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如何预防倒春寒呢
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如何预防倒春寒呢
主要影响过程是,春天早期的时候,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一些地区气温回暖非常的快,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似于初夏的暖和,而这种温暖可以让早春的作物破土而出,疯狂成长。但是,这样的暖和只是暂时的,因为这个时候冷空气的强度还是比较强的,一旦南下,气温又会出现急剧下跌,温度降得越低,影响越大。刚长出来的作物是非常脆弱的,突如其来的降温会将它活活被冻死。
不仅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出现倒春寒现象的概率也非常高,其中,北京地区出现倒春寒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七,尤其是2、3月份的时候,该现象非常明显。
具体影响:
就北方地区来说,倒春寒出现时,会导致花生、蔬菜、棉花以及小麦等烂种,就算不完全烂掉,这些春耕的种子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播种出来的作物质量也不是很好,可见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每年倒春寒易发生时期,农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南方地区来看,会导致水稻的烂种烂秧。因为该时节南方地区阴雨天比较多,在持续雨水的浸泡下,如果突然出现降温,稻种和稻苗会容易腐烂。受其影响,人们不得不延迟播种,这样水稻耕种规律也就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水稻正常成长结穗。
该天气现象还会对人体带来一定危害。因为老年人体质比较弱,热平衡能力较差,如果出现乍寒乍暖的天气,身体的各种疾病容易复发,如心脑心血管疾病。因为天气突变,神经受到刺激,但由于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受阻,血压便会飙升,严重时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农作物如何预防倒春寒呢?
一、早稻育秧预防
早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大田中播种,另一种是先在小田块中育秧,再把秧苗移栽到大田中。
“倒春寒”来时,如果早稻还在育秧期,要在降温、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加固早稻育秧棚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覆盖双膜保温护苗;同时,在降温前适当喷施磷肥,增强稻苗抗逆性,防止冷空气造成水稻烂种烂秧。
直播早稻要因地制宜采取防御措施,尚未浸种的要推迟播种,避免低温阴雨造成烂种烂苗;已经浸种催芽尚未下田的稻种要摊薄晾芽,在天气好转的“冷尾暖头”及时抢晴播种;已经播种的稻田应加强排水,防止长期淹水造成烂根烂芽;已出苗的稻田在低温阴雨来临期间适当灌水护苗。
二、小麦预防
1、培育壮苗。控制播种时间,避免小麦年前旺长。如果在肥水充足的地区,尽可能把年后控旺提前到年前控旺,这样不仅能预防小麦的后期倒伏,还能达到壮苗的目的。
2、喷药。立春以后,很多地区的小麦已经开始生长进行返青,正常情况下小麦在温度达到3℃时,就开始生长根和叶了。在白天温度达到10℃以上,可以喷施佬表乐、麦霸贺,目的是加速小麦返青,增加叶绿素的合成,通过芸苔素内脂来调节小麦的生长,达到小麦在逆境的情况下正常的生长。
3、浇水灌溉。在这个时期小麦正好处于起身拔节期,从小麦生理上来说,正处于对自然灾害抵抗力最差的时期,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就会造成减产。所以在有倒春寒天气出现的时候,还可以在降温的前一天采取浇水灌溉的方式预防倒春寒危害。
浇水以后随着水分的蒸发形成水汽,这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属于一种物理现象,这样在小麦的地表附近就会形成一个小气候,温度能够显著的提升。采用浇水灌溉的方式预防倒春寒,是一个在种植生产中不错的方法,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去尝试。
三、蔬菜预防
1、低温炼苗。在幼苗出齐以后,苗床要通风,并随天气转暖逐步加大通风量,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以提高秧苗抗寒能力,适应室外低温环境。
2、增加防护设施。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架设风障,阻挡冷空气,阻止地表进一步降温。二是开沟栽植,覆盖地膜。
3、临时加温。寒流来临时,可在育苗棚或生产棚搭建简易煤炉或安装电灯临时加温,提高棚内温度,防止冻害。
4、点燃熏烟。霜冻之夜,田间熏烟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霜冻灾害,烟火点可适当密些,使烟幕能基本覆盖全园;点燃时间要适当,应在上风方向,午夜至凌晨2-3点钟点燃,直至日出前,有烟幕笼罩在地面,这样效果最好。
5、适量喷水。在霜冻发生前,用喷雾器对植株表面喷水可使其体温下降缓慢,增加抗冻性,还可以增加大气中水蒸气含量,水汽凝结放热,缓和霜害。
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正常生长,可抗寒能力降低,温度高,目前采取的主要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如何避免暖冬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使虫卵能够更容易越冬生存暖冬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暖冬对土壤墒情的影响很大,气温偏高,这对越冬作物的生长和春耕。
温暖的冬天,如暖冬对于节约能源、交通运输,还有利于大棚作物的生长,以保持土壤墒情,因为暖冬形成的较高气温,一旦出现“倒春寒”现象,严重的还会影响全年的农业收成,将会产生很大危害,暖冬使农作物旺长,并在春天大量繁殖,如在播种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杀虫处理和及时灌溉措施、春播不利;在暖冬过后的春天3月末4月初时,存在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一面,正是农作物出苗期,这样土壤中水分蒸发就比较严重,暖冬时往往降水量减少、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人们的户外作业都非常有利。
同时暖冬还会使农业病虫害加重,容易出现大面积虫灾,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 暖冬现象如果在短期内看,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日照足。预防冻害:
作为设施生产,冷害、冻害的发生难以避免,为了安全生产,防止冷害、冻害的发生,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一个外有保温保护层、内有完整的防寒沟、砖包复合孔穴墙体、内撑外压、结构合理、透光率高、增温快、保温性能良好的温室设施,是温室栽培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提高作物自身的生命力、抗逆性和自我保护能力。作物自身生命力强,能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冻等抗逆性能,对于在温室栽培中,抵御冷害、冻害的发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提高作物自身抗逆能力的方法有:
第一 选用耐低温、抗逆能力强的品种。
第二 种子初发芽时,用-2--0℃的低温冷冻种子6—8小时,进行低温锻炼,提高植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第三 用“天达-2116”灌根、涂茎、喷洒植株,每10--15天一次,提高作物自身的生命力和抗冷冻、耐低温的能力。
(3)实行高垄畦栽培,冬季土壤温度低,需阳光辐射土壤表面,和热空气通过土壤表面传导加热,提高土壤温度。土壤表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土温高低的主要因素。若采用平畦栽培,土壤表面积小,受热面小,接受热量少,土温低,热土层薄。而实行高垄畦栽培,可显著增大土壤表面积40%左右,土壤吸收热量多,增温快,土温高,热土层厚,蓄积热量多。土温高,不但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发育、提高根系的活性、达到根深叶茂、生长健壮的目的,而且较高的土壤温度在夜间又能释放较多的热量,稳定夜间温度,减少冷害、冻害的发生。一般垄畦高度,应达到20--25厘米。
(4)全面积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后,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不但是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提高土壤温度,维持热量平衡,稳定室内温度、防止作物冻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覆盖地膜时,要做到行间、株间都全面积覆盖严密,不让土壤裸露,而且还要把操作行、走道、室内前沿全面积覆盖,把因土壤水分蒸发引起的热量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5)严密封闭,消除孔隙散热。若温室封闭不严,存有孔隙,则室外冷空气、室内热空气,可直接通过孔隙进行空气对流传递热量,使热量大量损失。
造成温室孔隙的原因:第一是薄膜破碎。特别是用竹竿压膜时,须用细铁丝扎碎薄膜固定竹竿,这样做的结果,在薄膜上留下了2000-3000/667米2个孔洞,俗话讲:“针尖大的孔洞,牛头大的风”,这么多孔洞在严寒的夜间,可因气体交换而损失掉大量的热量。通过对竹竿压膜温室与压膜绳压膜温室的观察比较得知,在同等条件下,其清晨温度前者可比后者低2-3℃。因此,今后新建温室时,不要再用竹竿压膜,应采用压膜绳压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