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的小吃特产是什么
十堰的小吃特产是什么
十堰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均属中国七大菜系之一,最为著名的就是三合汤了,来十堰必吃的美味哦!下面我收集了有关十堰的小吃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1、丹江口翘嘴鲌
丹江口翘嘴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丹江口翘嘴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丹江口翘嘴鲌原系长江、汉江土著鱼种,因丹江口大坝修建,在特定环境(水质、温度、酸碱度、光照)中繁衍生存的地域性特色产品,具有嘴上翘、眼下有10-15mm红线,背部肌肉突起,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侧线鳞79-83片,卵无粘性,性成熟晚(雌3-4龄、雄2.5-3龄)、个体大、肉质鲜(蛋白质含量比太湖鲌鱼高1个百分点、氨基酸高 0.5 个百分点)等特征。
鲌鱼是优质的淡水鱼类,喜生长在大水面、水质洁净、微流水、饵料生物丰富的水体。因品种的不同,鲌鱼个体大小悬殊,最大的翘嘴鲌可长到10多千克,蒙古鲌只有1千克上下。鲌鱼游动迅速,摄食霸道而凶猛,属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丹江口水库鲌类中生长数量、经济效益以翘嘴鲌为最优。
翘嘴鲌,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俗称:大白鱼、翘嘴巴。该鱼通体白色占70%,体长而侧扁,口上位,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达15公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为1-10公斤,一周年达0.6-1公斤,两周年可达2-3公斤。雌鱼生长明显快于雄鱼。进行的饲喂对比实验表明,丹江口水库水域翘嘴鲌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长江流域其他地方的同类品种。在生殖特征上,丹江口水库水域翘嘴鲌卵无粘性,库区大水面自然繁殖过程中其卵在水中漂浮孵化。该鱼肉质细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检验表明:该鱼蛋白含量极高,并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含 Ca575 mg/kg, P22.50 mg/kg, Fe5.6 mg/kg,维生素A 0.079mg/kg,维生素C达10.2 mg/kg。
2、郧西马头山羊肉
郧西马头山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郧西境内山峦起伏,溪谷交错,广阔的山林、草坡是马头山羊的天然牧场。郧西人很早以前就有养羊习惯,以马头山羊为主要品种。“山青青,水涟涟,赶着羊儿好赚钱”,郧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郧西马头山羊是我国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因其头部无角,形似马头,体格较大,身体结实,四肢匀称,强健有力,外形近似白马驹而得名。《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有单目记载马头山羊的品种形成、外貌特征和分布情况等,其中郧西是马头山羊的发源地和中心产区。
如今马头山羊已成为郧西农业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郧西也成为全省山羊养殖大县。郧西已形成生产、加工、销售马头山羊肉的'产业链条,有多家企业开发生产“火锅羊肉”、“涮羊肉”、“羊肉串”、“羊珍”、“羊肉馅”和羊肉罐头等产品。目前,郧西马头山羊饲养量达60多万头,年出栏马头山羊25.13万头,马头山羊产业年产值达2.1亿元,养羊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郧西马头山羊肉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土门镇、香口乡、上津镇、店子镇、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夹河镇、羊尾镇、涧池乡、观音镇、马安镇、六郎乡、河夹镇、安家乡、三官洞林区、槐树林特场共18个乡镇农场特区现辖行政区域。
3、圣水绿茶
圣水绿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圣水绿茶产于“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湖北省竹山县,覆盖全县15个产茶乡镇,20余万亩茶叶基地。产品精选上等茶芽,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加工而成,产品独具天然花香、滋味鲜醇、汤色绿且明亮、入口清甜,饮罢回甘生津,齿颊余香,喉部湿润甘甜,神清气爽,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当地种茶品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茶叶五千年》一书,第三页原文中就对该县的茶叶起源做了相关记载,有关资料表明,在唐朝武周年间,竹山的茶叶就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武则天品钦该县现在的得胜镇圣水村的茶叶后,倍加赞赏,遂赐名“圣水贡茶”,并令建御茶苑和圣水寺,以传承圣水茶艺。千百年来,圣水茶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产品以“绿色、有机、健康、安全”为主题,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QS食品质量安全和OTRDC有机茶三大权威认证。
圣水绿茶历史悠久,素有“贡茶”之誉;产地生态独特,环境优越。产品外形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齐;有机内质,品质上乘。 圣水绿茶游离氨基酸≥2.0%,水分含量≤6.5%,总灰分≤6.0%,碎末茶≤6.0%,粗纤维≤13.5%,水浸出物≥36.0%。
地域范围
圣水绿茶产于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潘口乡、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鼓镇、秦古镇、竹坪乡、得胜镇、大庙乡、文峰乡、双台乡、楼台乡、深河乡、田家坝镇、官渡镇、柳林乡等十七个乡镇。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武当山南麓,东邻房县,西接竹溪,南靠重庆巫溪,北与陕西白河县接壤。全县海拔最高为2740.2米,最低22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3′-110°26′,北纬31°30′-32°37′之间。
4、武当榔梅
武当榔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武当榔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武当榔梅,丹江口市特产水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系对榔梅树及其果实:榔梅果的统称。武当榔梅是特有的一种水果,品种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果实大,品质优。武当榔梅果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果酒、果脯、果冻。武当榔梅品质特征突出,不仅金相玉质,外观诱人,而且风味爽口,酸甜适度,营养价值丰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实〔气味〕甘、酸,平,无毒。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据有关史书记载,其源自“折梅寄榔”神话,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圣果,明代它成为“显瑞呈祥”的瑞应之物,还被列为皇帝的贡品。武当榔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种植的基础条件,榔梅文化、榔梅种植开发潜力巨大。
武当榔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土台乡、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凉水河镇、六里坪镇、土关垭镇、浪河镇、丁家营镇、石鼓镇、官山镇、盐池河镇、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白杨坪林业开发管理区、三官殿办事处、丹赵路办事处等18个乡镇办(处、区)所辖行政区域。
5、白羽乌鸡
郧阳白羽乌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色质。早在明代就被药圣李时珍录入《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鸡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鸡高75.8%,还含有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营养学家誉为“陆地甲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珍禽资源。
6、丹江口鳡鱼
丹江口鳡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丹江口素有“中国水都”之称,拥有以鲌鱼、鱤鱼、银鱼为主的40多种名贵鱼类。2008年,“丹江口翘嘴鲌鱼”被国家质检总局纳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的首个活体鱼类。“丹江口鳡鱼”通过评审,将为丹江口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再添新丁。
鳡鱼异常凶猛,被称为“水中老虎”、淡水鲨鱼。鳡鱼水中游动速度极快,鳡鱼鳞片细嫩,容易受。和翘嘴鲌鱼相比,鳡鱼出水后更加容易死亡,鳡鱼取出水面10几秒的时间,就出现了缺氧状况。
丹江口鳡鱼,特指生产于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库独立水生态区域中的鳡鱼品种,该鱼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泥腥味等特点。2011年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形态结构和品质特色与其它江河、湖泊的鳡鱼有差异,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一是体背泛青、腹膜银白、体表光泽度好,腹鳍和尾鳍下部呈**。
二是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经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多次对丹江口鳡鱼繁育实践证明,丹江口鳡鱼初次性成熟年龄比其它地方的鳡鱼晚1龄,卵无粘性,丹江口水库洁净丰富的饵料资源,为丹江口鳡鱼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源,使其膘肥体壮,因此,生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同源的长江流域其他地方的鳡鱼,性成熟以后还有良好的生长优势,最大个体长达2米多,重可达60公斤。
三是肌肉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丹江口鳡鱼主要以拦库养殖、大库自然增殖、网箱养殖为主,以小鱼小虾为食,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丹江口水库丰富的饵料资源,为丹江口鳡鱼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经权威部门检测,丹江口鳡鱼与其它地方的鳡鱼检测数据相比:蛋白质含量(实测19.0%)高出2个百分点;维生素A(实测13.2mg/kg)含量高出1.8个百分点;维生素C(实测14.0mg/kg)含量高出2.5个百分点;17种氨基酸总和(实测18.7mg/kg)高出1.5个百分点;钙、磷、铁等营养成份和无机盐类也均高于其它地方的鳡鱼。
四是没有泥腥味,商品性好。丹江口鳡鱼肉质呈淡橘**,肌肉结实,出肉率高达54%。熟肉呈丝条状,味道鲜美细嫩,没有泥腥味,鱼刺较为粗大稀少,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丹江口鳡鱼已形成鲜活鱼、冰鲜鱼、风干分割品、风味方便食品四大系列10多个品种。2010年,鳡鱼产量达2100吨,销售额1.2亿元,深加工销售额5600万元,远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哈尔滨、香港、澳门等大中城市。成为丹江口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7、房陵黄酒
房县黄酒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房县现辖行政区域。
房县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房陵黄酒”历史悠久,古代曾称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闻名天下的《诗经》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师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房县黄酒兴盛于唐代,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随行720名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
房县黄酒属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可口。经检测:酒的热量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经脉、厚肠胃、养脾扶肝、增加食欲、消除疲劳优点。黄酒在当地人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高山村是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宝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3437107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3437。邮政编码为616550,长途电话区号为0834,车牌号码为川W。高山村与瓦几村、云山村、齐洛村、跑马坪村、田坝村、金江村、拉租村、兰家弯村、迎丰村、刺竹坪村、宝山村、半坡村、中南村、马桑坪村相邻。
高山村附近有雷波马湖风景名胜区、箐口苗寨景区、马湖风景区、孟获殿、龙湖溶洞等旅游景点,有马湖莼菜、雷波脐橙、雷波芭蕉芋猪、马湖春茶、马湖筇竹笋等特产。
位于: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县域东西宽72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辖8镇17乡,总人口40万,少数民族占58%。惠水自五代起设南宁州,宋代置“八番”地,明代建程番府,定番府,自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汉,布依,苗,毛南,壮,彝,水,回等民族,经世代开发,将惠水建设成为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桔果之乡。
惠水位于贵州中南部,地处东经106°23′20″—107°05′14″;北纬25°40′26″—26°17′45″。森林覆盖率41.28%。林木绿化率47.58%。
惠水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惠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金属矿有铁、锰、锑等,非金属有砷、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硅矿等。
改革开放以来,惠水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60357万元,粮食总产量12.42万吨,现已形成农牧、食品、冶金、化工、机械、采矿、造纸、酿造、建材等多门类的产业结构。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旅游开发开始起步。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历史沿革
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五代时曾在今县城南部7公里处的卧龙岗设置南宁州;宋时为“西南夷五姓番、七姓番”地;元时设置8个安抚司,史称“八番”;明时先后建立程番府、定番州,下辖16个长官司;1914年设立定番县;1941年更名为惠水县。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城,惠水宣告解放。从此惠水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1952年10月4日,建立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1954年6月27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5月11日,改称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惠水县。1949年11月至1956年10月,惠水县先后划归修文、贵阳、安顺等专区及黔南州管辖。1958年11月至1963年9月隶属于贵阳市,1963年9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人口民族
惠水布依族人口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1075个自然村寨。重点分布在长安、王佑、打引、雅水、抵麻、岗度等乡镇,所涉及面积约12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6%。
惠水苗族是黔南州苗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万人以上的有鸭绒和摆金两个乡镇。惠水苗族有8个支系,分为摆金支系、鸭寨支系、岗度支系、董上支系、大坝支系、摆榜支系、斗底支系、长田支系,六个支系分布于涟江以东的摆金、鸭绒等片区。。惠水毛南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县和平、高镇两镇涟江沿岸的7个村,总人口2200人。
2006年我县各族人民围绕“农业富县、工业强县、城建兴县、商贸活县、旅游热县、文化亮县”的发展思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县生产总值为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超过省、州平均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50.9∶24.1∶25变为2006年的39.92∶29.45∶30.63,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
(一)“三农”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以来,我县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种植、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四大主导产业和多重并举的发展格局。建成了金钱桔、早菜、优质米、烤烟、黑糯米、生姜、洋芋、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6.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亿元,年均增长8.9%。
(二)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我县工业已形成了壮大一批、建成一批的格局和以制造、冶金、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电力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06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2.2%。长田工业园区申报贵州惠水(长田)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惠水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进展顺利。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6年完成增加值4.93亿元,比2002年增长73.9%,年均增长1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比2002年增长57.65%,年均增长12.1%。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农贸批发市场、好花红商贸街等商业设施投入使用,逐步形成合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旅游业、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近年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贵州·惠水“好花红”艺术节暨首届金钱桔节,多彩贵州暨“涟江处处好花红”、多彩贵州暨“永红”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告示系列大型经贸文化活动,成功打响了“惠水优质米”、“中国金钱桔之乡”、“中国糯米之乡”、“好花红故乡”等品牌,促进了招商引资和旅游推介,提高了惠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九龙、好花红民族风情旅游等景点开发初见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9.23万人次,总收入0.22亿元。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四年间全县投资达1.5亿元,年均增长37.2%。住房竣工面积13.8万平方米。
(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从2002年的0.707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3亿元,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各级各部门厉行节约,保证了职工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保证了重要工作及重点建设的需要。银行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由2002年的4.43亿元和4.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18亿元和4.3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0元。
惠水县少数民族26.21万人,占总人口的60.7%。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分布面积广,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发展水平滞后,我县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多居住于山区半山区,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比较落后;三是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良好,民族旅游资源丰富;我县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风格独特,长期以来的深厚积淀,孕育优秀的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著名布依民歌《好花红》就发源于我县好花红乡,我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传统农耕文化保持较好,风光优美独特,具有打造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民族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四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应融合,距县城约20公里范围内,少数民族尤其是布依族汉化比例较高。
(一)布依族
服饰:我县25个乡镇均有布依族分布,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服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艺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心灵手巧,在经济落后的时代,从种植、纺织到印染制作,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布依族的服饰,古朴典雅,简洁端庄。在色彩上,一般是外罩青、蓝二色,内衬白色。男性都穿无领右开补襟青、蓝色长短衣衫,布纽扣,并拴布腰带、包头帕。衣袖宽大,有可藏小猪崽的流传。男性的包头帕约4米长,是自织的小布做的,仍是青、蓝两色,羡塘地区喜欢包花格帕,较高贵美观。20世纪30年代前,妇女多为裙装,裙分两种,一种是用青布做的简易裙,主要是居家穿用。另一种是盛装裙,做工精细,是用几十块菱形绣花彩布镶拼缝制而成。20世纪30年代后,布依族妇女普遍易裙为裤,女性衣裤盛装,花衣花裤。由头帕、上衣、围腰、裤子、鞋子和首饰组成,头帕是长约180厘米的小布做成,宽三十厘米,也有在市场上买的青色高级缎子纱帕、花格帕及什锦帕等。姑娘出嫁后,即将长发绾成髻,套上发网,插上银簪包上头帕,佩戴耳环、手镯。手镯有玉、银、铜、骨质等。
居住:惠水布依族居住地的选择多重于水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平坝或丘陵以及在有河流或小溪的地带建房立寨。一般寨后靠山,寨前有田园,山川环绕。村寨周围,古树参天,翠竹摇也曳。平坝地区果园成片,有颇享盛名的金钱桔,深秋时节,果实累累,一片金黄。
布依族房屋建筑,沿袭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历史上最早见于《魏书》,“盖南蛮之别种,种类甚多,散居山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布定。”说明布依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是山川河谷,森林茂密。
婚姻习俗:历来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豪人家也有纳妾的。历史上在本民族内通婚,但同姓同宗不能通婚。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异族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异族通婚日益增多。婚姻缔结,古代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不断进化,父母包办和自由婚姻两种缔结并存。传统的布依族婚姻习俗有以下程序:一种是父母对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为其结缘婚配,成家立业。父母将称心的女方某某,主动征求儿子的意见,听儿子的看法与想法。另一种是首次请媒人拿着礼品到女方家进行试探时,媒人将礼品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虔诚的表明了来意,并将男方情况介绍,女方父母委婉推辞,不表允否态度。过三五天,女方并没有退回礼信。再过些时日,媒人再次到女方家,如果原来礼信还在神龛上,表示不同意了;如果原礼信已收,表明没有拒绝,可以商榷,通过媒人撮合,女方将属相相告。男方请人将男女双方属相作了推算,如无冲克之瑕,便搭成此联姻之桥。通过双方父母商谈后,男方的母亲请媒人和五六位妇女陪同,带上礼品按女方家族每户一份。女方将请其族中亲属作陪,席间共同议定儿女婚事,这种仪式,叫“吃鸡脑壳”。其次是订亲,“吃鸡脑壳”只能算是说成这门亲事,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婚姻关系,就是订亲。主要内容是要女方“八字”和议定彩礼,这次订亲是去男的有些地区去女的,除了媒人和家主外,请亲族中的中老年人陪同。第三是结婚,俗称接亲。布依族接亲历来是步行,也有个别地区坐轿的,如羡塘一带就是,新娘坐大轿,两位长辈送亲的坐小轿。彩旗、灯笼、唢呐、大号随行,一路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丧葬习俗:据历史资料记载及民间调查了解到的材料证实,古代是火葬、装罐埋入土内或置于岩夹里。到现代仍习火葬与棺葬两种形式。非正常死亡者和传染病死亡者都要进行火化,布依族认为,只有火化才能驱邪除根、才能彻底杜绝此类传染病不再传给后人。现在棺葬为正常死亡。布依族的传统葬礼习俗的一般程序为:送终、讣告、告别、沐尸、整容、开路、入殓、祭奠、追悼、出殡、送葬、安葬、供灵、烧灵、砍牛等。
节日:布依族具有很多隆重的节日,如“过大年”(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九月重阳”等。也有和其他民族共同过的节日,“五月端午”、“七月半”等,但过的形式有所不同。
文学艺术:布依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生动感人,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口头创作的结晶。布依族诗歌,既是诗,又是歌,韵律、节奏明快,歌词多是七言句,也穿插少数五言句和九言句。惠水布依族民间文学的表达形式有:韵文体,即歌谣、谚语、谜语等;散文体,即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叙事、寓言、笑话等;曲艺体,包括说唱、顺口溜和弹唱词。
民间歌曲从形式上可分为:酒歌、盘歌、对歌、散歌等。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歌、时政歌、劳动歌、苦歌、生活歌、仪式歌、历史传说歌、古歌、民谣、儿歌等。
民间舞蹈主要有花棍舞、织布舞、香花舞、散花舞、铜鼓舞、迷腊舞、花蓝舞、舂碓舞、铙钹舞、转场舞、响蒿舞、糠包舞等。
民间工艺主要有绘画、纺织、挑花、刺绣、印染、唢呐制作、编织、雕塑、剪纸等。
(二)苗族
惠水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风情,璀璨的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
服饰:惠水苗族,古时候,女性普遍穿裙。裙有便装盛装、长裙短裙之分。长裙长至小腿肚,短裙则刚过膝盖。长裙制作精细,用料讲究,以棉布衬里,绸缎衬底,用绣花、挑花、蜡染和苗锦镶嵌而成。鸭寨支系,妇女一件盛装裙,价值数千元。
惟有摆金、摆榜两个支系苗族女性现在仍普遍穿短裙,其他几个支系,多在民国初年,易裙穿裤,裙子只作寿衣布已。惠水苗族,特别是摆金支系,着盛装时,都要佩戴各种银饰,一身闪闪发光,十分华丽;走路、跳舞,银铃叮当作响,令人陶醉。
语言:惠水苗语属川黔滇方言惠水次方言和贵阳次方言,其内部又分为中部、东南部、北部、东部四个土语区。各土语之间语言虽有差异,但是,一般情况下,可用苗语作交际工具。
居住:惠水苗族村寨多依山而建。村寨的周围环绕着葱绿茂密的竹林和树木,村内林青竹翠,村口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宜人。
房屋建筑,因地制宜,朝向不一,稀疏不均。一般为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多是建于斜坡或半坡,很少在平坝地方建房。房屋以平房为主,房顶多瓦盖,也有少数困难户用茅草、稻草和麦杆盖房。柱头、板壁、楼板都是木料。
婚姻:惠水苗族婚姻的缔结,过去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在封建社会,除父母包办婚姻外,还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的传统。青年男女社交公开。每逢喜事、节日或赶场天,青年们都可公开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对唱情歌。每年农历正月初几至十几,各寨女青年,集中到寨附近某一地点,生起炭火,唱歌、绣花,称“坐花园”;各寨男青年成群结对到各寨游花园,这段时间是惠水苗族男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光。通过各种公开的社交活动,多次接触,有了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即可结婚。一般要经过说亲、定亲、结婚三道程序,婚姻才算成立。摆榜支系苗族举行婚礼不择吉日,统一于农历腊月三十这天举行。
丧葬习俗:古代有洞葬、土葬两种类型,古代实行洞葬的有摆金、斗底、摆榜、岗度、董上五支苗族,现各支苗族均实行土葬。
节日:惠水苗族除同其他民族过春节、端午、六月六、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阳等节日外,还有自己的节日,主要有跳花场、采菜节、撵虫蚁、射花节、四月八、摔跤节、斗牛节、赶秋坡等节日。
文化艺术:惠水苗族历史悠久,智慧勤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苗族民间文学中的古歌、苦歌、礼俗歌、情歌内容丰富、词调优美;民间广为流传的神化故事、传说、谚语和以马刀舞、芦笙舞、铜鼓舞、粑棒舞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以挑花刺绣、纺织蜡染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等便是文化艺术的代表杰作。
旅游风景
一、清水苑民族风情点
清水苑是个依山傍水的布依族寨子其寨脚为日夜奔流的摆朗河,新修的大桥横跨其上;寨东端清水苑洞口涌出一股清亮的泉水。泉水积蓄于一口十来亩的池塘中,波光粼粼,可以泛舟。这个布依山寨,房屋错落有致,青瓦木楼,是典型的布依房屋建筑。布依男女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服饰及工艺品多姿多彩。离清水苑数百米的卧马和高寨,苗族风情浓郁,服饰艳丽堂皇,其芦笙队多次赴省州演出。每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传统节日,苗族、布依族都身着盛装,汇集于清水苑大桥头,吹唢呐大号,击铜鼓皮鼓,跳芦笙舞、甩花舞,对唱山歌等等,气氛热烈,人山人海。近年来,全政协常委、国务院港事顾问、新中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太平绅士徐展堂先生和英国友人等前来参观考察,受到热烈欢迎。他们深深赞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购买了五彩缤纷的苗族、布依族服饰和精致的工艺品作永远的记念。
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惠水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黔府函〔2014〕30号
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
你州《关于调整惠水县乡镇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南府呈〔2014〕4号)及附件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惠水县和平镇、高镇镇、三都镇、断杉镇、王佑镇、雅水镇、摆金镇、大龙乡、长田乡、大坝乡、甲烈乡、好花红乡、甲戎乡、抵季乡、羡塘乡、太阳乡、长安乡、打引乡、抵麻乡、鸭绒乡、斗底乡、摆榜乡、岗度乡、宁旺乡等24个乡(镇)建制,设置新的好花红镇、断杉镇、羡塘镇、摆金镇、雅水镇、王佑镇、岗度镇、涟江街道、蒙江街道。新设置的好花红镇、断杉镇、羡塘镇、摆金镇、雅水镇、王佑镇、岗度镇、涟江街道、蒙江街道所辖地域分别如下:
(一)新设置的好花红镇辖原三都镇、好花红乡、甲戎乡,镇人民政府驻三都村。
(二)新设置的断杉镇辖原断杉镇、抵季乡,镇人民政府驻八大村。
(三)新设置的羡塘镇辖原羡塘乡及原太阳乡的五星村、和平村、阴桥村、岗金村,镇人民政府驻红旗村。
(四)新设置的摆金镇辖原摆金镇、鸭绒乡、斗底乡、摆榜乡,镇人民政府驻摆金村。
(五)新设置的雅水镇辖原雅水镇、抵麻乡及原太阳乡的摆王村、摆俄村、播哨村、西牛村、蓬路村、洛平村,镇人民政府驻雅水村。
(六)新设置的王佑镇辖原王佑镇、长安乡、打引乡,镇人民政府驻王佑村。
(七)新设置的岗度镇辖原岗度乡、宁旺乡,镇人民政府驻岗度村。
(八)新设置的涟江街道辖原和平镇、大龙乡,街道办事处驻西山社区。
(九)新设置的蒙江街道辖原高镇镇、长田乡、大坝乡、甲烈乡,街道办事处驻高镇村。
二、请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4年2月14日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惠水县位列第34名。
2021年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推介惠水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6月,惠水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20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认定惠水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2月22日,惠水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