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西瓜是哪里的
东台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特定产于江苏省东台市境内的西瓜,谓之“东台西瓜”
东台西瓜(1张)东台于2008年通过中国园艺学会西瓜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西瓜之乡”。
“东台西瓜”商标已经获准国家商标局注册,是第一个突破了农产品产地证明商标空白,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准具有地理标志的国家注册的瓜类产品。
“东台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特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十分畅销,甜透大江南北。
“东台西瓜”是真正的无公害西瓜、绿色西瓜、有机西瓜。
“东台西瓜”目前供应市场的绝大部分为小果型西瓜,一般单重为1.5~2.0KG,有晶黄果肉和鲜红瓜瓤两种类型,种子特小,外皮淡绿青色条纹。
晶黄果肉型“东台西瓜”:分特小凤、特小兰等品种,口感细腻、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
鲜红瓜瓤型“东台西瓜”:一般品种为早春红玉品种,糖度高、纤维少,更以其甘甜多汁、营养丰富。
“东台西瓜”:产品质量过硬。普遍采用大棚多层覆盖保护地栽培,病虫害发生轻,注重施用有机肥料和钾肥,其产品经审定取得了省级无公害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质标志,达到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要求。
包装精美别致。小果型西瓜既是人们消费食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经营者十分注重内在质量和箱型设计,坚持规格分级套网罩,分品种定量包装,以赢得消费者的称心满意。
东台西瓜年供货量60万吨,供货季节4-10月。
“东台西瓜”成为一个知名品牌。东台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特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十分畅销,甜透大江南北。近年来,东台西瓜相继创出无公害西瓜、绿色西瓜、有机西瓜,现又提升到原产地西瓜,品牌更响了,名气更大了,这是东台市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又一喜人成绩。
形成了西瓜产业板块。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东台西瓜面积每年以1万多亩速度递增,全市有20万亩西瓜,总产达到60多万吨,销售收入近8亿元,亩均收入3800元,西瓜产业已成为东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现西瓜种植规模已超过全市蔬菜瓜果总面积的1/5,超过全省大棚西瓜种植面积的1/4,规模优势愈发显现。地域上主要分布于范公堤东10多个乡镇及农场,其中三仓镇是西瓜中心区。该镇官苴村是个“西瓜村”,瓜农有528户,占总农户数的95%以上;常年种植本村的大棚西瓜32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到外地承包种瓜1万多亩,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大户周增斌种了250亩瓜,2005年纯收益50多万元。
市场半径越来越宽。“东台西瓜”的品牌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销衔接机制,主要销地是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近两年又陆续打入了南昌、武汉、福州等地,市场半径不断扩大。在销售方式上,过去主要是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去推介、展销,后来主动把大城市的市场负责人请来考察,与其签订销售协议,现在已经转变为大市场拿着订单到东台来要货。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东台活跃着一支二、三千人的西瓜经纪人队伍。他们直接到瓜棚边收购,瓜农们不要出门就可把西瓜卖个好价钱。三仓镇经纪人王青2004年投资60多万元,办起了瓜果批发市场,把市场办到了瓜田旁。为促进销售,东台市还成立了西瓜产销协会,成员由30亩以上瓜农和经纪人组成,连接全市1万多瓜农,兴办了“中华西瓜网”,为瓜农提供了一个进入市场的平台。
走高效农业规模化之路。“东台西瓜”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把“东台西瓜”的产业水平做得更高,让更多的农民从西瓜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东台人很有信心,也有扎实的措施。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全市西瓜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主要措施是,发挥特色产品、区域种植、优质安全优势,优化生态环境,增加设施投入,健全产业链,加速产业化。生产上的主攻方向是不断推进西瓜品种更新,继续扩大双层大棚普及示范,完善滴灌等配套技术;经营上的主攻方向是用足用好“东台西瓜”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同时为经纪人营造宽松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好西瓜产销协会、瓜果批发市场等载体作用,提高瓜
西瓜照片(2张)农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
据悉,东台市是全国闻名的“西瓜之乡”,是江苏省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三仓、_港、四灶等10多个镇西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1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
根据上述中国西瓜的实际分布状况,结合各地现有的西瓜露地栽培技术和品种特点,对照《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可将中国的西瓜栽培区域划分为3个栽培大区,7个栽培区,1个栽培特区(图22-2)。
图22-2 中国西瓜的栽培区域图
(1)北方半干旱栽培大区 统称北方大区,该区包括淮河以北、西北干燥区以东的华北、东北全部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该区又分2个栽培区。
①华北暖温带半干旱栽培区。通称华北区,该区包括冀、鲁、豫、晋、陕、京、津大部和苏北、皖北、辽南、陇东等地。该区内西瓜产量比较高而稳定,质量也好,属于中国西瓜适宜栽培地区,也是当前西瓜面积最大的栽培区,同时由于春季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快,日照充足,故又是目前保护地西瓜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今后,从合理调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潜力来看,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②东北温带半干旱栽培区。通称东北区,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及冀北、晋北等部分地区。该区西瓜生产的特点:一是生长季节晚,其播种期约比华北区晚15~20d;二是该区尤其是北部的黑龙江等省的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具有较强的耐旱、保墒能力;三是由于地多、人少、土肥,一般瓜田管理比较粗放;四是西瓜成熟上市较晚,若南运外调可发挥地区优势,补充该区以南各栽培区西瓜市场的不足。
(2)西北干燥栽培大区 统称西北大区,该区包括新疆、宁夏,甘肃省大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等地。该区又分2个栽培区。
①西部灌溉栽培区。该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必须进行多次灌溉,才能确保西瓜正常生育,这是该区西瓜栽培的主要特点。所产之西瓜,产量高、品质好,是中国西瓜生产的最适宜地区,也是籽用西瓜的最大集中产区,同时,因为雨水少、空气干燥,所以又是西瓜种子的天然贮藏库和良种繁育的最佳地区。
②东部干旱栽培区。该区包括甘肃中部地区与兰州市附近、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宁夏银川平原以及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地区。由于西瓜旱地栽培比较困难,因此在西瓜生长期必须进行适当补充灌溉。兰州一带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独特的砂(石)田栽培,有效地解决了低温缺水影响,在旱地上种出了优质西瓜。
(3)南方多湿栽培大区 通称南方大区,该区包括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全部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湿润气候。本区又分3个栽培区。
①长江中下游梅雨栽培区。该区包括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和淮河以南的江苏、安徽等省以及河南省南部部分地区,陕西省汉中地区等。该区在“梅雨”期通常光照差、气温低、湿度大,不利于西瓜开花坐果,也易于造成植株徒长和感病,但年际有一定差别。该区西瓜栽培的特点是多为深沟高畦种植,全部采用提早育苗等早熟措施,使花期提前以达到“带瓜入梅”和稳产的目的。该区种植西瓜的历史比较悠久,是南方主要的传统西瓜产区,西瓜上市盛期正值伏旱夏季,市场对西瓜的需求量大,同时该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②华南热带多作栽培区。通称华南区。该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元谋、元江等地区亦可纳入该区范围。一般一年种植二季西瓜,由于该区内的雨水较多,病害较重,西瓜生产常受较大威胁,故稳产性较差。地处该区南缘的海南省和台湾省南部地区及滇南西双版纳一带,四季暖热,有天然大温室之称,冬暖干旱,适于种植西瓜,每年1~4月内地市场供应的西瓜均为海南生产,同时海南省的南部地区和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也是中国西瓜加代南育南繁最适宜的地区。
③西南湿润栽培区。通称西南区。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省大部。西瓜生长季节常由于雨水较多,阴雾连绵,光照不足,西瓜产量不很稳定,因此栽培面积较小,且主要分布在生态条件较好的暖热平原谷地一带。
(4)青藏高寒栽培特区 该区包括西藏、青海省大部和四川省西北部。属高原气候。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无夏季,有效积温不足,因此,除个别低洼暖热谷地外,一般西瓜均不能进行露地栽培,基本上属于中国西瓜栽培的空白地区。只有采用保护地才能种植西瓜。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西瓜栽培区之间在气候条件、栽培技术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各具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西瓜产销上,各栽培区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