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安乐庄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安乐庄村[ānlèzhuānɡcūn] 地处北纬39°49′47.00″ ,东经118°20′07.00″,位于榛子镇中部,东至东平庄村,西至第一镇村,南至北铁村,北至朱官营村。总面积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8亩,总人口442人。

安乐庄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原属榛子镇的一部分,在榛子镇西南角。 1958年9月规范为安乐庄。1958年属榛子镇人民公社榛子镇管理区,称安乐庄大队。1961年属榛子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建镇后属榛子镇至今,称安乐庄村民委员会。 全村拥有***员21名,有耕地388亩村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农产品玉米,小麦,大豆等,除种植外安乐庄村委还支持鼓励村民发展多种致富方式,截止2018年底 村内有养鸡场,养猪场等多个小型企业。2018年经济总收入548.13万元,人均收入12100元。全村现有低保户3户。医疗保险参保率99%以上,存内设有卫生室,主要负责全村村民医疗,按了庄村临接榛子镇商业街,村民日常购物尤为方便,与榛子镇小学相距500米,与中学相距800米,村内接孩子上下学比较方便。该村相邻榛子镇卫生院,承中医院,村民治病就以相对便利。

村落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约780米。村落房屋多为砖石结构,平房焦顶。坐北朝南,村内街道呈东西走向,早年间全部浇筑成水泥路面,近几年进行重修加固,并安装路灯67盏,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安乐庄村两委班子责任明确,用于创新。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在全村大力进行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得到众人瞩目的成果。村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全村进行人居环境的改善如;新建本村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安排专人负责村内街道卫生,改善以往脏,乱,差的旧貌。更修村庄道路,美化了村中环境,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安乐庄村钟灵毓秀,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环境优美,百姓生活富足,平安喜乐。

安乐庄村附近有朗石台遗址、滦州古城、横山大觉寺、滦河铁桥、滦河大铁桥等旅游景点,有滦县花生、郝家火烧、滦州蜜瓜、滦县水晶梨、玉丰薯干等特产。

卢龙的概况,与风光。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总面积961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总人口4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所辖6个镇分别为:卢龙镇(辖80个行政村)、潘庄镇(辖27个行政村)、燕河营镇(辖35个行政村)、双望镇(辖45个行政村)、刘田各庄镇(辖76个行政村)、石门镇(辖49个行政村);6个乡分别为:下寨乡(辖37个行政村)、刘家营乡(辖15个行政村)、陈官屯乡(辖34个行政村)、印庄乡(辖40个行政村)、蛤泊乡(辖41个行政村)、木井乡(辖55个行政村)。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8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205 、102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5'54"至119°08'6"、北纬39°43'00″至40°08'42″之间。东西横距28公里,南北纵距47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市为邻。东距秦皇岛市区82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2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32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属直隶省所辖,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属津海道。1928年直辖于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迁卢抚昌和卢抚昌联合县,1945年复卢龙县治。属冀东行署。1949年8月,属唐专署。1958年11月,析卢龙并入昌黎、迁安两县。1961年6月复置卢龙县。1983年5月始,属秦皇岛市管辖。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致力于县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60年代到80年代的接力治水,形成了“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卢龙精神,多次获得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于1992年实现了水利化,步入全国水利化先进县行列。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为卢龙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88年,卢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247个开放县之一,并列入河北省秦(皇岛)一唐(山)-沧(州)环渤海开放区序列。90年代末开始,县委、县政府又着力实施龙头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域内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以甘薯、酒葡萄和养殖三大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化建设模式已基本形成。1991年,卢龙被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2000年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酒葡萄生产基地县”。 卢龙县迄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上古唐尧之世属冀州之域,隋唐以来县城曾为郡、州、府、县治所。史志所载名胜古迹颇多,有文物至今犹存,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商朝时这里曾是孤竹国的国都。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由“卢龙塞”移用的。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卢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降水725mm,雨量充沛,全县耕地面积64万亩,草场4万亩,林地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31.5%。卢龙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产地137处,以砂石为主。建筑砂储量3.4亿吨,碳酸钙含量80%以上的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储量30万立方米,白云石、硅石、重晶石等储量也很丰富。铁、金、油母页岩等也有一定储量。主要矿产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条件。卢龙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果树面积13万亩,其中干果3万亩。果品产量7200多万吨,以“石门核桃”最为有名。板栗、李子、红杏等也很有名。卢龙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洋河、饮马河等六条主要河流,建国以来,全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修建了被誉为“群星落地”的121座小水库,开挖了被誉为“银河下凡”的68.6公里长的引清大渠,使全县一半以上的耕地成为水浇地。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到1998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亿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8亿元、8.7亿元、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7%;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57091万元;县财政收入实现8519万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6397万元。卢龙县是传统的农业县,甘薯、酒葡萄、畜牧养殖被列为全县农业产业化三条主线。卢龙县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生产体系。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化工、机械、水泥、陶瓷等4个工业门类。主要产品350多种,全县有乡镇企业1万多家,从业近5万人,1998年总产值24亿元。 卢龙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生产体系。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煤炭、化工、机械、纺织、水泥等22个工门类。主要产品有350多种,有31种达到省级以上标准。DL乳酸、钢丝锁、柠檬酸钠、手把壶、油石等2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工业企业尤以石、水泥、陶瓷等产品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较快。县域南部石门地区有武山水总公司、陶瓷总公司、武山石矿等7个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已经构成了建材工业基地的雏形。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中农用汽车系列、璃纤维制品系列填补了省内空白,汽车内装饰板、柠檬酸钠、电教器材等填了国内空白。 卢龙县农业已形成稳固的基础,多年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创汇农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生产条件好。过近几年大规模的配套建设,主分干渠灌溉网遍布全县,1992年实现了全县水利化。农产品丰富多样,农物有甘薯、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甘薯是主栽作物,卢龙素有“薯县”、“粉乡”之称,是华北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鲜薯5.5亿公斤以上。以甘薯为原料搞多层次加工已形成规模。化工产品有乳酸、柠檬酸钠,出口日本、德国、荷兰等国。正在研制开发的有L型乳、柠檬酸、总溶剂、酒精、医药、植物胶、变性淀粉、饴糖、蛋苕酥等化工品和食品;加工的食品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罐头、薯脯、薯酱、冷、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全县7家汤粉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品大部分出口。从长远看,薯类产品原料丰富,逐步由传统加工向深层次、综合开发发展。卢龙发展干鲜果品加工业有充足的原料,尤其是卢龙的“石门核桃”以个大、皮薄、香甜、含油量高而驰名中外。卢龙素有养猪的传习惯,牛、羊、鸡、鸭、鹅等畜发展较快,几年前卢龙已被确认为全国奶山羊、商品牛基地县。 卢龙县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商提供了良好条件。京山、京秦、大秦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四通八达,京山、京秦、三抚干线公路环绕四周,乡级公路1992年全部实现油路化。电话与秦皇岛市并网,可以与国内外直拨通话。供电条件较好。其它方面的基础套设施也比较齐全。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 甘薯产业:卢龙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甘薯产区,其最具特色的擦黑农业就是甘薯生产加工。卢龙甘薯栽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30万亩左右,1998年鲜薯总产量达到6.86亿公斤,为开发薯制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卢龙县大力推进甘薯产业化进程。全县现有薯制品加工企业18家,固定资产近350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2.6万吨;有粉条、粉皮加工专业村115个,加工大户29500个,民间小型加工机械厂50多家,已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加工格局。卢龙薯制品品种有13种以上,形成了两大系列:一是化工产品系列。其中柠檬酸钠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食品加工系列。除淀粉、粉条、粉丝、粉皮外,还有冷面、薯罐头、薯脯、薯酱、金属片、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产品。1996年卢龙县被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

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988 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 205 、 102 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卢龙秦皇岛市辖县,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万亩。现辖12个镇,548个行政村。 卢龙县辖6个镇、6个乡:卢龙镇、潘庄镇、燕河营镇、双望镇、刘田各庄镇、石门镇、下寨乡、刘家营乡、陈官屯乡、印庄乡、蛤泊乡、木井乡。

卢龙县迄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上古唐尧之世属冀州之域,隋唐以来县城曾为郡、州、府、县治所。史志所载名胜古迹颇多,有文物至今犹存,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商朝时这里曾是孤竹国的国都。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由“卢龙塞”移用的。

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

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卢龙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初步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有34种,矿产产地137个。矿产资源以砂石为主,建筑砂储量3.4亿吨,含碳酸钙在0%以上的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储量30万立方米,白云石、硅石、重晶石等储量丰富。铁、金、油母页岩等也有一定储量。主要矿产资源具很好的开发条件。

卢龙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生产体系。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煤炭、化工、机械、纺织、水泥等22个工门类。主要产品有350多种,有31种达到省级以上标准。DL乳酸、钢丝锁、柠檬酸钠、手把壶、油石等2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工业企业尤以石、水泥、陶瓷等产品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较快。县域南部石门地区有武山水总公司、陶瓷总公司、武山石矿等7个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已经构成了建材工业基地的雏形。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中农用汽车系列、璃纤维制品系列填补了省内空白,汽车内装饰板、柠檬酸钠、电教器材等填了国内空白。

卢龙县农业已形成稳固的基础,多年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创汇农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生产条件好。过近几年大规模的配套建设,主分干渠灌溉网遍布全县,1992年实现了全县水利化。农产品丰富多样,农物有甘薯、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甘薯是主栽作物,卢龙素有“薯县”、“粉乡”之称,是华北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鲜薯5.5亿公斤以上。以甘薯为原料搞多层次加工已形成规模。化工产品有乳酸、柠檬酸钠,出口日本、德国、荷兰等国。正在研制开发的有L型乳、柠檬酸、总溶剂、酒精、医药、植物胶、变性淀粉、饴糖、蛋苕酥等化工品和食品;加工的食品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罐头、薯脯、薯酱、冷、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全县7家汤粉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品大部分出口。从长远看,薯类产品原料丰富,逐步由传统加工向深层次、综合开发发展。卢龙发展干鲜果品加工业有充足的原料,尤其是卢龙的“石门核桃”以个大、皮薄、香甜、含油量高而驰名中外。卢龙素有养猪的传习惯,牛、羊、鸡、鸭、鹅等畜发展较快,几年前卢龙已被确认为全国奶山羊、商品牛基地县。

卢龙县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商提供了良好条件。京山、京秦、大秦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四通八达,京山、京秦、三抚干线公路环绕四周,乡级公路1992年全部实现油路化。电话与秦皇岛市并网,可以与国内外直拨通话。供电条件较好。其它方面的基础套设施也比较齐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