,亏损不仅仅是金钱,更要命的是时间和机会。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有过惨痛的教训。1929年初,他公司的资金已从最初的40万美元上升到250万美元,而且都是投资收益。然而,在随后几年的股灾中,他却连续出现大幅亏损。到了1932年,亏损竟达78%,250万美元只剩下50多万美元。客户们都把钱给辙走了,公司面临关门。格雷厄姆几乎要自杀,后来由于其岳父的帮助,又花了5年的光阴,才弥补亏损,再做几年,才重新成为百万富翁。 损失了宝贵的200万美金资本,又损失了比资本更宝贵的十余年的光阴,才回到当初的起点,怎么不让人痛定思痛?格雷厄姆最后用十年的痛苦经历告诉投资者:第一条是保住本金,第二条参照第一条。巴菲特继承了他的“理念”,把宁肯错过,也绝“不亏钱”的原则放在首位,这才有了今日之非凡成就。我们很多股民都说套住了总有一天会解放的,但是到底是哪一天呢?恐怕当年5000点以上被套住的人,要想解套绝非易事吧! 其三,“不亏钱”是产生复利效应的前提。我们都知道,复利收益的加速效应是惊人的,甚至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0万元以每年20%的收益增长50年,就是9亿元。这个数字何等惊人?在股市,绝大多数人有过年赚20%以上的收益,但谁能一直保持下去,纪录长年不破呢?如果复利收益一直持续,全世界的财富都会被你赚走!问题的关键在于,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很难实现。所以说股市留给我们真正发财的机会并不多!但是每次踏准大机会,复利计算,足以富可敌国。而天天抄股的投资者注定难以成功。 芒格说过:“如果既能理解复利收益的威力,又能理解复利收益的艰难,那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早先合伙公司,并在市场泡沫期间忍耐了好几年,可能他错过了很多次赚钱小机会,但同样也躲过了1973年至1974年的股灾,这为其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投资大师们都深知“不亏”尤其是“不大亏”的重要性。罗杰斯讲:“假如你在两年内靠投资赚了50%的利润,然而却在第三年一下亏损50%,那么,你还不如把资金投向国债市场,起码你还可以吃利息。” 其四,亏损严重影响你的心态,会造成连锁反应。这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是最为要命的。现代科学证明,人类的大脑中,对财务损失的反应和对死亡恐惧的反应处于同一区域。因此,投资者像不愿接受死亡一样不愿面对亏损的现实。当亏损扩大后,现实变得更加残酷,很多人自我安慰“打死也不卖”,在潜意识中认为“只要不卖,亏损就没有兑现”。试问在被“套牢”的情况下,还有什么理智决策可言?往往在熊市的最后阶段,你会主动放弃补差价,摊底成本的机会。因为亏损的恶劣心态,影响了你的判断! 其实,与其说投资者被股票“套牢”了,还不如说投资者大脑天然的弱点给“锁定”了,因为股票你随时可以卖出,但是你的大脑,你却改变不了。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尽量事前杜绝在投资过程中出现“大亏损”的现象发生。因为一旦你的股票被“深度锁定”,那你将失去是赢得巨额财富的机会。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1、心理准备 x0dx0d尽管大部分股民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少数股民往往想一夜暴富,手中个股天天涨停。有的新股民运气较好,一入市就赚到了钱,于是就忘记了股市风险;有的遭遇挫折以后,就畏手畏脚,错失时机。这些做法都不足取,要时刻牢记股市“高收益高风险”特性,“胜不骄败不馁”,这一道理对于股市中人也一样适用,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避免作出错误的决定。要增强风险意识,冷静、客观、理智地研究行情,时刻牢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范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x0dx0d2、资金准备 x0dx0d投资者入市一定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x0dx0d首先,资金来源最好是闲钱,不宜把家里等着急用或有着其他重要用途的钱投入股市,这样风险过大,对于入市心理的负面影响极大。 x0dx0d其次,对于入市资金的数量,至少要超过证券营业部规定的下限,如果证券营业部没有规定存取保证金的下限,入市资金至少要有几千元。因为买股票的最小单位一手为100股,按当前的市价,买一手至少也要四、五百元人民币。而且每笔交易额过少,交易费用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会相对较高,使得单位交易成本增加。 x0dx0d再次,存入一定量的入市资金,有利于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半仓操作与全仓操作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是大不相同的。而且,留存一部分资金也有利于投资者套牢时摊低成本。 x0dx0d3、知识准备 x0dx0d股市作为一个虚拟市场,充满了代码、符号、交易规则、法律法规,投资入市必须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 x0dx0d第一,要通晓交易基础知识,这是股市操作的基本功,能够解决投资者如何方便自如地买卖股票的问题,这是投资者入市最起码要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市场的不断完善,新交易规则不断出现,投资者关于交易规则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如今年新实行的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一些投资者由于对缴款日期不了解,结果中了签的新股又白白失去。 x0dx0d第二,要对股市中的其他方面知识作出充分准备。大体来讲,包括宏观面、基本面、技术面、法律法规等等,涉及到财务会计学、证券投资学、行业知识、经济法等诸多方面知识。投资者要学会从基本面和技术面来分析股票的走势,通过对决定股票投资价值和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背景、经济政策导向、行业现状、公司经营情况等进行分析,以及通过对股票的量价走势进行分析,评价股票的投资价值,判断股票的未来价格走势,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投资操作。 那还是要靠自己的呢`给你点我自己的资料` x0dx0d1、低效的资金管理。包括:滥买,听信“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之类的胡言乱语,东买一点西买一点,几万的钱买了十几股票,最后将账户弄成杂货铺;瞎买,不管是地雷股、冬眠股乱买一气,结果宝贝的现金没有生儿育女而是发霉变质,不断缩水;不会空仓,无论牛市或熊市,一年四季都处于满仓状态,最好的时机到来时却弹尽粮绝,春天到来前自己却在冬天冻僵了。 x0dx0d2、不恰当的时间管理。包括:不会等待合适的买入时机,大盘步步走低时硬在冬天播种,结果颗粒无收还倒贴种子;不会选择合理的持股时间,应该中线持股时却坚持“短线是银”,往往在金稻刚刚长芽时便割青苗,或是盲目信奉“长线是金”,苹果熟透了也不知采摘,结果终点又回到起点;不会选择合适的卖出时机,曲终人散时仍留连忘返,总是津津有味饱食最后的晚餐后被庄家捉去买单。 x0dx0d3、不正确的买卖习惯。包括:依赖消息,指望别人替自己找到发财的路子,甚至别人怎么骗自己就怎么信;随意操作,没有自己的理念与原则,选股靠蒙,靠赌运气,看着哪个顺眼买哪个,指望一朝蒙对一夜暴富;过度操作,偶尔做对一两次便认为自己是股神,追高杀低,成十成百次犯同一种错误,不断交学费而毫无长进,炒股的历史便是一部被套、等套、解套、又套?的历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