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春大白菜栽培技术_春播大白菜栽培技术

大白菜是喜凉爽气候的蔬菜,多在秋季栽培,供应冬春两季市场,号称“半年菜”,也是老百姓的当家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护地蔬菜突飞猛进的发展,瓜果类蔬菜基本达到周年供应。因此,冬、春季对大白菜的需求量下降,秋季大白菜生产面积呈现减少趋势,而夏、秋季对大白菜却有了一定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有关科研人员专门培育出适合春、夏季生产的大白菜品种,以满足这一需求。

春大白菜栽培技术_春播大白菜栽培技术

春播大白菜与秋播大白菜相比,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春播大白菜整个生长期所经历的气候变化是温度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雨量由少到多;而秋播大白菜所经历的是温度由高到低逐渐下降,雨量由多到少;两者变化恰恰相反。就大白菜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而言,秋季的这种气候条件变化更适合其生长。苗期温度较高、雨量较多,有利于苗的生长并形成健壮的莲座叶,后期温度下降,气候凉爽,有利于形成结球。春播大白菜,苗期温度低而生长缓慢,后期温度升高,对结球不利。因此,必须选用适合春播的大白菜品种,不能随意选用秋播大白菜品种进行春播。

第二,大白菜在任何一个生长时期,如果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0℃~10%,20天左右),加上长日照条件,就会抽薹开花。秋播大白菜直到生长后期才遇到低温条件,这时大白菜已经进入结球期,未到低温条件满足,结球已经形成,而且日照长度变短,不能满足抽薹开花的要求,因此秋播大白菜一般不会抽薹开花。而春季种植大白花,从种子发芽到幼苗期,外界温度都符合抽薹开花的要求,加上后期长日照,大白菜不等形成结球即抽薹开花。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未结球先抽薹问题,以达到获得结球的目的。

(一)选用适合春季栽培的品种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育种单位陆续推出了一些适合春种的大白菜品种,国外的有“春大将”、“春夏王”等,国内的有青岛的“鲁春白一号”、河南的“豫春一号”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用。据试验,天津的“津白56”在天津地区春种,已获得成功,可进行小面积试种。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冬性强,也就是说它们抽薹开花所需要的低温时间较长,在春季种植不容易出现未结球先抽薹现象。

(二)适期播种

春种大白菜的播种期非常重要,播种过早,外界气温过低,不利于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使幼苗长时间处在低温下,反而有利于抽薹。播种过晚,后期温度过高,对结球不利。因此,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严格掌握播种期。原则是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3℃的日期前15天,即为适宜的播种期,也就是说,播种后,大白菜在日平均气温13℃以下生长的时间不超过15天,就不容易发生未结球先抽薹现象。东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在4月中下旬。

(三)播种方法

1.开深沟直播加盖地膜

为了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大白菜发芽、出土及幼苗生长,可采用下列方法播种:

(1)开沟:在翻耕整好的宽1米的畦上开条深15厘米的沟。如果土壤墒情好,则可以不浇水;否则,在沟内浇足底水。

(2)撒籽:在沟内均匀撒播种子,使种子尽量稀一些。播种量要少于秋播用种量,但要注意均匀,使出苗后长到3片~4片叶之前不必间苗,也不至于太密影响生长。撒籽后,在沟内覆盖1厘米厚的土,稍加拍打即可。

(3)盖地膜:在畦的两边开浅沟,覆盖地膜,用土压实,注意四周要绷紧,使大白菜出苗后处于类似小拱棚的环境中。

2.育苗移栽

为了避开外界低温的不良影响,有条件的可采用温室育苗的方法。也可采用阳畦育苗。温室育苗,温度可以人工控制,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但定植以后仍然会受外界低温影响。因此应根据定植期来确定播种期,不可盲目提早。如果播种过早,苗长到可以定植的大小时,外界温度仍然较低,定植后,不仅影响生长,而且使大白菜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温后早抽薹,所以,一定要严格掌握播种期。在温室条件下,从播种到长至5片~6片真叶时,需要30天左右。

阳畦育苗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播种时期的确定除了考虑定植后会受到一段时间的低温影响外,还要考虑在阳畦育苗期间也会受到低温影响,这两个阶段处在13℃以下的累计时间也不要超过15天。阳畦育苗,从播种到长至5片~6片真叶。需要40天左右。应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播种期。

(四)定苗及定植

1.定苗

对于开沟直播的大白菜来讲,出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幼苗就会显得太密,尤其是在播种量较大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会出现得更早。因此,这时需要做一次间苗,可以选晴天中午,将地膜一侧揭开,进行间苗,使株距在5厘米左右,间苗后,仍把地膜绷紧、压实。当苗长到上部叶缘接近地膜时,可在膜上扎孔放风,以防中午高温烤伤苗。经过5天~7天的放风锻炼,苗达到5片~6片叶时,可在中午将膜全部揭开,并进行定苗,株距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25厘米-30厘米。定苗时,注意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2.定植

育苗移栽的大白菜在苗长到5片~6片叶时,经过炼苗即可定植,定植密度与直播的相同,即株距25厘米-30厘米,每畦2行。

(五)定植后的管理

在定苗和定植时,外界气温仍较低,浇定苗水或定植水时不可大水漫灌,以免降低地温。可小水轻浇,2天~3天后,可再轻浇一次,然后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生长。

进入莲座期后,除了每公顷(15亩)施硫铵或尿素150千克~225千克外,应格外注意浇水方法,不宜过分蹲苗,抑制生长,因此春季雨量少,天气较干燥,土壤蒸发量较大。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蹲苗后,要及时浇水,并做好中耕保墒工作。

进入结球期,生长量加大,需肥量多,要及时施肥,每公顷(15亩)追施300千克左右的尿素或硫铵,并及时浇水。这一时期,外界气温不断升高,应避免高温高湿引起软腐病流行,因此应格外注意浇水技术,可在较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开沟浇水,切忌大水漫灌,一般每2天~3天浇一次,这样既可满足结球对水分的需要,又可降低地温,同时还可避免软腐病的流行。

(六)病虫害防治

春播大白菜苗期处在低温条件下,病虫害较少,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隐患,要及时防治。生长后期,气温升高,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要特别注意预防。可每7天喷一次防病、杀虫农药,所用农药与秋播的相同。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农业站)

有机蔬菜是近年来市场中热门的蔬菜类型,具体来说,即是在实际蔬菜种植中始终以有机方式生产,并在生产当中不使用化学物质肥料与农药,根据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培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应用与管理。在实际种植当中,需要能够做好技术要点的把握,实现有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技术要点

1.1基地选择

在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选择中,土地需要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其中不能存在具有常规生产的地块。在常规地块与同种植基地间,需要做好明显标记的设置。在生产中,要对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的转变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在该过程中根据有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

1.2田地处理

在有机蔬菜种植当中,需要充分结合种植需求,做好种植田地的科学处理,根据蔬菜种植标准进行深翻,对于提让中存在的可能对蔬菜生长具有不利影响的因素,则需要加强控制,如酸碱失衡与土壤板结等,避免对蔬菜自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需要能够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如果发现问题,即需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有机蔬菜在种植中病虫害过于严重,则需要及时杀除。在收获后,也需要对种植区域环境与田地加强清理,对于生长情况较差的蔬菜,则需要及时进行拔除掩埋,在使土壤具有更好肥力的情况下降低来年病虫害发生几率。

1.3栽培技术

在具体种植中,为了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增加有机蔬菜种植户经济收入。即需要充分保障本地区自然条件优势如气温条件以及光照条件等,加强对蔬菜的培育处理,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1.4肥料应用

肥料也是有机蔬菜种植当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在实际有机蔬菜种植中,即需要能够通过适当措施的应用检测土壤肥力,同时做好有机肥使用的规范化处理。要严格诊断土壤,结合土壤特点确定适合的施肥技术,在对肥料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合理、科学的蔬菜施肥系统进行构建。

1.5过程管理

首先,要做好蔬菜品种的选择。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且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其次,需要对适当的种植方式选择与应用,对田地的清理与轮作做好把握,避免出现同一块地长时间种植同种蔬菜的情况。要充分结合光照与温湿度条件培育壮苗、地膜覆盖以及合理密植,以此实现有机蔬菜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其次,要做好施肥技术的应用,在施肥中对施肥的频率与施肥量加强控制,尽可能选择草木灰、粪便与秸秆堆肥等绿色肥料。

2发展对策

2.1拓展销售渠道

要想实现有机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好销售渠道的拓展保障十分关键:第一,打造有机蔬菜品牌,通过品牌力量不断提升销售额以及知名度;第二,要通过交易会、网络与媒体等媒介加强本地区有机蔬菜品牌的宣传,提升国内外有机蔬菜的影响力;第三,要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到国际、国内蔬菜的食品展会当中,向外发布招商信息,吸引国内投资商做好购销协议的签订;第四,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与网上交易,同时加强直销配送相关服务,以此使有机蔬菜能够以快速的方式进入到社区、学校以及超市当中,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销售渠道的拓展。

2.2提升监管力度

为了保障有机蔬菜生产质量,做好监管力度的控制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对产地环境加强监测,做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同时对生产信息做好记录收集;其次,对于生产企业、质量技术部门以及认证机构加强监管,保证相关部门在工作当中能够履行监管职责,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最后,对质量追溯以及诚信体系进行建立,保证行业间的自律性,以此实现有机蔬菜质量安全的维护。

2.3完善服务体系

发展有机蔬菜,做好服务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第一,健全蔬菜环境数据平台,做好养土肥田处理,通过生物除草剂的引进做好试验示范;第二,对有机蔬菜培训内容进行增加,对技术服务以及管理工作相关体系建立健全,保证在不同企业当中,具有技术负责人的设置,且在不同生产基地中都具有专职的技术人员;第三,要引进新技术与新品种,对重大技术壳体做好研究与推广处理。

2.4完善投入机制

要积极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蔬菜产业集团、涉农企业等为辅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融资体系。在具体落实中,政府可以为蔬菜产业集团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同时对于土地流转资金以及水电资金进行适当的减免,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投资收益。最后,政府需要积极鼓励省内外涉农企业参与到蔬菜开发当中,在应用资金时做好问效与问责制的建立,保证专款专用。

3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发展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来有机蔬菜种植当中,即需要能够充分做好技术要点把握。同时由政府主导优化地区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方式,从政策、资金、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