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2021年苏州园林艺术节日程安排-演出总结

2021年苏州园林艺术节将于10月28日至12月5日开始,本届苏州园林艺术节以“园林是世界的缩影”为主题。那么2021苏州园林艺术节的日程和表演有哪些呢?

2021年苏州园林艺术节日程安排-演出总结

2021苏州园林艺术节活动攻略

时间:10月28日-12月5日

主题:

首届苏州园林艺术节以“园林是世界的缩影”为主题。在花园里,艺术、文化、生活和自然可以在这里和谐地融合。21世纪,我们希望以全新的视角再次来到园中,在沧浪亭、可园、怡园、艺苑为大家带来一场多层次、多维度的艺术盛宴。

简介:

本次苏州园林艺术节与苏州日益多元化的环境相呼应,涵盖艺术、设计、建筑、音乐、文学、美食、对话七大板块。每个主题不仅与传统文化相关,也是与世界对话的窗口,表达了当今全球问题的声音。

艺术

艺术对苏州来说并不陌生。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从古至今在苏州生活的艺术数不胜数。本次艺术展将在沧浪亭、可园、怡园、艺苑呈现,由策展人JeremieThircuirJeremy策划。杰里米是苏州的熟人,也是2020年“静观海浪:新花园故事”的策展人。

设计

花园有自己的设计语言。和现代创新设计碰撞后会是什么样子?今年,除了艺术,我们还将推出由当代设计策展人AricChen策划的设计部分展览。王高是DesignMiami的策展总监,也是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的教授。最近,王高去了荷兰,担任HetNieuweInstitut(HNI,荷兰建筑、设计和数字博物馆)的策展人和艺术总监。

设计部分的展览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内部世界与城市的外部结构连接起来,将自然环境与个人思维连接起来,将物质形态与时代的变迁连接起来。20多位全球设计师的数十件作品将在艺术作品中相映成趣,为园林带来新的脉络,尝试提问,建构回归当代的自然。能引发怎样的构思和启迪?

建设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这一特点在造园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苏州的园林建于各个朝代,既代表了造园人的心境,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建筑语言。

音乐

花园里的夜晚安静而美丽。灯火通明,秋风徐徐。你能在夜里漫步花园,欣赏音乐,这可不常见。本次园林艺术节将为您呈现一系列音乐表演,带来一次全新的尝试。

作为花园艺术节的首场演出,我们邀请了P.K.14乐队主唱、著名音乐人杨和爵士制作人、实验音乐人温智勇。他们将首次在舞台上合作,为大家带来一场实验性的诗歌和音乐表演。之后,一场黑胶电子音乐会将给花园带来年轻的活力。11月还将分别在沧浪亭和可园举办两场爵士音乐会。每场演出都会有后浪工艺赞助的意大利手工精酿啤酒,以酒为乐,伴以音乐,带给你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

文学

自古以来,苏州文人辈出,奠定了城市与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是与法国总领事馆文化处的两场对话。其中,《文学的自白》将邀请中国当代作家毕飞宇和当今著名文学家,阐述他们在文学创作中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这一创作历程中如何深受法国和法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场“智邀会”(IntellectualConfessions)将与作家、“十三邀”计划创始人之一、主持人、单向街书店创始人许知远进行深入而亲密的对话。我们将有机会聆听许知远讲述他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他对当代法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作为苏州园林艺术节的压轴节目,《文艺告白》和《思想告白》将会有很多精彩瞬间,让人期待!

敏感

苏州人讲究“不定时不吃饭”。一年二十四节气,苏州有新鲜的时令食材。鲜为人知的是,苏州园林中隐藏着许多可食用的植物。走过不同季节的苏州园林,可以看到不同的树结出了果实。这一次,我们将带领你了解苏州园林、自然和美食的关系,领略我们不再关注的微妙现实。

会话

苏州园林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本届园林艺术节中的对话板块将带来丰富的讲座,探讨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话题。其中,“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未来”三大系列讲座出版人JacobDreyer联合策划。雅各布供职于帕尔格雷夫出版社,该出版社是经济、政策和法律领域的领先出版商,为《FT金融时报》、《自然》等著名杂志撰稿。

2021苏州园林艺术节演出汇总

“乌鸦”——花园实验诗歌表演

演出时间:2021年10月29日星期五18:0020:00

地点:沧浪亭明道厅

音乐家:杨、温志勇

票价:260元

性能介绍:

它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它有诗歌跌宕起伏的节奏,还有爵士乐和实验音乐在飞翔中流淌的魅力。诗歌和音乐凝结了人类的各种情感。这一次,我们无法预测沧浪亭的夜晚会迸发出怎样的情感。但我们确信,两位音乐家,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会在古典园林中相遇融合,给大家带来独特的享受。

乐队简介:

杨是摇滚乐队P.K.14的主唱P.K.14是中国著名的后朋克乐队,也是中国最具人文气息的摇滚乐队之一。凭借深厚的写作功底,杨创作了大量富有诗意的歌词,富有节奏感和节奏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文勇是演奏家级别的音乐人,在小号演奏方面也是全国顶尖的。他在音乐圈里总是在做新的尝试,参与过窦唯的多张专辑,以及不一定乐队、赤手五重奏、朝剑组合等各种乐队。

对中国现存古典园林的分析

1.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呢?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也是风景园林最本质的特征。中国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以山水为依托,以植被为装饰,利用山、水和植物的材料。经过人工的改造、调整、加工、切割,它们呈现出一种精炼概括的自然和典型的自然,呈现出一种既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象。

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有哪些?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它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艺术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的造园技术受到西方国家的称赞和模仿,这引起了一场中国园林热在西方国家。

中国美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实现了虽然它是人为的,但它是自然的。它深谙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创造的艺术瑰宝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一个民族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伟大事业。

3.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深沉含蓄的美

1.

东亚的含蓄古典园林主要是中国的,包括日本和韩国的建筑。东亚古典园林和西方最大的区别和特点就是东亚园林很含蓄。无论是园林的建筑,还是氛围,都透露着一种平和从容的意境。

2.

所有以中国为自然景观的古典园林都有相同的特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即使是依山傍水,他们园林中的建筑也丝毫不会破坏意境。

3.

注意情绪。东亚的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小家碧玉,装饰元素少,多为自然造型。

4.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呢

古典园林是指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如改变地形(或进一步造山、堆石、治水)、植树种花、建筑、布置园路等,在一定区域内营造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中国美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的艺术奇迹和园艺技术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称赞和模仿。中国园林热已经在西方国家掀起。中国造园艺术追求自然的境界,是审美旨趣的终极和最高目的:虽然是人做的,但是很完美。

5.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有四个主要特点:

1.向大自然学习

造园艺术中师法自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布局和组合要自然。景观元素与山、水、假山的组合应符合自然界景观形成的客观规律。第二,每一个景观中元素的形象组合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如水池的自然曲折,跌宕起伏。

2.融入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各种方法分隔空间,其中建筑主要用于围合和分隔空间。空间分隔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形式与精神、景观与情感、意义与环境、虚与实、动与静等关系。将园林空间与自然空间融为一体。比如漏窗的使用,可以使空间流畅,视觉顺畅,所以两者不断分离,在空间中起到相互渗透的作用。

3.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有山有水,有厅、廊、亭、阁、楼、台、亭、阁、酒楼、船、墙等建筑。所有的建筑在形状和精神上都与天空和地下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花园的所有部分都自然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花园的整体环境更好

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中国文化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是其具有永恒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6.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意义

自然背景:

1,南北方稳定的气候特征,如南方多雨潮湿,北方四季分明,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3,植物特征。

人文背景:

1、封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历代对园林建设的重视和投入,3、封建官僚体制下,南方的私家园林多由失意文人建造,4、中国的影响s传统文化(可以自己拓展,结合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呢英文

一、万里长城二。桂林山水2。三。杭州西湖四。北京故宫诉苏州植物园纠纷案。安徽黄山第七、长江三峡第八、台湾日月潭第九、承德避暑山庄第十、秦陵秦陵秦俑

8.中国古典园林与其他艺术的共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中国古典园林内涵丰富,意境独特。她高超的园艺风格曾令世界惊叹。从欣赏、总结和实践的角度,我们发现中国美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造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景观元素。通过巧妙的造景手法,如抑制、添加、剪裁、搭配、框定、缺失、定点、借用景观等,设计出了景观。

1.你的树依山傍水,以花著称,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景观和建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品。常用的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莲、月季、春、牡丹等。而它们的选择和种植一般都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主人的气质有关。中里水也是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其趣味性。花园里的水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湖泊、池塘、河流、小溪、溪流、泉水和瀑布。在园林中,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形的具体情况,自然引导,通过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达到目的。它的形状是在河对岸的追求中实现的。振庭在《长物志》详细阐述了水的管理,特别是对宽池、小池和瀑布的管理。的确,风景的形状是花园的主要框架。所以有人认为园林有山,正如人有骨;花园有水,就像人有血一样。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

中国园林是集天下名山、名胜于一身,经过取舍高度概括和提炼而成的。虽然它是基于自然而不是纯天然的模仿,但它有一个新颖的构思。一座高峰展现出来,太美一勺,是江湖万里的精神境界。这种经过艺术加工获得的艺术美,充满了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诗画或触摸风景的美好灵感。

3.造景含蓄,耐人寻味,又有点启发。

中国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含蓄,一山一石引人入胜。美女越看越像;大厅是有点开明的;亭子牌匾成了欣赏风景的指示。再比如《拙政园s花园,你在那里。虽然没有莲花风,但是你也感受到了里面的风,让你思考。再比如拙政园西边的迷亭这座花园只有一两把椅子,但是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帮助下。你和谁坐在一起?明月吹我会在感受诗人的同时萌发一种高雅的情调和情趣古代的孤独情绪。

9.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说到建筑艺术,当然可以不要忽视园林的形状,尤其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中国的园林被称为世界花园之母、和t

中国很早就有了园林,我们的祖先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造园活动。花园最初的形式是花园,只供皇帝和贵族狩猎和享受。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春秋时期,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群的山水,包括土墩、池塘或梯田。到这个时候,花园的要素已经基本具备,和原来的花园不一样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转折点s花园开发。随着佛教的传入和老庄的流行的哲学,园林已转向崇尚自然。中国s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大自然的自然景观为主旋律,布局自由;假山、假池、假泽浑然一体,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的世界观。唐宋时期,园林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和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他们将诗画融入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使园林建筑不仅是工匠的杰作,也是文人的杰作,使园林的人文景观脱颖而出。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元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造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石刻。要表现自然,造山是造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秦汉上林苑,用太爷池挖的土,建成岛状,象征东海圣山,开创了人造山建筑的先河。现有拙政园苏州的御花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期的造山杰作。

无论什么样的花园,水是最有活力的因素,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园林必须挖池引水。古代园林治水一般有三种方式:盖、隔、破。就是用建筑和绿化掩盖曲折的池岸。或隔或跨水面而建,或有水上漂浮长廊,或曲折石桥,或涉水点踩石。如《园治》中所述。如果排水是无止境的,桥将在断裂处建桥。即使水面很小的时候,(如清泉池)也可以背靠岩石,有细竹野藤和红鲱鱼藻类。所以,虽然是水坑,却能让人感受到山野的风。

植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花木就像山的头发,水景没有花木就没有美。自然园林刻意表现自然美,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体态之美,树冠之形,枝干之密直,树皮之质感,都追求自然美。第二种颜色是美丽的,红色的枫叶,绿色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努力保持园内一年四季的自然色彩。说起三味,要求植物清雅恬静,不能太浓,有娇嫩之嫌;它可以不要太轻,而且它这太难停止了。四境界,花草树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烘托作用,往往与园林主人的精神境界有关。比如竹子象征个人的纯洁,松柏象征力量和长寿,荷花象征清廉,兰花象征隐居和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和富贵。

中国古代园林用各种方法划分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主要方法是利用各种建筑。比如漏窗的使用,可以让空间既不显得无边无际,也不妨碍视觉的流畅性。透过漏窗望去,玲珑剔透。

饰品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审美价值;透过漏窗,绿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云飞远,产生了一种深邃广阔的空间境界和情趣。花园通常有大厅,走廊,亭子,建筑物和露台。人工洞穴和石阶都显示出自然美。所有的建筑,其造型和精神都与天地等自然环境相一致,同时又使园林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使园林体现出自然、淡泊、宁静、含蓄的艺术特色,收到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民族文化的地方。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点,也是艺术生命力永恒的根本原因。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s园和沧浪园。它们都是园林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它们,你可以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力,并发现中国的深层含义古典文化。

:10.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有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美国古典园林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和切割自然中的景观元素,从而表现出简洁和概括的自然和典型的自然。这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古典园林创作。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在中国s古典园林,无论建筑多少,无论其性质和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树三大造园要素有机组织,突出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积极一面,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3.富有诗意。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花园可以静态或者动态,所以园林是时空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一直注重诗画,注重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运用。园林的构思、立意、布局都包含艺术主题。游园如读一首酣畅淋漓的诗,仿佛身临其境。

4.注意意境的表达。意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艺术创作与欣赏。意,即主观的想法、感受和境遇,即客观的生活场景。意境来源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也就是说,意大利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理念融入到客观的生活场景中,从而引发欣赏者的联想和共鸣情绪。中国中国的诗和画都强调意境,所以中国的诗化古典园林也重视意境的表达。

以上四个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流派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自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种艺术再现的特点在构建园林山水和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存的许多优秀的叠山作品,一般不过八~九米,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都是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与提炼。这种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充分展现了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发现手法。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园林中的建筑为了适应主人居住、游憩等多方面的需要,不论其性质功能、造型结构如何,都能与园内山水花木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在用料上,园内建筑物充分利用木框架结构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在布局上化整为零,通过完全自由随意、因山就水、高低错落的变化,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达到造园者追求的天人谐和的境界。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建造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许多园林是在文人的直接参与下建造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首先表现为造园者的人生态度,造园者通过由建筑、山石、水体、树木所构筑而成的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的排列,把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凝聚其中,隐喻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即“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如苏州古典园林,往往是通过模仿和想象而感悟到有限的空间里达到咫尺山林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这种意境的营造,是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它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反应出文人气息的园林艺术。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者大多为文人雅士,一般在文学、绘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和诗词书画上一脉相承,它接受了传统艺术的普遍规律,中国古典园林的“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与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这种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借助文学语言手法创造出的画面和意境,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从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手法进行造景,对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古典园林的建造目的、总体布局和设计手法。

首先,从建园目的上来说,禅宗所产生的影响最深远。禅宗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详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另一方面禅宗信仰者又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既是佛”的与世无争“空”的信仰相矛盾,这是建园者的心态真实反应。这种矛盾在园林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园林提供了寂静冥想的场所,渲染了禅的气氛,引起人的禅思。

其次,儒家思想在园林总体布局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儒家讲究的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反应出来的是实用主义的,古典园林的建造者多是理想主义者,而非政.治家,他们饱读诗书,但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一贯的模式,但隐居只是他们无奈的一种表现,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中国古典园林很多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

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道法自然——中国园林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按自然布局,建筑物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点染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3世俗风水学说

世俗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中国古典园林建造者对园林内外环境的重视远重于建筑物本身,依照风水说的总原则是为了居住舒适,借以各种手段保证建筑环境的清洁和宁静。如一般认为建筑周围林木茂盛为吉,并根据植物生长特性种“风水林”以聚气。这些源于人们生活经验的风俗习惯,构成了一整套关于园林风水的学说,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添上一抹生动奇丽的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从构建要素到建园的手法,多层次的体现出自然式山水式的风貌,这种带有诗情画意般浓厚感情.色彩园林直接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和风俗的影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和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充分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虽然中国古代园林营造的历史悠久,但关于园林艺术和技术的总结并不充分。对于古代园林文献详加鉴别、梳理,力求除去其中的浮泛文句,扒剔出对研究古代园林有益的内容,并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整理出中国造园文化、风格和技术发展的线索、脉络,并用以指导和正确评价中国园林的艺术价值、历史地位,是当代园林理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园林理论研究相对于古典建筑研究而言,显得极不充分,理论体系的空白较多,大体由于以下原因。

(1)中国古代园林实物保存较少,现存遗迹的原真性较差。

我国园林实践早在汉代就渐趋成熟,但是由于缺少实物资料,理论界对此一直难下结论。现存明清园林作品大都经过后世不同程度的改建和后续叠加。从现存情况看,对清代中期以前作品的改造大多不成功,续貂之作占主要部分。北京现存皇家园林大都经过同光、民国等时期的改建,多风格叠加的园林现状给中国古代园林的深入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2)有针对性的造园文献较少。

就中国古代园林的理论总结而言,直到明代末期《园冶》问世,中国园林始终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造园理论专著或技术总结。而且早期园林文献不足,内容过于空泛。古代造园文献大多以品赏性的文人随笔、笔记为主,缺乏具体技术性陈述。有关造园的具体材料、造型手法,基本技术的介绍较少,基本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可靠性较差。正如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指出,这些园林文论“率皆嗜好使然,发为议论,非自身之经验。与技法无涉。”即便有涉及,而于精妙处,则如隔靴搔痒。这些都造成早期园林研究的难度加大。由于史料文献等方面原因,近代以来对造园技术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明清以后,且多以江南园林为中心,对北方园林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对清代皇家大型园林工程的工匠、材料管理、施工统筹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园林理论研究者大多疏于探讨具体的技术研究或回避技术细节,往往造成理论空泛和空白。这些都导致了对园林的风格鉴定和技术评价基本无标准可言,往往因一家之喜好,决定作品之优劣,这些都给传统造园艺术的发展带来很多消极影响。

(3)理论与工匠技术实践长期脱节。

中国造园实践既然是由来已久而且传承有序,那么2000多年来,涌现出的名匠、大师和技艺、手法也必定是灿若星辰,丰富多彩的。然而,真正能流传至今的工匠和技术却寥寥无几。以《哲匠录》为例,整个中国园林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工匠只有三十余人,其中还包括多位皇帝、宦官和爱搜寻峰石的官僚,真正精通造园技艺的工匠并不多见。而且,许多民间匠师的事迹记载不详,有的掺杂着传说,甚至想象。这样的园林记载与长达两千多年,蔚为大观的中国园林实践显然是不相称的。由于缺乏理论总结和文献记载,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和他们的技艺都不幸失传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