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水的来源是什么?
油田注水用水量很大,假如一个油田日产油1万吨,这些油在地下占的孔隙体积大约是1万多立方米,那么,为了保证油田稳产一般就要日注1万多吨水,才能保证油层压力平衡。随着开发时间延长,由于流体对孔隙的冲刷,油层中的孔隙通道会发生变化,这时部分注入水会无效循环,注水量还要逐渐增加。同样日产1万吨石油,到后期就可能需要日注水几万立方米。由此推算,1年的用水量,10年、20年的用水量就是个非常大的数字。因此,注入水的水源是否稳定、有无保证长期供应的能力是个不小的难题。
注入水的水源,从大的方面说,可以是淡水或海水,也可以是油田开发中随原油产出的水。淡水水源可以是江、河、湖、泉水或浅层地下井水。因为淡水资源匮乏,地面水又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加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地面水水源很不稳定。况且地面水水中杂质和各种细菌含量较高,净化的成本也高,一般油田都尽量不用其作为主要水源。
目前多数油田注水用水都是打一些水源井,有浅井和深井,浅井是淡水,一般很少用。深井地层水可能是淡水,也可能是高矿化度水。就油田注水用水来说要比地面水清洁得多。
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用海水,近海或海上油田多以海水作为注入水。但因高含氧和盐,腐蚀性强,净化处理和防腐问题也会增加注水的成本。
油田开发初期,注入的水多以上述各类水源为主。在油田开发中、后期,注入的水或地层原有的水随原油大量产出,可将这些水进行油水分离、净化处理(俗称污水)后作为注水的主要水源,既做到了重复利用,又防止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井水或海水只作为不足部分的补充。
油田含油废水处理方法有哪些
是的,美国在科威特确实有油田。科威特是一个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油田。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科威特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在全球石油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威特的石油产业始于20世纪初,自那时以来,该国依靠石油出口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许多国际石油公司,包括美国的石油公司,与科威特合作开发和生产石油资源。这些油田是科威特经济的支柱,对全球石油市场也具有重要影响力。总而言之,美国在科威特拥有利益,并参与了科威特的油田开发和生产。所以,美国在科威特确实有油田。
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
(1)浮上油,油滴粒径大于100μ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微米,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60~80%。
(2)分散油.油滴粒径介于10一100μm之间,悬浮于水中。
(3)乳化油,油滴粒径小于10μm,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4)溶解油,油类溶解于水中的状态。
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石油和焦油。由于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中含油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废水,含油量约为150一1000mg/L,焦化废水中焦油含量约为500一800mg/L,煤气发生站排出废水中的焦油含量可达2000一3000mg/L。因此,含油废水的治理应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处理效率为60%一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一200mg/L;废水中的乳化油和分散油较难处理,故应防止或减轻乳化现象。方法之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注意减轻废水中油的乳化;其二,是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用泵提升废水的次数、以免增加乳化程度。处理方法通常采用气浮法和破乳法。
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会造成浪费;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堵塞土壤空隙,妨碍农作物生长。
含油废水的处理应首先考虑回收油类物质,并充分利用经过处理的水资源。因此,含油废水的处理可首先利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隔油池适用于分离废水中颗粒较大的油品,处理效率为60~80%,出水中含油量约为100~200毫克/升。废水中的细小油珠和乳化油则很难去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