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励志故事:90后美女花千万买配方卖养生茶
报告显示:这几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人们出门的行头里不得不添上了口罩,国内一家生产防雾霾口罩的企业都打算上市了;菜场里木耳、猪血等清肺食材也供不应求。
90后励志创业美女花千万买配方卖养生茶
90后女孩郭雯雯也从中嗅出了商机,推出了专门针对肺、肝、心、脾、肾,独一无二的养生茶,抢占细分市场。并非是制造噱头,她为此花了1000多万买回配方,并申请了专利。在郭雯雯的背后,站着一个疼爱她的好爸爸。他全力支持女儿创业,还成了女儿的投资人和“义务宣传员”。
血液里淌着创业的基因
24岁的郭雯雯和其他“创二代”们不太一样,她没有商人的犀利和精明,更像是一个邻家女孩。
郭雯雯一边泡茶,一边给大伙儿长知识:“我们的茶用普洱调汤色,现在你们喝的是生茶,可以减肥解酒,但不要空腹喝;别小看了这包茶,虽然只有4克,但却包含了36种中草药;养生茶的植物蛋白含量高,喝一杯,相当于吃了3个鸡蛋……”
事实上,郭雯雯走上“茶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我老家福建泉州是茶乡,我们福建小孩根本不用学泡茶,耳濡目染,从小就会的”。
郭雯雯6岁的时候,父亲到武汉创业。半年后,他将女儿接到武汉读书。
可以说,父亲绝对是郭雯雯创业路上的导师,“父亲到武汉时一无所有,卖过鞋子,做过箱包、礼品,还开过铜矿,渐渐闯出了一片天地。父亲很疼爱我和弟弟,小时候我们家条件不好,看见别的小孩吃麦当劳,我和弟弟也想吃。父亲买不起,但他不想让我们产生自卑感,就会说,这有什么好吃的,爸爸做的更好吃。他会买面包,煎几块肉,夹上新鲜蔬菜,亲手做给我们吃。我走上创业这条路,很大程度是受父亲的影响”。
创业要做就做独一无二
2012年,郭雯雯大学毕业,在就业和创业之间,她几乎没太多犹豫就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此前4年校园生活里,郭雯雯已经试水做生意了。她从大一开始就做促销员。大三时,她又瞄准了一个商机:写字楼里许多白领和老板经常出差,卖机票不需要太多本金,又不愁客源。那年暑假,她挣了几千元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但到了真正创业的时候,郭雯雯有点迷茫了,该从什么项目切入呢?她连续逛了几天街,结果发现,武汉人同样爱喝茶,这一点从大街小巷遍布的茶叶店便可窥一斑。
最初,郭雯雯自信满满,觉得卖茶应该不难。可很快,现实就给她上了一课:“我先去找父亲生意圈里的一些朋友推销,可有一次,我刚上门,那个叔叔就直接对我说,你应该先学会什么才是真正的茶,再来找我。不是分得出几种茶,就叫懂茶道了。”
这次的失败,让郭雯雯从创业的冲动中冷静下来。满大街都是卖茶的,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思来想去,她决定要做就做独一无二的产品,从细分市场切入“蓝海”。
请人“挑刺”撬开市场
郭雯雯决定找父亲当自己的投资人,她为此还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书,成功从父亲那儿拉来了资金,花1000万从北京几名老中医手里买来了养生茶的配方,并找到佛山一家医药公司代工生产。
有了产品,郭雯雯并未盲目投入市场,而是在会所整整泡了一年茶,邀请朋友们品尝“挑刺”,“就像一款游戏开发,必须经过一段测封期,不断完善更新,才能增加成功几率。”
2013年,郭雯雯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尝试着在朋友圈和商会圈里推广自己的养生茶,很快攒起了一批“粉丝”。这让她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了信心,和父亲商量后,他们在老家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自己做养生茶,“这样产品的品质更稳定,可控制”。
对于未来的发展模式,郭雯雯目标很明确,就做“圈子”,发展会员,“我希望聚一批爱茶的人,定期举办沙龙,讲讲茶道。这是事业,更是我的爱好”。
种60多亩茶叶一年能赚多少钱
茶叶,是古代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既创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又提高了国家的话语权。直到晚清,垄断的地位才逐渐被打破了。
可以说,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清政府每年靠茶叶创造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了其他国家的觊觎,争相种植茶叶摆脱对清朝的依赖。英法先后突破了封锁,在印度、越南大规模种植茶叶,连隔壁的日本都立志要分一杯羹。古代茶叶
尤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面对生死存亡的威胁,清政府彻底放开了对茶种外流的限制:
美利坚於咸丰八年购吾国茶秧万株,发给农民,其后愈购愈多,岁发茶秧至十二万株,足供其国之用。
清朝的垄断地位随着外流茶种的收获被终结,其市场份额却依旧占据世界前列。
虽然列强在全世界不断尝试种植茶叶,主要产区却依旧是亚洲。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条件得天独厚:
夫吾国茶质本胜诸国,往往涩味中含有香气,能使舌本回甘,泰西人名曰?胆念?,他国所产鲜能及此。
如日本,其本身是美国茶叶的主要供应商,却依旧每年从清朝采购大量茶叶。高端市场永远是不缺买家的,由此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1887年,印度茶叶对外贸易总额超过了清朝。清方派出了调查人员经过统计发现印度出口茶叶的数量少,但价格高:
印度茶往英国者,岁约七十三万二千石,价约二千四万两。吾国茶往者八十九万八千石,价约千八百六十八万两。
印度茶叶
由于市场被抢占,清朝茶叶在国际上的价格被迫连年走低。随着众多通商口岸开放,出口茶叶的成本降低,有效增强了竞争力。低价,总是诱人的。
甚至可以说,清朝残余的市场份额就是在吃老本。价格低,质量好的清朝茶叶为何会逐步丧失市场统治力?
茶叶,是经济作物。清朝以农为本,始终没有大规模的种植、加工茶叶。其他国家没有成功培育出茶树之前,全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出口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广州十三行
清政府对交易源头实行严格管控,卖方占据了绝对的有利地位。陈茶、劣茶是家常便饭,假茶屡见不鲜。现在我们说假茶指的就是品种品牌,古人的假茶就是字面意思,直接就是用其他树木的树叶伪造充数。由于历史悠久、手法高超(《宋史》中就有记载),各国深受其害,尤以美国为最。
数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天下苦清久矣!在硬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茶叶产区被不断开辟。出于对本土茶叶贸易的保护,清朝出口的茶叶被征收高达25%的关税。出口税加关税,导致了清朝茶叶在价格上的优势被抵消。
茶叶贸易的失败,是清代对外贸易失败的一角。和瓷器、纸张一样,没有过多技术,单纯依靠地理和原材料的商品终究会走下神坛,回归他本来的价值。
种60多亩茶叶一年能赚60多万。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一般收入1年也就60来万,这是平常稍好的收入,一亩地茶,平均收入两万块,扣种苗费用3000元左右,大概成本包用工开资6000多元,还有其它开支,一亩地好了存利1万左右,有时几千万是常见的。不过也有60亩收入过百万那是很少的。不过农村种茶是经济来源收入的一种比较好的渠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