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29-33680032,该校联系地址为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统一大道、邮编为712000。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二、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英文:Xian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简称咸阳职院(XVTC),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是陕西知名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国家首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6000多人。

发展历程

2004年9月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整合我市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彬县师范学校、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4所知名中专学校资源,组建成立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9月学院开始招生。2009年8月,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美丽新校园建成投用,在全省同批市属高职院校中第一家率先实现了真正的集中办学。2015年3月,市编委发文决定将咸阳市卫生学校、技工学校整体并入咸阳职院,调拨教育用地300亩,调入资金1.3亿元,调入教学仪器设备值3000多万元。至此,咸阳职院的组成增加为6所中专中技学校。其中,建校最早的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创建于1937年,学院已有80年的建校史。学院坚持育人惠民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区位

学院地处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为周秦汉唐等13朝代古都。学院东临沣河,南望秦岭,西邻楼观台,北依渭河。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钟楼、西安高铁北客站、西安城西客运站30—40分钟车程,距秦都高铁站、咸阳火车站、咸阳汽车南站、西安后卫寨地铁口15—20分钟车程,西宝高速、福银高速紧靠学院附近,交通便利。学院周边有秦岭、临潼兵马俑、阿房宫、曲江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大雁塔、西安碑林、昆明池、汉阳陵、茂陵、乾陵、昭陵、楼观台等著名景区景点。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琳池喷泉,小桥流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景色宜人。学院所在地为西周大学“辟雍”所在地,距今已3000多年,是我国最早大学的发源地,高等教育历史文脉传承全国独一无二。

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厚德强能、育人惠民的校训,求实创新、和谐奉献的校风,精讲多练、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苦练、砺志成才的学风,发扬艰苦创业、奋进图强的咸阳职院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跨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现已成功迈入全国优质高职院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行列。

办学荣誉

2010年11月,学院被科技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授予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1年1月,被省综治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评为省级平安校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校园;2011年11月,被科技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授予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2年6月,被省委评为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10月,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省级园林式单位;2013年11月,被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3年度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2月,被省政府评为绿色文明示范单位;2011年8月,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2014年12月,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2016年12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院校;2018年12月,接受了省教育厅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

条件设施

学院占地1306亩,总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教学楼获“长安杯”全省优质工程奖。3月29日,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开建,预计2021年完成首批急需项目建设任务。学院教学基础设施一流,固定资产总值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38亿元。建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院内实训室、实训基地236个、院外实训基地330个,形成了理实一体、教练融合的实习实训体系。学院仪祉图书馆馆藏工科、医学、经济、管理、文史、教育、农林等多学科纸质图书125万册,报刊资料800多种,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400多台,电子图书2000GB。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先进,计算机3000多台,建成以虚拟数据中心为核心、四大平台为基础、22个业务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全院所有楼宇和公共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校园网出口带宽4G。

专业建设

学院围绕西安咸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确立了“工科为主,文理并重”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建强工科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办好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的建设原则,开设涵盖医学、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财经、师范、农林等大类49个高职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和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护理、学前教育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护理、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国家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护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数控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院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个、重点专业13个。动物解剖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精品课程57门、重点课程76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32项。

师资力量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了过教学关——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机制。现有事业编制905人,实有教职工1059人,其中在编教职工852人,兼职教师20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181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41名;双师素质教师468名。现有院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8支,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庞诚教授,省级高校教学名师郭俊炜、赫光中、赵云龙、侯党社、吴旭锦教授,省级高职教学名师尚文博教授、董润林副教授、鱼国超教授、刘海龙副教授,市级科研创新团队“机电装备测控技术”和“猪群重大疫病快速诊断技术”,院级科研创新团队医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能源化工技术、物流管理、学前教育、猪群重大疾病快速诊断技术、园艺园林技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协同研究等9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学者郭俊炜、阮班录教授,池永战、董润林、杨耘副教授,咸阳市“三五”人才24名。教师立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72项、发表论文2621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7项,主参编教材381部。2015年,学院教师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8项,位居陕西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依托院内优质科研资源,积极开展“立地式”科技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得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农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教学质量

学院积极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统合、校企联合、教练融合”的“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实际凝练形成了医护类专业的“三一制”、机电类专业的“三合”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从2013级三年制高职学生开始全面试行学分制管理,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建立了涵盖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设有全国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分站、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点等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站点11个,面向校内外开展了多工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年均鉴定人次3000余人。严格落实“双证书”制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获取率94.7%,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取率达97.16%。2016—2018年,学生获得国省职业技能大赛奖149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81项。在陕西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奖72项,获奖总数居全省第一,一等奖居全省第二,有18个队进入国家队,创造了历史新高。

招生就业

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实行招生就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实现了招生工作“十三连增”、就业工作“十一连旺”。2006年以来,学院连续13年招生录取人数、报到人数,文史、理工类录取平均分逐年提高。2015年陕西省首次实行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学院作为示范院校实施了单独考试招生,申报、确认、参考、注册考生人数在全省有高职招生计划的63所院校中名列前茅。2018年,学院单独考试招生网上申报考生19223名,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计划招生4226名,录取4473名,计划完成率105%。高考统一录取中,文史类录取最低分375分,理工类录取最低分325分,录取分数线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创建院以来最好成绩。生源地从陕西扩大到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市,全日制在校学生从2005年的1800多人增加到的16000多人。

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视为生命线,坚持像嫁爱女一样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就业,精心实施优质就业工程,认真落实“一对(对口就业)、二高(高薪、高质就业)、三无(无毒、无害、无重体力劳动)、四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学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业不安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安置,效益不稳定的企业不安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安置,不办理社会综合保障的企业不安置)”的就业工作标准,严格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和就业状况跟踪反馈责任制,建立了快速可查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与全国6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学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建立实施了道德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文明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等多元育人机制,将培育和践行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科学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6%以上。2013年11月,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3年度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6月,学院《坚持学生至上 实施优质就业工程》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典型,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以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多家国家级媒体进行了报道。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503专业组是什么

江苏最好的公办大专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该校位于句容市,是双高计划第一类A档高校,2019年凭借“药用植物工厂化育苗及林下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获“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

推荐该校的园林技术专业,因为该专业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林草类重点专业。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理科为300分、文科为230分。

学院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重点专业,7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重点专业(群),主持建设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打造了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国家级和4名省级教学名师。

“十一五”以来,依托产业推广平台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

办学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专任教师578人,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220人,占比38.06%,正高级职称50人。

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津贴专家、江苏省农业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高层次人才80多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学院设有风景园林(林学)、农学园艺、畜牧兽医、生物工程、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经济管理、人文艺术8个系,开设59个专科专业(方向)。

建有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核心区面积5635亩,辐射区10000多亩。基地建有作物生产、园林工程、畜牧生产和食用菌生产等5个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应用等6大实训中心。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503专业组是区外不限体征历史组,设立的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等。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管理、省市共建、顺德政府投资兴建的地方普通高职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84年5年成立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顺德分校;1999年3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学校迁入位于德胜东路的新校园。

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硬件设施:

建筑面积近51万平方米。拥有校内实训基地28个,实验实训室191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6个,有校外实训基地452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学校馆藏纸质图书达99.6万册,电子图书10846GB。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高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等各类场馆。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和院系设置:

1、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有专任教师929人,现有专任教师721人,其中高级职称253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7人,?校级培养对象49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6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5人。

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设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0个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化工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