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淮安区稻麦发展有何改进措施?

1.推广绿色健康栽培技术

淮安区稻麦发展有何改进措施?

1.1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抗的优质稻麦品种。选用抗倒、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南粳9108、淮稻5号、南粳5718等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高抗品种,小麦重点推广镇麦13、宁麦13、淮麦系列等优质高抗品种。

1.2重点推广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降低播种量,培育壮苗,建立科学的群体起点,提高肥水、农药的利用率。小麦推广机条(匀)播,推广应用旋耕、播种与施肥一体的播种机械,增强群体通风透光性,降低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从而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

1.3控制施肥环节,减少施肥次数。重点遵照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硅肥,后期尽量不施氮肥的原则,亩施?N?总量控制在18?kg?/亩左右,并对氮肥进行科学运筹。

1.4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进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有利于实现“化肥、农药双减”效果。

2.示范推广节氮高效施肥技术

2.2推广配方肥。大力推广应用配方肥,达到均衡营养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质量,达到农业生态平衡的目的。

2.2推广缓(控)释肥。积极推广绿色环保、高效、高产缓释性肥料,如硫包衣或树脂包衣尿素圆,通过外层包衣实现氮的缓慢释放,使作物有效吸收养分,减少化肥的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30%~60%,有效减少化肥施用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提高农药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供应,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力促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年稳定在170万亩次左右;以滨海新蓝天生物质燃料、盐城威宇新能源等秸秆利用企业为依托,推进秸秆能源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途径利用。

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农民经纪人、企业+村委会+农户”等秸秆回收模式。推广应用秸秆有机肥生产、秸秆生物腐熟、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和以秸秆为纽带的“种植基地一秸秆一养殖一有机肥一还田”生态循环技术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4.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工程

充分发挥沿海及城郊地理、市场优势,扩大休闲渔业、观赏渔业项目建设。按照省、市关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和《滨海县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两鱼一虾”高密度养殖场整治,促进尾水达标排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