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提葡萄发生药害的6大原因是什么,要如何补救
一、红提葡萄药害发生的原因
1.用错了农药。如将除草剂当成防病治虫药使用或某些药剂对红提葡萄敏感,不宜使用等。
2.浓度过高或浓度正确而频繁重复施用。
3.施药时期不当,在红提葡萄的敏感生育阶段施药,如萌动期、花期、幼果期等。
4.不恰当的混用药剂,如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烟嘧磺隆和有机磷农药混用等。
5.施药器械不当或器械清洗不干净。
6.不良环境引起药害,如气温过高过低、日照强、湿度大等。
二、红提葡萄药害的补救措施在施用农药后1周内应经常查看红提葡萄生长情况,以便及早发现药害,当发现施药田与不施药田相比出现叶片发黄、茎叶斑点、生长停滞、植株枯萎、畸形等典型症状时,就要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
1.隔离。目前形势下,除草剂的使用还无法进行限制,红提葡萄种植户所能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隔离。一是进行保护地红提葡萄栽培;二是在进行露地栽培时,出土后暂时不上架,在4月下旬见附近其他作物种植户喷洒除草剂时,用地膜对红提葡萄进行遮盖,躲过喷洒除草剂高峰后,再把红提葡萄上架,进行正常管理。
2.灌水或喷水淋洗。如发现的早,应立即喷大量水淋洗或略带碱性水淋洗,反复喷洒2-3次,以稀释和洗掉粘附在叶面和枝干上的农药,降低树体内的农药含量,此项措施越早越及时效果越好。如因土施呋喃丹颗粒剂等内吸药剂而引起药害,应及时采取排灌洗药的措施,即先对地表进行大水漫灌,再灌1―2次流动水,以洗去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如因地上喷洒的农药、除草剂等,应灌水冲洗,洗去土壤中农药残留。如因扑草净引起的药害,在初期立即排换田水,以后采用间歇排灌等措施,可缓解或减轻药害。
3.喷药中和。如药害造成叶片白化时,可用粒状的50%腐殖酸钠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或用50%腐殖酸钠5000倍液进行灌溉,3-5天后叶片会逐渐转绿。如因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离子产生药害,可喷0.5%―1%的石灰水来消除药害;如因石硫合剂产生的药害,在水洗的基础上,再喷400―500倍的食醋溶液,可减轻药害;使用乐果不当而引起的药害,可喷洒200倍的硼砂液1-2次;若错用或过量使用有机磷、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造成的药害,可喷洒0.5%-1%的石灰水、洗衣粉水、肥皂水等,尤以喷洒碳酸氢铵碱性化肥溶液为佳,不仅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起到根外追肥、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对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喷洒赤霉酸等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缓解受害程度。
4.及时追肥。在发生药害的红提葡萄上,必须及时追肥,以增加养分,加强培育红提葡萄的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和加速红提葡萄恢复能力。无论何种药害,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用0.3%的尿素溶液加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每15-17天1次,连喷2-3次,均可显著降低药害造成的损失。对叶面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可喷施翠苗、云大120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恢复生长能力。如药害是酸性农药造成,可撒施一些草木灰、生石灰,药害重的用1%的漂白粉液进行叶面喷施。对碱性农药引起的药害,可追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
5.中耕松土。红提葡萄受药害后,要及时对园地进行中耕松土,并对根干进行人工培土,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使根系发育,增强红提葡萄自身的恢复能力和抗毒能力。
6.适量修剪。红提葡萄受到药害后,要及时适量地进行修剪,剪除枯枝,摘除枯叶,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受病菌侵染而引起病害。红提葡萄叶片受到药害后要将受害叶片适当长留一段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便可生出新侧枝,新侧枝的叶片可以代替病叶进行光合作用,缓解药害。夏季新梢和副梢摘心时,也应延缓几天,相应多留几片叶子,促进根系发育,增强作物恢复能力。
三、避免红提葡萄药害的措施红提葡萄产生药害往往都是不可逆转的,补救办法也都比较被动。事先选准农药品种,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浓度极为重要,这才是防止产生药害的根本所在。
1.选用药剂要慎重。一种药剂在红提葡萄上应用不论是单剂还是复配剂,应先做药害试验才能推广。尽量选用单剂。不同农药混用,也应做试验。
2.除用前仔细看包装说明外,一些常识要知道:红提葡萄开花期施用有机磷农药易造成药害,铜制剂也易对其造成药害。五氯酚钠在红提葡萄生长期易产生药害。国产代森锰锌在幼果期易产生药害,要在花前使用。
3.注意要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尽量选用安全农药。选择农药时,要了解其特性特征,明确其防治范围,注意事项等,购买时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并索要购货发票。
4.易产生药害的敏感时期要慎重用药。在嫩叶期和幼果期,危险的药剂尽量不用。一些农药在幼果期使用易产生药斑,如可杀得、科博、百菌清、退菌特、世高等,这些药不要喷在果实上或降低浓度。
5.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剂量使用,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加大浓度。一定按说明书配施浓度,不要随意加大浓度。可湿性粉剂农药一定要稀释均匀,加化肥(叶面肥)时一定要先把化肥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药液中,并充分搅拌均匀的再喷施。根据病情、气候、红提葡萄生长期掌握浓度范围,高温、花穗期、幼果期增大稀释倍数。如速克灵在气温较高时防灰霉病低于1000倍易导致落蕾;百菌清600倍在红提葡萄6叶期用药叶片易产生药害;退菌特在果实膨大期浓度过高幼果也易产生药害。
6.一次性均匀施药,避免频繁重复用药。
7.不能随意混用农药,在禁忌范围内或不明白禁忌对象时坚决不能混用,注意农药的合理搭配。广谱性农药一般情况下不必多药混在一起。当病害、虫害同时发生时,或多种病害同时发生,但用一种广谱性农药不能防治,如白腐病、霜霉病同时发病时,或两种药混用还能相互促进药效时才使用农药混配。波尔多液、石硫合剂、菌毒清、氢氧化铜不能相互混配。不同名称但药剂主要成份相同的不要混用,如代森锰锌、大生、必得利都是相同的药剂。不同名称但杀菌虫机理相同的农药也不要混用。
8.在施用除草剂特别是广谱性除草剂时应看准风向并在喷头上安装防风罩,以免危害相邻田块的红提葡萄。
9.施完农药后要彻底清洗器械,施用除草剂的器械谨慎施用别的药剂。
10.用药时要看天、看地、看树体情况,避过不利天气,敏感时期。在高温季节,含硫的复配剂尽量不用。即使要用,也要用最低的浓度。极易发生药害的农药品种有:百菌清、退菌特等。避免在温度过高时用药,有露水或雨后不能马上用药。
11. 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树,提高树体的耐药能力。
[关于葡萄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几点思考]可持续性产业
3-4月份喷1遍浓度为3-5%波美度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200-300倍混合液,5-6月份叶面喷施“霉弃”+“枯黄120”,7-8月份喷施“炭疽净”+“枯黄120”,9-10月份喷施“稼稼乐”+“好霜”+“枯黄120”+“炭疽净”,11-12月份喷施“好霜”。
一、葡萄每个月份应该打什么药
1、首先在3-4月份喷施1遍浓度为3-5%波美度石硫合剂+80%五氯酚钠200-300倍混合液;5-6月份可以叶面喷施?霉弃?+?枯黄120?;7-8月份喷施?炭疽净?+?枯黄120?;9-10月份喷施?稼稼乐?+?好霜?+?枯黄120?+?炭疽净?;11-12月份喷施?好霜?;1-2月份时不需要进行喷药,清理果园的垃圾杂草,将土壤进行深翻即可。
2、在葡萄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每年要打15次药,但是实际情况要进行适当调整,特殊情况下打药次数可以达到20次左右。一般在前期时,每个月可以打药2-3次,到了生长中期,一般是每周打1次药,后期是每个月打2次药。在葡萄开花前后、幼果期以及套袋之前都要给它打药。
3、给葡萄施药时要注意,随着雨季来临,气候一般是高温高湿的,这时是葡萄等农作物病虫害高发的时期,使用农药时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配药时不能用手直接抓,要佩戴橡皮手套,同时还要远离水源,避免畜禽误饮。打药前一定要戴口罩、穿长袖衣裤,检查药械的接头、开关和喷头是否无漏无堵,严禁用嘴吹吸喷头或滤网。
二、葡萄出现药害如何补救
1、葡萄的药害主要表现在叶片上,有时果实和嫩梢也会发生,具体药害症状会因为品种而产生差异。发生药害后一定要及时用清水喷洒受害植株,通过降低药物浓度减少药害产生。如果是在地上喷洒农药、除草剂,必须及时灌水冲洗,将土壤中的残留农药冲洗干净,通过这些方式能有效缓解葡萄药害。也可以喷施丙酰芸素内酯水剂或海精灵,也有缓解药害的作用。
2、在使用农药时尽量选择安全的药剂,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使用,不能随意加大浓度,同时要避免在温度过高时用药,有露水和雨后不能马上用药。如果是可湿性粉剂农药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稀释均匀,如果要结合叶面肥一起使用,必须先把叶面肥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药液中,并充分搅拌均匀喷施。
3、在种植葡萄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培育壮树,以提高葡萄的耐药性,在病害缓解后一定要加强肥水,促进植株尽快恢复。对于小面积的药害,可以将受害的叶片或果实摘除,如果是大面积药害,在缓解药害的同时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摘 要] 文章阐述全州葡萄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全州产业发展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科学规划,突出区域特色,设施栽培、精品管理,推动葡萄生产标准化,促进产业升级,以增强全州葡萄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葡萄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 唐艳玉,桂林市全州县枧塘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桂林,541500
[中图分类号] F26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081-0002
全州是广西的北大门,也是广西水果生产大县,有着发展亚热带和温带水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优越,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7.9℃, 元月平均气温6.3 ℃ ,七月平均气温 28.5 ℃,≥ 10 ℃的活动积温5567.8℃,年平均降雨量1519毫米,年日照时数1535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8%,全年无霜期 299 天,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生长。二十多年来,全州葡萄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生产的葡萄远销区内外,葡萄已成为全州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一、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一)葡萄面积逐步扩大,品种结构日趋合理,葡萄产业初具规模
据全州县统计局数据,2009年葡萄面积8592亩, 产量9320吨,2010年又大力发展葡萄生产,新种葡萄4861亩,全县葡萄面积达 13453 亩。中、 早、 晚熟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其中巨峰葡萄 3615 亩,红地球 3062 亩,维多利亚 3872 亩,夏黑 1016 亩,温克 1182 亩, 其他品种 706 亩。2011年葡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亩产值也从2003年的2936 元提高到2011年1万多元,最高亩产达2万元,一个以才湾、枧塘为中心,总面积超过1.5万亩的葡萄产业区初步形成。
(二)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葡萄产量较高,效益好,广大果农种果水平迅速提高
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先后引进并推广了从早熟到晚熟的20多个系列的葡萄品种,推广普及了避雨设施栽培、葡萄一年两收、果实套袋等新技术,并逐步在全县推广葡萄标准化生产,制定了葡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通过技术指导、示范引导、宣传发动和检查监督等措施,加强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肥药的试验和应用,实现了葡萄生产的无公害化和绿色食品化,从而提高了全州葡萄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了葡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品牌创建有新突破,葡萄产销两旺
近年来,全州不断加大水果名优品牌的建设力度,注册推出了一大批名优水果品牌,如全州县水果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的“湘源”牌水果商标在葡萄销售中大量使用,天福联葡萄协会注册的“晶美”牌葡萄名声远播,通过大力宣传名优水果品牌,促进葡萄销售,近几年来没有出现葡萄园烂果滞销现象,全州葡萄产销两旺,增产又增收,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较大贡献,葡萄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
大部分葡萄园的基础设施还较差,葡萄栽培主要采用小棚架方式,田间管理,采收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机械操作和节水技术推广。路、沟、渠、电、水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影响到葡萄的灌溉、采摘和运输等环节。
(二)果品商品化处理程度不够高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精品优质水果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从现状看,葡萄采摘后商品化、增值化处理水平落后,既导致扎堆上市,又影响销售价格。同时,包装材料原始粗放,包装档次低,保鲜设施少,保鲜技术简单,缺少品牌策划,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因素也制约着葡萄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另外,葡萄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极少,本地没有一家葡萄深加工企业,更没有本地企业加工的葡萄酒、葡萄汁、葡萄罐头等产品,也没有一处较好的葡萄旅游观光基地。
(三)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能力仍然不强
葡萄服务专业组织虽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健全。全县葡萄协会和葡萄专业合作社少而小,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弱。农户经营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各自为阵,信息闭塞,思想不开放,对新生事物难以接受。营销市场拓展能力也明显不足,虽然全州葡萄已销售到省内外大中城市,但主要依靠外地客户上门收购,而主动对接市场的能力还较弱,客源少。市场拓展并不广,北方如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南方如广东、香港、澳门等城市市场占有份额极低。
三、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合理规划,突出规模和多元性
围绕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这个总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推进葡萄产业发展计划,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全县葡萄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申报葡萄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葡萄产业。同时,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促进土地向葡萄种植大户集中,解决葡萄种植户的土地需求问题。另外,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建设采摘休闲葡萄园,发展一批有特色、有示范效益、辐射功能强的多元化结合的生态葡萄园。
(二)推广标准化生产,突出精品和安全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对种植户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推广科学修剪、果穗修正、综合防治病虫害、合理用药、安全间隔期控制等控产提质新技术,普及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葡萄总体栽培水平,全面提升葡萄果品质量。此外,针对全县葡萄产区相对集中,已具一定规模,并且葡萄栽培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要有效利用土地、化肥、农药和水等生产要素,可以与畜禽养殖结合,积极发展循环农业项目,构建“畜禽养殖-粪便-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无公害葡萄生产”产业链,促进走农业发展循环之路。
(三)强化品牌建设,利用葡萄协会拓展市场
加快农民产销经济葡萄协会的建设,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鼓励葡萄协会、购销户用全州葡萄品牌在大都市设窗口,努力提高全州葡萄的知名度。充分发挥葡萄协会的作用和优势,强化其信息沟通、技术交流、行业监管、对外宣传的功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确保协会规范化运作,不断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协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
(四)优化品种,突出特色和区域性
本地区具有发展鲜食葡萄的独特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传统技术的优势。因此,葡萄产品以鲜销为主,在提高原有巨峰葡萄品质之后,新发展的鲜食欧亚种葡萄(提子),以早熟和迟熟品种为主,采取提早上市,抢占市场,立足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五)开辟观光基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积极推进葡萄产业从一产向三产延伸,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选择交通便利、设施较好的区块,建设1~3个集观赏、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葡萄观光园。要进一步提升葡萄节的档次,从而进一步扩大全州葡萄的知名度。同时,以葡萄节为载体,将“葡萄采摘观赏游”纳入全县旅游体系之中,通盘考虑,点面结合,进一步扩大葡萄采摘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结合全州实际,发展葡萄产业不但要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还可以与提升全州特产和餐饮档次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全县三产发展有一个新提高。
(六)发展龙头企业,突出产业化
全州作为鲜食葡萄基地,其产后分级、保鲜、包装是薄弱环节。要在标准化栽培的基础上,严格分级采收,对优质精品果实行“单穗包装”、“单层装箱”,统一规格,统一品牌。在保鲜贮藏方面大力发展保鲜技术,加大冷库建设尤其是气调库的建设,以满足预冷和保鲜的需要。目前,全州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从事葡萄采后分级、包装和预冷,其采后处理各环节分散经营。因此,培育葡萄鲜果销售龙头企业,建立葡萄采后冷链处理技术体系,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七)增强服务能力,突出科技比
推动葡萄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强大的科技支撑和配套服务体系。以本地农业技术推广为平台,联合区内外科研学院和大学,开展葡萄种植和葡萄加工的研究和推广。重点研究本地葡萄栽培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如葡萄品种改良、抗逆性、病虫害、营养诊断施肥、节水灌溉、机械化以及灾害性天气的预防等方面的研究,在产后加工中加快葡萄深加工新产品的开发,以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