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低洼地怎样做好灌溉管理?

地洼地一般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稻田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水冷土温低。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不良,还原物质含量高,水稻生长受阻。因此,低洼地的灌溉必须以增温、增气为前提,采用干干湿湿、浅、湿、干间歇灌溉方法。即除在孕穗期保持较深水层外,有条件的地方在分蘖末期结合晒田,还应进行浅水灌溉或干干湿湿灌溉,以改善其冷凉性。当灌溉水温低时,应设法先提高水温,设立晒水池或回水沟等将冷水晒暖后再灌入田中。

低洼地怎样做好灌溉管理?

(1)根据盐碱地的特点,不断淋洗盐碱。在滨海重盐碱地或新开垦盐碱地,因地势低洼和地下水咸,大多具有种稻后周期性返盐的现象。这是因为土壤盐分受地上环境条件影响上下运动。在稻田灌溉期间,地表有淡水,土壤盐分随水下降或排走,会有一定深度的土层淡化。但在停水以后的干田期,地下咸水随大气蒸发作用又会将盐分带回地表,淡化了的土壤再次盐渍化,每年周而复始。内陆地区的碱化土壤,一般透水性差,盐分难以淋洗。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种稻前需泡田洗盐外,种稻期间也要不断洗盐压盐,以防止盐碱危害,保证水稻正常生长。重盐碱地和新垦盐碱地如此,排水不良的条件下种稻多年的老稻田也不例外。未经改良的盐碱地除了种稻前必须提前泡田洗盐外,淹水2~3天后要迅速排水,再换一次新鲜水。

(2)不断改进灌溉技术。盐碱地种稻实行淹水灌溉,适当加深水层,并及时换水排水,因而使用较大的灌溉定额。这是为了保苗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对新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这种灌溉方式是合理的。对经过多年种稻改良的盐碱地,土壤已不同程度地脱盐,形成了1~1.5厘米厚的地下淡化层,重盐碱地逐步演变成轻度或极轻度的脱盐稻田,这样就可以采用常规灌溉方式管理。盐碱地灌溉技术要不断改进,对不同的盐碱稻田应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如“浅灌渗排”、“浅水结合小落干”等先进技术,通过合理灌溉的淋洗作用,维持稻田土壤周年的盐分平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