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我国古典园林分为哪几个时期以及特点是什么?

一、生成期(相当于先秦、两汉)

我国古典园林分为哪几个时期以及特点是什么?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初步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园林艺术兼融儒、道、玄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的基础。

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概况、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

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的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它一开始即出现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另一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表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之中,大内御苑居于都城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关系。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五代)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了。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4、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诗画情趣特点开始形成。

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汉、唐的闳放风度,但却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的完全成熟的境界。

1、这个时期园林的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

2、文人广泛地参与造园,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积累,再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刊行于世。

3、随着佛教禅宗传入日本,中国的造园艺术继唐代以后再度影响日本,促成了盛极一时的禅宗园林,如书院造庭院、枯山水以及茶庭等的相继兴起。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至清末)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退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僵化,已多少丧失了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

2、民间的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并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

3、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4、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没有出现像上个时期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

5、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

扩展资料

园林分类:按占有者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百度百科-古典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呢?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也是风景园林最本质的特征。中国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以山水为依托,以植被为装饰,利用山、水和植物的材料。经过人工的改造、调整、加工、切割,它们呈现出一种精炼概括的自然和典型的自然,呈现出一种既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象。

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有哪些?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独树一帜,成就斐然。它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世界艺术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的造园技术受到西方国家的称赞和模仿,这引起了一场中国园林热在西方国家。

中国美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实现了虽然它是人为的,但它是自然的。它深谙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创造的艺术瑰宝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一个民族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伟大事业。

3.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深沉含蓄的美

1.

东亚的含蓄古典园林主要是中国的,包括日本和韩国的建筑。东亚古典园林和西方最大的区别和特点就是东亚园林很含蓄。无论是园林的建筑,还是氛围,都透露着一种平和从容的意境。

2.

所有以中国为自然景观的古典园林都有相同的特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即使是依山傍水,他们园林中的建筑也丝毫不会破坏意境。

3.

注意情绪。东亚的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小家碧玉,装饰元素少,多为自然造型。

4.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呢

古典园林是指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如改变地形(或进一步造山、堆石、治水)、植树种花、建筑、布置园路等,在一定区域内营造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区域。中国美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的艺术奇迹和园艺技术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称赞和模仿。中国园林热已经在西方国家掀起。中国造园艺术追求自然的境界,是审美旨趣的终极和最高目的:虽然是人做的,但是很完美。

5.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有四个主要特点:

1.向大自然学习

造园艺术中师法自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布局和组合要自然。景观元素与山、水、假山的组合应符合自然界景观形成的客观规律。第二,每一个景观中元素的形象组合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如水池的自然曲折,跌宕起伏。

2.融入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各种方法分隔空间,其中建筑主要用于围合和分隔空间。空间分隔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形式与精神、景观与情感、意义与环境、虚与实、动与静等关系。将园林空间与自然空间融为一体。比如漏窗的使用,可以使空间流畅,视觉顺畅,所以两者不断分离,在空间中起到相互渗透的作用。

3.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有山有水,有厅、廊、亭、阁、楼、台、亭、阁、酒楼、船、墙等建筑。所有的建筑在形状和精神上都与天空和地下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花园的所有部分都自然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使花园的整体环境更好

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中国文化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是其具有永恒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6.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意义

自然背景:

1,南北方稳定的气候特征,如南方多雨潮湿,北方四季分明,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3,植物特征。

人文背景:

1、封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历代对园林建设的重视和投入,3、封建官僚体制下,南方的私家园林多由失意文人建造,4、中国的影响s传统文化(可以自己拓展,结合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呢英文

一、万里长城二。桂林山水2。三。杭州西湖四。北京故宫诉苏州植物园纠纷案。安徽黄山第七、长江三峡第八、台湾日月潭第九、承德避暑山庄第十、秦陵秦陵秦俑

8.中国古典园林与其他艺术的共性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中国古典园林内涵丰富,意境独特。她高超的园艺风格曾令世界惊叹。从欣赏、总结和实践的角度,我们发现中国美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造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景观元素。通过巧妙的造景手法,如抑制、添加、剪裁、搭配、框定、缺失、定点、借用景观等,设计出了景观。

1.你的树依山傍水,以花著称,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景观和建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品。常用的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莲、月季、春、牡丹等。而它们的选择和种植一般都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主人的气质有关。中里水也是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其趣味性。花园里的水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湖泊、池塘、河流、小溪、溪流、泉水和瀑布。在园林中,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形的具体情况,自然引导,通过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达到目的。它的形状是在河对岸的追求中实现的。振庭在《长物志》详细阐述了水的管理,特别是对宽池、小池和瀑布的管理。的确,风景的形状是花园的主要框架。所以有人认为园林有山,正如人有骨;花园有水,就像人有血一样。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

中国园林是集天下名山、名胜于一身,经过取舍高度概括和提炼而成的。虽然它是基于自然而不是纯天然的模仿,但它有一个新颖的构思。一座高峰展现出来,太美一勺,是江湖万里的精神境界。这种经过艺术加工获得的艺术美,充满了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诗画或触摸风景的美好灵感。

3.造景含蓄,耐人寻味,又有点启发。

中国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含蓄,一山一石引人入胜。美女越看越像;大厅是有点开明的;亭子牌匾成了欣赏风景的指示。再比如《拙政园s花园,你在那里。虽然没有莲花风,但是你也感受到了里面的风,让你思考。再比如拙政园西边的迷亭这座花园只有一两把椅子,但是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帮助下。你和谁坐在一起?明月吹我会在感受诗人的同时萌发一种高雅的情调和情趣古代的孤独情绪。

9.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说到建筑艺术,当然可以不要忽视园林的形状,尤其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中国的园林被称为世界花园之母、和t

中国很早就有了园林,我们的祖先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造园活动。花园最初的形式是花园,只供皇帝和贵族狩猎和享受。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春秋时期,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群的山水,包括土墩、池塘或梯田。到这个时候,花园的要素已经基本具备,和原来的花园不一样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转折点s花园开发。随着佛教的传入和老庄的流行的哲学,园林已转向崇尚自然。中国s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大自然的自然景观为主旋律,布局自由;假山、假池、假泽浑然一体,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的世界观。唐宋时期,园林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和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他们将诗画融入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使园林建筑不仅是工匠的杰作,也是文人的杰作,使园林的人文景观脱颖而出。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元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造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石刻。要表现自然,造山是造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秦汉上林苑,用太爷池挖的土,建成岛状,象征东海圣山,开创了人造山建筑的先河。现有拙政园苏州的御花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期的造山杰作。

无论什么样的花园,水是最有活力的因素,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园林必须挖池引水。古代园林治水一般有三种方式:盖、隔、破。就是用建筑和绿化掩盖曲折的池岸。或隔或跨水面而建,或有水上漂浮长廊,或曲折石桥,或涉水点踩石。如《园治》中所述。如果排水是无止境的,桥将在断裂处建桥。即使水面很小的时候,(如清泉池)也可以背靠岩石,有细竹野藤和红鲱鱼藻类。所以,虽然是水坑,却能让人感受到山野的风。

植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花木就像山的头发,水景没有花木就没有美。自然园林刻意表现自然美,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体态之美,树冠之形,枝干之密直,树皮之质感,都追求自然美。第二种颜色是美丽的,红色的枫叶,绿色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努力保持园内一年四季的自然色彩。说起三味,要求植物清雅恬静,不能太浓,有娇嫩之嫌;它可以不要太轻,而且它这太难停止了。四境界,花草树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烘托作用,往往与园林主人的精神境界有关。比如竹子象征个人的纯洁,松柏象征力量和长寿,荷花象征清廉,兰花象征隐居和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和富贵。

中国古代园林用各种方法划分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主要方法是利用各种建筑。比如漏窗的使用,可以让空间既不显得无边无际,也不妨碍视觉的流畅性。透过漏窗望去,玲珑剔透。

饰品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审美价值;透过漏窗,绿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云飞远,产生了一种深邃广阔的空间境界和情趣。花园通常有大厅,走廊,亭子,建筑物和露台。人工洞穴和石阶都显示出自然美。所有的建筑,其造型和精神都与天地等自然环境相一致,同时又使园林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使园林体现出自然、淡泊、宁静、含蓄的艺术特色,收到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民族文化的地方。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点,也是艺术生命力永恒的根本原因。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s园和沧浪园。它们都是园林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它们,你可以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力,并发现中国的深层含义古典文化。

:10.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有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美国古典园林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和切割自然中的景观元素,从而表现出简洁和概括的自然和典型的自然。这是中国的主要思想古典园林创作。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在中国s古典园林,无论建筑多少,无论其性质和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树三大造园要素有机组织,突出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积极一面,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3.富有诗意。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花园可以静态或者动态,所以园林是时空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一直注重诗画,注重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运用。园林的构思、立意、布局都包含艺术主题。游园如读一首酣畅淋漓的诗,仿佛身临其境。

4.注意意境的表达。意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艺术创作与欣赏。意,即主观的想法、感受和境遇,即客观的生活场景。意境来源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也就是说,意大利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理念融入到客观的生活场景中,从而引发欣赏者的联想和共鸣情绪。中国中国的诗和画都强调意境,所以中国的诗化古典园林也重视意境的表达。

以上四个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流派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