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苗木定植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1、苗木要求

苗木定植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首先种植裸根苗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等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就是要求树身的上下部必须要垂直,如果树干弯曲,其弯曲的方向必须与当地主要风向相一致。对于行列式苗木的种植,要保持横平竖直,左右两侧的差距不可以超过树干宽度的1/2。对于相邻种植的苗木,应该进行合理地搭配,高度以及树木形状和干径等的设计上都应该相似,同时还需要保持种植树木的垂直度。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应该保证观赏面的合理朝向,树形最好的一面应面向主要的方向。

2、标杆树及行距设置

在对行列式树木进行种植之前应该要设置好标杆树。其具体的方式:先种植好1株标杆树,再将其作为瞄准的依据进行全面的种植工作。在对绿篱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行距的设置。树形中较为丰满的一侧应该一致向外,按照苗木的高度以及树干的大小等进行均匀地搭配。在苗圃内经过了修剪之后的绿篱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的造型进行种植,深浅度要统一。在对绿篱进行块状种植时应从中心开始向外逐步按照顺序进行。在坡式种植时需要从上到下逐步进行种植。对于一些较为大型的块植或者颜色较多时需要分区种植。

3、树木种植深度控制

对于裸根乔木苗来说,种植的深度应该距离原根颈土的痕深5~10cm。对于灌木,种植的深度应该与原来的土根齐平。竹类可以比原本种植的深度深5~10cm。带土球苗木种植的深度应该比土球的顶部深2~3cm。带土球的树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将不宜腐烂的包装物拆除,以避免树木遭受污染。在树木种植以及灌水堰修筑完成之后,应该解开树木树冠处的草绳让其舒展生长。一些珍贵的树木种植之后应该对树冠进行喷雾,还可采取对树干进行保湿作业以及对树干喷布一些生根激素等措施。对于一些排水不良的种植穴,可以在底部铺1层10cm的沙砾或者铺设渗水管。如果在假山或者岩峰之间进行种植时应该在种植土中加入苔藓等一些具有保湿和透气的材料。

4、种植后苗木的支撑柱设置

在苗木种植中进行支撑的竹竿或木桩等被称为立支柱,在种植一些较为大型的树苗时,因为在浇水之后容易导致泥土松动,经常使树木出现倾斜,为了可以有效地防止树苗出现倾斜或者因为风吹而倒伏,就应该对树苗设置1~4根立支柱进行支撑,可结合树苗的规模来设置,以保持其垂直生长良好。在支撑的材料选择上主要有竹竿以及木柱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因为风力较大,需要埋置水泥来固定高大乔木。在苗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损伤树皮,需要用草绳或者麻布在支柱与树干之间进行隔开。支柱绑扎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捆绑以及间接加固等。直接捆绑就是将树干和立支柱的一段直接捆绑在一起,如果支柱在1年之后不能顺利撤出就需要重新进行捆绑,以免对树干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间接加固指的就是利用粗橡胶皮或者横杆等将树干与立柱连接,以保证树干的牢固。

种植支撑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单杆支撑,也就是利用固定的竹竿或者木棍等将其直立或者斜立在下风向,埋入土中30cm左右。在树干和支柱之间可以使用直接捆绑或者间接固定。二是双杆固定,就是利用2根木棍将其从树干两侧插入土中,然后用直接或间接捆绑方式固定树干与木棍。三是多杆支撑,也就是用2根以上的支撑进行支柱。

在种植支撑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乔木以及小乔木种植之后都应该进行支撑。二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择单数支撑或者双杆支撑。三是在苗木刚种植完后可以使用水泥来进行单柱支撑,支柱应该立在顺着主风向的一侧,以起到迎风支撑的作用。四是在苗木种植前不应该进行浇水,否则会导致其种植过程中存在困难。

5、包裹苗木防病提高成活率

新栽种的树木,尤其是一些树皮较薄的幼树,应该尽可能地选用草绳和粗帆布等进行包裹,以防止苗木干燥以及晒裂等。同时,包裹树干还可以减少蛀虫,防止其在冬季出现冻伤。但是包裹也可能导致树木在雨季期间过湿而出现各种溃疡病症。在对树木移植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根系的完整,也需要用稻草等进行覆盖,从而提高移栽存活率。

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园林树木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深入地总结与论述,旨在为了确保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管理质量,创造出怡人的园林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技术

 园林工程是指通过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以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休闲空间,其过程包括整理山水、改造地形、辟筑道路、铺装场地、营造建筑、构筑工程设施、绿化栽植等多项内容。

 它从设计到施工阶段,都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

 在环节上园林工程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三个重要环节,虽然设计、施工和养护各有特点,但是一个成功园林作品的实现三个环节并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管理是园林作品中后期的工作,但在合理的设计下,施工和养护的科学性充分体现园林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1 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1.1 施工前准备

 在绿化工程开工之前,要对设计文件和相关的设计要求等情况进行研究。

 在全面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对施工地域查探,深入了解土质、水源、苗木及人力机械等条件,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同时,还应掌握施工季节和天气状况。

 由于树种的不同对外部的环境适应也不同,必须适时安排好工期,抓住有利的施工时机,保证栽种的成活率。

 除了要掌握对栽种的有利季节,还应选择适宜的天气进行栽种。

 为了使苗木减少水分蒸发和根系风干,一般选择阴天或多云风速不大的天气进行栽种。

 在树木栽种之前,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整理地形,种植地块表层要进行翻耙、去除杂物、搂平,整平度和深度要符合设计的要求,翻耕深度要合理,栽植的最低深度应达到国家绿化施工的规范标准。

 在对苗木进行移植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如应选择根系发达、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姿优美的`苗木。

 1.2 绿化工程施工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主要有:定好点、栽好苗、浇好水等“三好”措施,对苗木进行科学的培育管理,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流程操作,保证绿地植物健康成长。

 (1)合理定点。

 行间距的定点应该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将路缘或路肩及临街建筑红线作为基线,以图纸要求的尺寸作为标准在地面确定行距并设置定点,同时用刨小坑和撒石灰的方式为定点位置标上记号。

 在建设小型公园和街头绿地时的定点可以采用测量仪,平面图上应标记好公园、道路、花坛、绿地边界、建筑物以及植物栽种的位置,对于孤立树、装饰性质的树群的定点应明确编号,标明树种的名称、大小和规格。

 (2)科学栽植。

 树木栽植技术的应用对树木的成活率具有重要影响。

 栽植的工序主要有剪冠、修根、栽植。

 剪冠是为了减少树木叶面蒸发失水,让苗木上下水分平衡而进行的人工剪除部分树冠。

 在树木栽植的过程中,必须对栽种的深度进行很好的把握,新植树最佳栽植深度应同苗木原圃深度相同,在进行种植时,可以比原来的痕迹深埋5~10cm。

 同时,还必须强调平直度,所有树木前后左右的排列应上线成行。

 此外,种植后的回填土能否踩实对树木的成活有直接的影响,种植时应分层填土踩实,并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规律来进行回填土踩实。

 (3)控制浇水。

 新植的苗木由于是挖苗移植,会受到一定的损伤,造成根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减弱。

 为了能让树木尽早恢复自身机能,必须对苗木进行适时浇水。

 通常对本年份新植树木的浇水次数应在三次以上,苗木栽植当天浇透水一次,12d后进行第二次浇水,如果遇到春季干旱少雨造成土壤干燥,第二次浇水应该提前,可以在第一遍浇水后的一星期内进行第二次浇水,第三次浇水应在第二次浇水后的20d内。

 如果春旱所延续的时间较长,应该有第四遍浇水。

 保水差的土壤要注意观察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新种植的苗木应视季节降雨量适时补水。

 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从工程竣工到工程移交至少需2年,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2个生长季节,从而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

 2.1 水分管理

 除了在苗木定植后浇定根水外,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还应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在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

 灌溉时要做到适量,必须依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对于养护管理工作量大时,可按照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针叶树可后灌溉的顺序进行。

 另外,在夏季灌溉时要注意避开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正午时段,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4点左右进行灌溉;高温季节还可以选择叶面喷水,但是也要避开炎热的中午时间。

 当养护过程中灌溉过量时或因为下雨导致的种植区积水,则会造成不耐涝植物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在后期养护期间还要根据苗木对水分的敏感程度适当排涝,可以通过培土提高地表径流,也可以通过挖明沟排水但是此方法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

 由于风雨导致苗木的斜歪倒时要及时扶正并培土稳固。

 2.2 施肥管理

 苗木在栽植前一般都根据当地的土壤质量测试进行土壤改良,在种植穴中也会适当添加各种有机肥作为基肥,可以满足苗木一年内营养需求。

 但是当苗木完全恢复生长,进入正常生长状况后,尤其是仍处于青壮年期的苗木生长,为了增强其生长势,仍需每1~2年进行穴施基肥,在进入生长旺盛前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

 对于出现缺素症状的苗木还要施加含该元素的肥料。

 2.3 病虫害防治

 虽然在苗木采购时已经对苗木进行了严格的检疫但是在种植养护期间,由于苗木本身的原因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等,不可避免还会出现病虫害的现象。

 因此,在后期养护期间需要技术人员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绿化苗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虎、介壳虫等,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等,除了药物防治外,还要经常清理枯枝枯叶,修剪杂乱枝条,保持清洁和通风透光。

 对于病虫害严重的植株要及时销毁或移除该种植区,以防传染到其他植株上。

 2.4 整形修剪

 绿化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错落有致,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养护期间要注意苗木树形的管理,树形是通过树木不断的生长和人工不断地修剪而成的。

 要严格依据园林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苗木的生长习性进行整形修剪,绝大多数的植物是在休眠季节进行整形修剪,整形修剪的目的一是为了符合设计理念,二是为了苗木来年的生长更健康,观叶植物发出更多枝叶、观花植物萌发更多的花芽。

 但是对于先花后叶的一些植物如玉兰,花芽则属于夏秋分化型,因此在休眠季节减少对枝条的短截,可以选择在花后进行;对于大多数的阔叶树种绿篱在春、夏、秋季都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修剪,但是用于花灌木栽植的绿篱则最好在花谢后进行。

 对于病虫害枝条要及时的修剪,并销毁。

 对于修剪后造成的较大的伤口要涂抹伤口保护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贯穿整个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过程中的养护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成活,绿化施工结束后的后期养护管理也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韦秀春.关于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相关探讨[J].2012(1)

 [2]吴德智.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科学之友,2010(10)

摘 要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极其重要。本文作者对园林树木的养护与管理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关键词园林树木;养护与管理;应用技术养护管理严格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护”,根据不同园林树木的生长需要和特定要求,及时对树木采取如施肥、灌水、中耕除草、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园艺技术措施。另一方面是“管理”,如看管维护、绿地的清扫保洁等。

 1 园林树木的灌排水

 当土壤内水分含量达10%~15%时,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当土壤内水分含量低于7%时,根系停止生长。但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缺氧,影响根系生长以至死亡。

 1.1 树木灌水与排水的原则

 1.1.1不同气候、不同时期对灌排水的要求不同:树木生长旺期,需水量较大,若遇干旱少雨气候,应加强灌水。雨季雨水过多时应及时进行排水。

 1.1.2不同树种、不同栽植年限对灌排水的要求不同:一般阴性植物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如热带植物。阳性植物对水分要求相对较少。有些树木很耐早,如国槐、刺槐、侧柏、柽柳;有些则耐水淹,如杨、柳。

 观花树种特别是花灌木的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均比一般的树种要多。应注意耐干旱的不一定常干,喜湿的不一定常湿,总之,应根据树种的习性而浇水。

 不同栽植年限灌水次数也不同。新栽植的树木一定要灌3次水,才可保证成活。新植乔木需要连续灌水3-5年,灌木最少5年。对于一般定植多年,正常生长开花的树木,遇上大旱,树木表现迫切需水时,才灌水。

 1.1.3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进行灌排水:灌水和排水根据土壤种类、质地、结构以及肥力等而有所区别。盐碱地要“明水大浇”、“灌耪结合”,最好用河水灌溉。沙地容易漏水,保水力差,灌水次数应当增加,亦可小水勤浇,并施有机肥增加保水保肥性。低洼地也要“小水勤浇”,注意不要积水,并注意排水防碱。较粘重的土壤保水力强,灌水次数和数量应减少,并施有机肥和河沙,增加通透性。

 1.1.4灌水应于施肥、土壤管理等相结合:在全年的栽培养护工作中,灌水应与其他技术措施密切结合,如灌溉与施肥,特别是施化肥前后,应该要浇透水,既可避免肥力过大,影响根系吸收,又可满足树木对水分的正常要求。一般是,施肥前先浇一次水,施肥后次日上午10点左右浇一次大水,施肥后第三天又浇一次水。

 1.2 树木的灌水

 1.2.1 灌水时期

 1.2.1.1 休眠期灌水,在秋冬和早春进行。秋末或冬初的灌水一般称为灌“冻水”防止早春干旱,尤其是对于边缘树种、越冬困难的树种以及幼年树种,浇冻水更为必要。早春灌水,不但有利于新梢和叶片的生长,并有利于开花和座果。早春灌水促使树木健壮生长,是花繁果茂的关键。

 1.2.1.2生长期灌水,可分三次,花前灌水:可在萌芽后结合花前追肥进行,具体时间因地、树种而异;花后灌水:多数树木在花谢后半个月左右进入新梢迅速生长期,如水分不足,新梢生长会受到抑制。果树如此时缺水易引起大量落果。入夏后是树木生长旺期,更应勤灌溉。花芽分化期灌水:树木一般是在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时,花芽开始形态分化。此时也是果实迅速生长期,需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若水不足,会影响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因此,在新梢停止生长前及时而适量的灌水,可促进春梢生长而抑制秋梢生长,有利于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

 1.2.2 灌水量

 适宜的灌水量一般以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标准。但灌水量与树种、品种、砧木以及不同的土质、气候条件、植株大小、生长状况等有关。应观不同情况而定。耐旱树种如松类,灌水量可少些;不耐旱树种如水杉、柏类等,灌水量应相对大些。在盐碱土地区,灌水量每次不宜过多,灌水浸润土壤深度不要与地下水位相接,以防返碱和返盐。土壤质量轻、保水肥力差的,也不宜大水灌溉,否则会造成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使土壤逐渐贫瘠。灌水时切忌表土打湿而底土干燥。一般已达花龄的乔不,大多应浇水令其渗透到80-lOOcm深处。

 1.2.3 灌水质量要求

 灌水堰应开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不可开的太深以免伤根。堰壁培土要紧实以免伤根及被水冲坏,堰底地面要平坦,保证持水均匀。灌水要水量足、灌的匀。水渗透后及时封堰中耕,切断土壤的毛细管,防止水分很快蒸发;夏季早晚进行灌溉,冬季可于中午前后进行。

 1.3 树木的排水

 树木根系周围水太多会引起缺氧,抑制根系呼吸,使根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在雨季雨水较大时应及时排水,特别是对耐水力差的树种,更应注意排水。排水方式主要有:地表径流,将地面整成一定的坡度,保证雨水能从地面顺畅的流到河、湖、下水道而排走。一般绿地常用,地面坡度一般掌握在0.1%~0.3%,不要留下坑洼死角。明沟排水,在地表挖明沟,将低洼处的积水引到出水处,适于大雨后抢排积水或地势高低不平不易实现地表径流的绿地,明沟宽窄视水情而定,沟底坡度一般为0.2%~0.5%较好。暗沟排水,在地下埋设管道或砌筑暗沟将低洼处的积水引出,可保持地势整齐,便利交通,节约用地,但造价较高。

 2 园林树木的施肥

 2.1 土壤施肥,一般土壤施肥深度应在20~50cm左右。施肥的深度与范围还应随树木的年龄增加而加大。肥料种类与施肥深度有关,如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在浅层施肥时可随灌溉或雨水渗入深层,易被土壤吸附固定,充分发挥肥效。

 基肥一般采用迟效性的有机肥,需较长时期的腐熟分解,并要求一定的土壤湿度,应深施。追肥一般以速性化肥为主,易流失,宜深施。

 施基肥的常用方法有:

 2.1.1 环状沟施肥法:秋冬季树木休眠期,在树冠投影的外缘,挖30~40cm宽的环状沟,沟深依树种、树龄、根系分布深度及土壤质地而定。一般沟深20—50cm。将肥料均匀撒在沟内,然后填土平沟。此法施肥的优点是,肥料与树木的吸收根接近,易被根系吸收利用。缺点是受肥面积小,挖沟时会损伤部分根系。

 2.1.2 放射状沟施肥法:以树木为中心,向外挖4~6条渐远渐深的沟,沟长稍超出树冠正投影线外缘,将肥料施入沟内覆土踏实。这种方法伤根少,树冠投影圈内的内膛根也能着肥。

 2.1.3 穴肥:在树冠正投影线的外缘,挖掘单个的洞穴,将肥施入后上面覆土踏实与地面平。此法操作简单省工。

 2.2追肥,在树木生长季节,根据需要施加速效肥料,促使树木生长的措施,称追肥或补肥。在施肥时,将肥料配成溶液状喷洒在树木的枝叶上,营养元素由气孔和皮孔进入植物,供树木利用的方法称为根外追肥。园林树木施追肥,因卫生及观瞻原因,一般都用化肥或菌肥,不用粪稀等有机肥。追肥常用方法有两种。

 2.2.1 根施法,按规定的施肥量用穴施法把肥料埋于地表下lOcm处,或结合灌水将肥料施于灌水堰内,由树根利用。

 2.2.2 根外施肥,按规定的稀释比例,将肥料兑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施以树叶上,由地上部分直接吸收利用,也可以结合除虫打药混合喷施。

 2.2.3 注意事项:有机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施肥后,尤其是追肥后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透,防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对树根不利;根外追肥最好傍晚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

 3 结束语

 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既要把握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适应性、保证树木健康的原则,又要根据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特点和树木的生长状况与功能要求,实行科学的养护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哲金.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2]冯月平.园林情物养护管理的基本方法[J].当代建没.2005(5).

 [3]王佩哲.城市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J].内蒙古林业.2008(3).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