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别古树茶和台地茶?
1、外观--乔木(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片较修长,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片较宽、圆,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2、香气:乔木(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3、口感:乔木(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4、叶底:乔木(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5、韵味:乔木(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6、潜质: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存放潜质、让人对未来期许的空间、价值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人工培育的大片台地茶园,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丰富物质稀少,转化空间也相对有限。
扩展资料:
古树茶的主要特点:
1、古树茶:生长期比较长,多达数百年,树干高达10米以上。生长缓慢,根深蒂固,内质丰富,随着茶树的生长,其茶多酚含量不断增加,但氨基酸含量减少,所以滋味醇厚,但鲜爽不足。
2、古树茶有自己固定的生态环境,所以能够抵抗病虫害,经过千百年的生长,就无需使用农药,比较自然。
3、因为生长自然环境和生长周期的原因,树的根部发达便于吸收地下层土壤的养分转化为丰富营养物质,所以更加的耐泡;
4、古树茶数量较少,采摘困难,加上这两年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产量非常低,所以价格昂贵,并且逐年上涨。
台地茶的主要特点:
1、台地茶多为人工种植,近些年培育和选用了优良的树种,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2、人工种植的茶园,加上科学先进的管理,可以实现对茶树种植、生长,茶叶品质的主动的把控。3、因为台地茶可以保证和满足茶叶的产量,所以缓解了对古树茶原料采摘的压力,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4、也是因为台地茶可以保证产量,所以也规范了市场价格,可以稳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麻栗坡茶叶有名。
麻栗坡茶叶属于乔木型中大叶种、特大叶种,茶树为修剪型古茶树和高杆型古茶树,茶叶用于制作普洱茶、红茶还是白茶都呈现非常好的品质,在制作的普洱茶呈现汤香、回甘、柔和等特点,深受很多人的喜爱。
麻栗坡县的茶叶主要集中在猛硐瑶族乡,茶叶也是猛硐乡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老陶坪村委会、坝子村委会、铜塔村委会等地方,在这里主要以瑶族居多,瑶族以山而居,种植茶叶也是和他们的生活习俗有关,麻栗坡地区,不仅仅发现有古茶树,又被发现野生茶的茶山,野生茶主要出现在麻栗坡县的金厂、猛硐乡,茶树分布广泛稀疏。
茶叶的发展及生长环境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