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蘑菇的种植方法
1、买一份蘑菇菌种,收到蘑菇菌种之后,拿出来,放在阴凉的地方(不要放在太阳底下,也不要放在室外,见风长不好)每天喷水三到五次(注意:是小喷壶),如果是南方阴雨天气的话,可以不喷水或者是少喷水,如果是北方的干燥天气,一定要多喷水,不然就不长。
2、天天坚持喷水,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会开始出芽,看到出芽之后,拿剪刀把出芽的地方轻轻划十字口子(注意不要划到蘑菇),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对着芽喷水,不然会涝死。
3、出芽后不要喷水,只需要在周边的空气喷些水就好。出芽之后等蘑菇长成了小蘑菇的时候再继续喷水,差不多三天就可以摘了,如果蘑菇摘了之后,还有一些小的没长的,也一并摘掉,不然后面不会继续长了。
4、注意事项:如果看到蘑菇袋子上发黄,不要以为是坏了,是正常现象,不用管它。另外如果蘑菇已经出芽了,但是芽已经变黄了,记住,摘掉,让它重新长。蘑菇的出芽最先开始是一些白色的徒起。
磨菇怎么种植栽培
1、菇房准备
菇房一般会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通透性好,大棚要选用散射光材质的,地面需要用水泥修葺,这样方便冲洗,在菇房内要设好菇床,可木制、可铁制、还可砖砌,可以增强通透性。
2、养料堆制
养料的主要成分是家畜粪便、麦草、麸皮、稻草、玉米杆等,一般在七月份进行养料堆制,需要将粪便晒干、其他的材料需要切断,混合适量的石膏,用水或尿浸透,再按照一层草料一层粪便的堆起来进行发酵,每隔3-4天翻一次堆,半个月后就制作完成。
3、接种覆土
采用的穴播的方式进行接种,每株的间隔是10cm左右,接种之后需要保持养料的湿度,并且要增加菇房的通透性,最后将细肥土均匀的覆盖在养料上面,即可等待发菌。
4、出菇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水分管理和温度管理,要保持养料的湿度,在出菇初期湿度一般在70%左右,后期慢慢的恢复到80%-90%左右即可,浇水要遵循少量勤浇的原则,出菇房在发菌期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0-18度,出菇期将温度调高到20-28度,这样可以加快出菇的速度,等到蘑菇长到一定大小,就可以进行采收。
蘑菇种植栽培方法如下:
1、在种蘑菇之前,要将玉米芯、花籽皮、有机鸡粪、麸皮、玉米面、锯末等粉碎后,进行充分的发酵。然后选择优质菌丝,在土壤中均匀分布。
2、把准备好的蘑菇种在土中,然后用喷水保持土壤湿度,用塑料布或者旧报纸覆盖,浇上一次水,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这样可以加速蘑菇的生长,大约一个星期后就能成熟。
3、培养香菇的环境要经常通风,防止细菌滋生,对其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定时给蘑菇补充水分,保证土壤湿度,并能为其提供微弱的光线,促进其生长。
蘑菇的生长环境:
1、养分
蘑菇是一种室内种植的食用菌,从菌丝体逐渐生长成子实体,最终成为食用菌,在适合的环境中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长。蘑菇属于腐生真菌中的一种,其体内并没有叶绿素的存在,因此不能直接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
蘑菇生长过程中,主要是将培养料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作为营养来源,从而实现生长发育。培养料一般由猪粪、牛粪以及磷肥、等各类物质组成。
2、温度
蘑菇的生长主要分为菌丝生长以及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蘑菇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菌丝生长阶段,最合适的温度范围为18~20℃,子实体阶段最合适的生长温度为12~16℃。
在蘑菇的各阶段生长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若温度过高,菌丝的发育会加快,但非常细弱,这种菌丝易老化以及早衰,生长到子实体时会极易开伞。若是温度在4℃以下,菌丝和子实体都会停止生长。
3、水分
蘑菇子实体的含水量极高,约为90%,在蘑菇的实际栽培中,培养料的湿度应控制在55%~60%,若是环境过干,蘑菇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若过湿,则会影响到空气的流通,菌丝和子实体会逐渐死亡。因此,水分的控制也要非常精准,这是在实际栽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蘑菇栽培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4、空气
蘑菇本身具备一定的好气性,在生长中需要有足够氧气来维持,蘑菇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培养料中的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在蘑菇的实际栽培种,要注意定期地通风换气。
5、光照
蘑菇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在实际栽培种不需要接收光照,即便是处于绝对黑暗的环境中,子实体仍会保持原本的生长发育状态。若是光线过强,反而对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6、pH值
培养料的pH值需要要进行严格控制,通常保持在6.8~7.5的范围内比较合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