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蔬菜生产管理应该采取哪几项措施你知道吗?
1.抢种速生蔬菜,增加有效供给
挑选耐高温、耐干旱蔬菜种类,如洋白菜类的白菜、花椰菜、包心菜,根茎类箩卜、红萝卜、洋白菜;青菜类小白菜、荠荠菜、芥蓝菜等;秋延后瓜果蔬菜蔬菜,采用育苗盘栽培基质育苗方法,避免秧苗旺长。
高温天气时节宜采用两网一膜(即遮阳网、防虫网和顶棚塑料薄膜覆盖)。在荠荠菜、莴笋、葱等蔬莱上应用遮阳网覆盖种植,可提前发售,提高蔬菜质量。预苗栽种后也可采用浮面覆盖,出芽后晚揭早盖,在花椰菜、卷心菜、西红柿、朝天椒、四季豆等秧苗上应用遮阳网时,特别注意自然通风降湿,避免秧苗旺长。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制造可覆盖大棚薄膜开展躲雨种植,防止大雨冲洗,降低病虫害产生。有条件的采用各大网站或四周覆盖防虫网,可达到物理学措施防护虫害,降低害虫伤害。
3.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性,省时节水节肥伏季土壤层水面蒸发大,菜田迟早应用灌溉、喷灌技术性,能具有加湿、减温功效,改进田里微气候,调整土壤水分、肥、气、热情况,有效缓解持续高温旱灾对蔬菜生产制造的伤害,推动蔬菜生长发育。
4.培土锄草,立即施肥培土锄草翻土,维持菜园土壤层松散,减小土壤层水分蒸发,避免野草争肥争水,推动发苗。依照“薄肥勤施”标准,一般在早晨或晚上时采用灌溉施肥,喷洒叶肥。
5.提升害虫防治,保证安全产品灵活运用防虫网、灭虫灯、调色板、虫类性诱剂、增施肠道益生菌剂等措施,预防小菜蛾、斜纹夜蛾、黄条跳甲级蔬菜病害。需要注意安全用药、用药安全,禁止采用危化品高残留化肥,搞好安全间隔期,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解决化学性污染和相应的安全隐患。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就是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药物等关键因子入手,主要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农产品。
为确保蔬菜食用安全,必须对蔬菜产品残留有害物质的最大量作出限定,即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所限量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农药残留物等。
在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浓度(Maximum Residue Limit,MRL),以每千克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表示(毫克/千克),也称允许残留量。中国于1985年采用MRL。MRL是按照农药标签上规定的施药量和方法使用农药后,在食物中残留的最大浓度。在中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MRL,由卫生部发布。其制定MRL依据,主要参阅FAO和各国农药公司提供的数据。
根据有关部门对全国各地主要蔬菜种类质量安全的检测及分析,影响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有害重金属、非金属物污染,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污染。
(1)有害的金属及非金属主要包括:铬、镉、铅、汞、砷、氟。
(2)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自然界中的氮化合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分布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中。硝酸盐能在动物体内外,经硝酸盐还原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逐渐引起机体组织缺氧,患氧化血红素症。亚硝酸盐还可能与人体胃中的仲胺、叔胺等次级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动物实验已证实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它对动物肝、肺、肾、膀胱、食管、胃、小肠、脑、脊髓等重要器官都能引起癌变。亚硝胺还可能通过胎盘输给胎儿,导致子代发生畸形,如在动物妊娠期给予一定计量的亚硝胺,其子代会产生肿瘤或癌症,且发生率高达100%。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0%来自蔬菜。
(3)农药残留污染农药在防治蔬菜的病虫害,保证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估计,不使用农药,蔬菜由于受病虫害,将导致减产10%左右。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则称为农药残留毒性(简称残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