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渠首工程
通常所称的引水枢纽(取水枢纽)是指从河道取水的水利枢纽,其作用是获取符合水量及水质要求的河水,以满足灌溉、发电、工业及生活用水的要求,引水枢纽位于渠首首部,所以又称为渠首枢纽。引水枢纽分为无坝引水和枢纽和有坝引水枢纽两大类。当河道枯水时期的水位和流量能满足引水要求时,便可直接在河岸修建引水枢纽,称为无坝引水枢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需修建壅水坝(或拦河闸)用来太高水位已满足上述要求,这种具有壅水的引水枢纽,称为有坝引水枢纽。
玉带河防洪工程。玉带河自碾盘石至刘家坝两岸大都为水田,是本县水田最多、最集中的区域。1953年冬至1954年春,在城关镇上关街和新市区建成两段浆砌石堤共758.8米,1964年新建西门至河街段浆砌石堤700米,1984年至1988年城建局新建和改建城防河堤1623米,水电局新建校场坝农防河堤900米,确保了县城及城关镇居民、农田的安全。从50年代开始到1989年,先后在玉带河上建成防洪河堤14500多米,并拆除阻洪违章建筑,保证玉带河汛期畅通无虑。
大安河段防洪工程。大安河段,从烈金坝石桥至桑树湾魏家坝全长11.5公里,1963年秋开始全面规划,1965年10月至1966年元月,烈金坝、大安镇、桑树湾3乡镇共上劳1450人,分10段23处全面施工,共计修砂石农防护堤1.03万米,栽巴茅2.5万公斤,编铅丝笼588米,共投劳14.64万个工日,工程费5.13万元。1972年9月大洪水冲毁河堤2500米,1973年县水工组又对大安河段勘测设计,是年冬至1975年恢复被毁河堤,加固原有河堤。1981年洪灾以后至1986年新建大安镇、桑树湾河堤4570米,加固堤8640米,修丁坝120座,圆盘坝80座。浆砌石1万立方米,干砌石4.6万立方米,投劳43.9万个工日,共耗资13.73万元,基本保证了3乡镇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关堰 ,民国33年(1944),当地群众集资修建,位于今罗村坝乡张家坪村,渠长1公里,引枫香沟水灌田,灌溉面积未逾百亩。建国后,人民政府数次拨专款整修扩建,1986年修建永久性水坝渠首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0亩。
筒车渠, 位于玉带河南岸支流筒车河上,属罗村坝乡。渠长2公里,引水流量0.08秒立方米,渠首建有拦河坝1座,高3米,长15米,设施灌溉面积300亩。该渠是1954年春汉中专区水利工作队宁强工作组到宁强后指导修建的第一条渠堰工程。
幸福渠, 渠首位于罗村坝曹家沟,建浆砌石拦河坝一座,长10米,高2.5米,渠长6公里,引水至肖家坝,扩灌200亩,保灌400亩。工程于1955年冬开工,次年春竣工。1963年在五郎坝垭开凿隧洞一条长110米,使灌区用水更有保证。解放渠, 在胡家坝乡汪家坝村,引玉带河水,渠长3公里,1956年春建成,灌溉汪家坝、陈家坝农田300余亩。
二道河水坝工程 ,本工程是本县最早修建的较正规的现代式引水渠首工程。坝址位于县城西南金家坪乡玉带河与干沟交汇处。工程于1963年冬开工,1964年春竣工,建成长44米,高3.5米滚水坝一座,南北各有进水闸和冲沙闸一座,修建南干渠6公里,北干渠3公里,设施面积2059亩,保灌964亩。工程共投资10.6万元,投工4.5万个工日,共完成土石方6496万立方米。
大林堰 ,大林堰为本县修建的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导岭沟的干沟口,引导岭沟水沿其东岸环山开渠,经白杨林、大安、桑树湾3乡镇,全长18公里,设施面积2357亩,保灌1200亩。本工程于1970年冬开工兴建,1975年竣工,建成拦河浆砌石滚水坝1座,长26米,高3.5米。进水闸及冲沙闸各1座。沿渠有退水闸7处,渡槽5处,总长396米的隧洞4处,排洪桥62处,斗门17处。混凝土板砌护渠道1562米。设计流量1.5秒立方米。工程总投资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4万元,群众自筹14万元。共开挖土石方22.9万立方米,投工23.31万个工日。
跃进堰 ,为宁强县城关人民公社于1958年春从城东玉石滩筑坝引水,沿玉带河左岸而下,经河湾、罗村坝、肖家坝、曹家沟,最后至高寨子王家坝,渠线全长20公里,其中石渠约占三分之一。此堰,在大跃进时修建,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决策失误,开工草率,急于求成,违反水利建设的规律和程序,造成劳民伤财,教训殊深。原计划灌田1万多亩,实际测量统计不过5500多亩,而且大都是保灌老田。渠道上段空流段太长,且工程艰巨,维护不易,加之施工中途,个别领导嫌渠线走得太矮,迫使将1/1000的渠底坡降改为1/1500,使下段已挖成的渠道,因改线而废弃。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开工半年后停工,渠道初步成型未通水而作罢,白耗工日10万个,工程费用2.5万元。
二郎坝引嘉入汉工程。这一工程为天生桥蓄引发电工程梯级开发的第一期项目,系跨流域引水,即把嘉陵江流域西流河的水,通过渠道、隧洞等工程设施引入汉江流域的玉带河中来,用以发电兼灌溉。西流河发源于南郑县的黎坪区,自东南流向西北,至本县二郎坝又转向西南,流过茅坝河乡入四川境,于旺苍县城郊汇流东河而后入嘉陵江。西流河经本县水田坪乡时穿过一座大山底部,形成一道长270米,宽30米,高25米的暗河,上似大桥从西流河上跨过,因名天生桥。根据水电部第三工程局和省水电设计院的勘测设计,天生桥以上流域面积4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1秒立方米,平均径流量为2.87亿立方米,天生桥以上为深山区,林木茂密,自然被覆情况良好。根据勘测设计,如果将天生桥暗河封堵,即可形成1座蓄水7000万立方米的水库,然后修建坝后电站1座,装机1万千瓦,尾水退入西流河,沿河修渠,顺流而下,至雷家湾,取水头60米,另修1座电站,装机6000千瓦,尾水跌入雷家湾渠首,再修渠穿过隧洞,垫方以及两千余米的跨越流域隧洞,引水玉带河边,可取水头252米,修建1座卧龙台电站,装机2.4万千瓦。以上3处电站装机4万千瓦,总投资1.2亿元。电站尾水注入玉带河,不仅提高关峡电站发电水量,且增大下游汉惠渠水源,扩大其渠灌溉面积。
李家沟水库,在高寨子王家坝村。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0.6平方公里,坝高23米,坝顶长76米,溢洪道宽1.4米,深1.7米。1968年冬开工兴建,翌年春建成蓄水,共完成土石方5.34万立方米,投工2.24万个工日,投资1.7万元。后因卧管涵洞漏水,无法修补,于1984年在坝左改凿放水隧洞一条,长90米。本工程总库容25.7万立方米,工程设施面积600亩。王家坝一带400多亩旱塝田全部受益。
高家沟水库,库址位于高寨子乡王家坝村,流域面积0.7平方公里,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坝型为匀质土坝,高16.5米,坝顶长65米。1969年12月动工,1971年竣工,共完成土石方4.5万立方米,工程设施面积200亩。竣工后,也因涵洞漏水,无法修补,从右坝肩另开隧洞一条放水灌田。
石关门水库,在高寨子乡齐家垭村的黄家沟,流域面积2.3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6.3万立方米,匀质土坝高15米,长62米,水库干渠长4公里,工程设施面积800亩,本工程于1970年8月开工,1971年12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4.5万立方米,投工3.2万个工日,投资2万元。建成后,齐家垭至窑咀一带干坡旱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田,效益显著。
大沟水库,位于高寨子乡大沟,流域面积0.9平方公里,有效库容15.4万立方米,坝高19米,长89米。工程设施面积550亩,有效面积350亩。1969年冬开工,次年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4.22万立方米,投工5.4万个工日,投资2.5万元。工程建成后,高潮村杜家槽子一带旱田全部受益。除灌溉外,还兼养鱼,先后共投放鱼苗1.5万余尾,收获成鱼5000余公斤。
刘家沟水库,位于罗村坝乡古城村,控制流域面积1.33平方公里,总库容18.1万立方米。坝高11米,长61米,放水渠长2公里,工程设施面积500亩。1969年冬开工,1970年春完工蓄水。工程共投工3.28万工日,投资1.52万元。几年来,水库共投放鱼苗8万尾,收获成鱼6000余公斤。 东方红水电站,在宁强县城以东15公里的高寨子乡傅家湾,宁黄公路之侧,为引水式高水头发电站。傅家湾以南的半山上,有龙洞沟和九栋磨沟两股相邻的石灰岩泉水奔流而下,汇入玉带河。东方红电站工程,即在龙洞沟筑坝,开掘明渠520米,隧洞450米,使两泉汇流,再修干渠2360米,在蚂蚁包梁修蓄水3500立方米的压力前池一座,安装一条径0.63米,长665米的压力钢管,在九栋磨沟修建发电厂房316平方米,尾水泄入玉带河。电站设计流量0.56秒立方米,水头183米,装机3台,容量720千瓦,变压器2台,880千伏安。保证出力61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40万度。电站以10千伏电压一路出线至宁强县城并入国家电网。电站于1966年2月上报省水利厅,同年9月批复,12月开工兴建。城关区金家坪、王家坪、城关镇、罗村坝、高寨子5乡镇民工参加施工,1970年10月竣工发电。工程总投资110万元,总投劳107.818个工日,其中,民工99592个工日,技工8226个工日。电站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150至200万度。1985年二郎坝引水工程渠道和隧洞竣工,嘉陵江支流西流河部分河水穿过隧洞汇入东方红电站渠道,使电站年发电量提高,1989年达到459.59万度,为设计年发电量的180%。
关峡水电站,在宁强县城以东27公里处的关峡,由县水工队勘测设计,在峡口玉带河上筑坝,开渠1.6公里,落差18米建站发电。设计流量4.6秒立方米,装机235千瓦。1970年8月由铁锁关区组织铁锁关、坪溪河两乡民工兴建,中间修修停停,于1977年2月方竣工发电。该站安装160千瓦及75千瓦电机各1台,发电后,形成铁锁关地区10千伏农电网。1985年,二郎坝引水工程通水后,为充分利用玉带河增加的水力资源,对关峡渠首和引水渠道又进行改造和扩建,水轮发电机组也增加到3台480千瓦,计前后共投工日7万个,投资75万元。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120万度。
元坝子水电站,位于宁强县巩家河乡元坝子村马家坝,在张家营下口筑坝,开渠3500米,设计流量1.2秒立方米,设计水头56米,装机容量320千瓦。本工程由安康水电厂设计,县水工队负责技术指导,巩家河乡政府组织施工。1985年5月开工,1988年2月试机发电。共安装16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台,架设10千伏线路17.5公里,供本乡生活照明及乡镇企业用电。修建该电站共投资105万元,投工13.33万个,年发电量为51万度,而售电量太小,当前急需发展用户。
黑潭子水电站,位于宁强县双河乡小寨子村的黑潭子。引水渠首在曹家坝村的上古泉,渠长2091米,流量0.4秒立方米,压力管道长220米,水头93米。装机容量160千瓦。本站由县水工队勘测设计并施工指导,于1977年9月动工修建,1982年由于乏资而停工。在此期间,共投资9万元,完成渠道平台1870米,并受二郎坝引水工程指挥部援助,凿通208米长的隧洞,购回发电机1台。1985年8月,县财政拨给双河乡扶贫资金24万元续建黑潭子电站,三历寒暑,于1988年12月29日试机发电。目前发电量虽7.2万度,但售电量仍不足。
卧龙台电站,二郎坝引嘉入汉工程。工程1975年12月开工,穿山炸石,经历13个寒暑,终于1989年国庆节前夕完成卧龙台电站引水到发电的全部工程,是年底正式发电。共开渠8350米,净宽3米,高2.2米,全断面片石砌护,明涵拱盖,包括垫方3处,长290米;隧洞5处,共长4530米。其中,最长的跨流域白家垭隧洞长2047米。蓄水5000立方米的前池1座,压力管直径1.2米,长641米,567平方米厂房1座,安装4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台,修建高山公路25公里,架设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3公里,35千伏线路14.5公里。共开挖土石方105.23万立米,浆砌石6.48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0.6万立方米,安装金属结构350吨。共投工日156.5万个,投资1875万元,本工程第一期设计引用流量为4.5秒立方米,装机80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000万度。至此,全县水电装机共达1.1万千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