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微生物农药的建议

1、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微生物农药研究

微生物农药的建议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确保食物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维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是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

此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农产品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微生物农药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微生物农药。

2、强化基础研究,加大研究力度

发展微生物农药,政府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首先应建立省级微生物农药研究基地或工程中心,组成一支微生物农药科研队伍,围绕当前生产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开展生物防治的研究,系统筛选高效菌株,建立优化的发酵、增殖生产工艺和规范的生产质量标准,组建配套的田间实用技术;其次要加强微生物农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可根据其作用位点和活性中心反推导,指导菌种选育,更新剂型,合成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创制新农药。

3、加速微生物农药产业化进程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在立项的同时就应考虑到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微生物农药产品,将要进入市场,因此,应着重对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加工、产品质量、环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提高微生物农药商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政府应制定向微生物农药产业化倾斜政策,一方面要加大扶持微生物农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单位直接参与项目研究,使企业成为微生物农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促进微生物农药的产业化。

4、微生物农药的开发与无公害生产建设相结

合 微生物农药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必须的生产资料,因此应该将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紧密结合,在广泛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围绕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题,结合我省无公害农业对植物保护研究的新要求,大力发展微生物农药,使微生物农药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在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十五”期间加速我省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附:中国无残留农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种以昆虫病毒为主的专门防治茶叶害虫的纯“活体微生物农药”,日前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实现批量生产,开始在全国有机茶基地推广使用,这标志着中国无残留农药应用这一高科技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种最新研制的纯“活体微生物农药”被命名为“武大绿洲茶园”,是国家计委批准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一项生物高新技术成果。它是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创导使用的最有毒力和最安全的昆虫杆状病毒与其它微生物复合而成。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病毒研究所和湖北武大绿洲生物技术公司开发研制的“武大绿洲茶园”,是以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为主与其它微生物复合而成,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生物杀虫剂。这也是目前国内外首例通过国家鉴定并可直接用于有机茶大面积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小卷叶蛾三大害虫的纯生物农药。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物资,尽管农药的使用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病,尤其给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农药还将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下去,其作用不可能完全被其它防治方法所替代。为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农药,趋利避害,使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控制农药的污染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从生产源头控制,取缔非法或者条件不具备的生产企业,严格限制直至禁止高残留、高污染的农药品种生产,规范农药生产销售市场。其次是控制农药使用量,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农业生产中尽量少施或不施用化学农药。再就是科学用药,通过各种宣传、培训等途径,提高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中要对症施药,正确选择农药,适时、适量使用农药。具体控制途径有:

(1)加强生物防治力度,推广无公害生物农药使用 利用天敌以虫治虫,是经典的生物防治方法。这种方法经济简便,没有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和产生抗药的缺点。微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产物制成的农药。由害虫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农药制剂为微生物杀虫剂,如白僵菌。许多农用抗菌素有内吸性、药效长,能充分发挥作用,与化学农药相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2)科学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 正确选用农药,适时、适量的使用农药。很多农户还是凭感觉施药、从众施药,施药过程中的盲目性很大,很多用药是无效益的,反而增加了环境的负荷。只有增强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其科学用药水平,才能使农药使用及时、适量,保证药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挥农药应有的积极作用。

(3)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 高效农药用量少,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农药的分子结构,大力发展低毒性、易分解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及不育剂、引诱剂、昆虫激素等第三代农药,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对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有重要意义,这已是当今农药研究和发展趋势。

(4)研究新的病虫草害防治方法、途径,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克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 如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使用微生物农药,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及推广冬季灭虫、诱杀、辐射处理等办法,最终目的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