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草(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22 14:12:19
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属唇形科凉粉草属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高可达100厘米;叶对生,秋末开花。生于水沟边及干沙地草丛中。
轮伞花序排成顶生、长2~8厘米的总状花序式;花冠白色或微红,长3~3.5毫米,上唇阔大,具4齿,中间2齿不明显,下唇舟状。具有清暑,解热利尿的功能。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凉粉草 拉丁学名 :Mesona chinensis Benth. 别称 :仙人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唇形科 亚科 :罗勒亚科 族 :罗勒族 属 :凉粉草属 种 :凉粉草 分布区域 :中国沿海省份 形态特征,分布范围,栽培技术,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草本,直立或匍匐。茎高15-100厘米,分枝或少分枝,茎、枝四棱形,有时具槽,被脱落的长疏柔毛或细刚毛。叶狭卵圆形至阔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厘米,宽0.8-2.8厘米,在小枝上者较小,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急尖、钝或有时圆形,边缘具或浅或深锯齿,纸质或近膜质,两面被细刚毛或柔毛,或仅沿下面脉上被毛,或变无毛,侧脉6-7对,与中肋在上面平坦或微凹下面微隆起;叶柄长2-15毫米,被平展柔毛。 轮伞花序多数,组成间断或近连续的顶生总状花序,此花序长2-10(13)厘米,直立或斜向上,具短梗;苞片圆形或菱状卵圆形,稀为披针形,稍超过或短于花,具短或长的尾状突尖,通常具色泽;花梗细,长3-4(5)毫米,被短毛。花萼开花时钟形,长2-2.5毫米,密被白色疏柔毛,脉不明显,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特大,先端急尖或钝,侧裂片小,下唇全缘,偶有微缺,果时花萼筒状或坛状筒形,长3-5毫米, 10脉及多数横脉极明显,其间形成小凹穴,近无毛或仅沿脉被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小,长约3毫米,外被微柔毛,内面在上唇片下方冠筒内略被微柔毛,冠筒极短,喉部极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宽大,具4齿,2侧齿较高,中央2齿不明显,有时近全缘,下唇全缘,舟状。雄蕊4,斜外伸,前对较长,后对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器,其上被硬毛,花药汇合成一室。花柱远超出雄蕊之上,先端不相等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仙草 分布范围 产于台湾,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沿海岛屿和福建。 栽培技术 分株繁殖。春季气温在10-15摄氏度,其宿根开始萌发许多新苗。苗高3厘米以上时,可将蘖生苗分株,连根移栽。 春夏秋季均可栽培。选择排灌方便的中等肥力沙质壤土较好,株行距15厘米X23厘米,栽后浇水。 定植成活后,每隔10天追施速效肥1次,30天后中耕除草1次,并用牛栏粪行,即加大了肥力,又可防止长草。凉粉草不易发生病虫害,无需施用农药。 在40-45天能割草1次,留茬5厘米又可旺长,但割后须施速效肥。刈割的鲜草不可堆沤,应及时晒乾,25公斤-30公斤为1捆,即可上市场销售。如加工成凉粉,收益更高。 主要价值 植株晒干后可煎汁与米浆混合煮熟,冷却后即成黑色胶状物,质韧而软,以糖拌之可作暑天的解渴品,广东、广西常有出售,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凉粉,广东梅州一带称作仙人粄、仙牛粄、草粄。浙江,福建一带称为草冻,仙草冻。 全草:甘、淡,凉。清热利湿,凉血。 用于中暑,消渴,高血压症,肌肉关节疼痛。 清暑,解渴,除热毒。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3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