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的来历和作用
多肉植物大多原产南、北美洲,包括美洲大陆及邻近海岛,欧洲一些航海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是最早开始对仙人掌类植物进行栽培和研究的。我国近几年引进的仙人掌类植物逐渐增多,但是对仙人掌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还只是在起步阶段。
仙人掌植物在国外的研究及应用
全世界仙人掌植物共约2000余种,它们都属于高等植物。1496年哥伦布的船队在第二次远航美洲返回西班牙后,带回了从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采集的仙人掌类植物,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有关仙人掌最早的记录。据考证,欧洲最早刊登仙人掌类植物资料的是西班牙,1535年《新西班牙植物之历史》上刊登了一幅仙人掌类植物的版画。17世纪植物学家已经对仙人掌类植物进行了植物学上的分类研究。
最初只有贵族对仙人掌感兴趣,后来中产阶级也有机会接触到仙人掌。1892年德国的仙人掌团体形成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多肉植物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识,但也造成了原产地大量植物品种的流失,最终1973年在华盛顿通过了"仙人掌原产地种类保护法",使原产地的植物品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今天每一位多肉植物爱好者都能从庞大的园艺供应体系得到自己喜欢的稀有品种。在美国、欧洲,世界各地爱好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多肉植物俱乐部",这群有共同爱好的人们的活动包括种植多肉植物、看植物幻灯、交换品种、旅行去购买多肉植物、发表最新发现、分享多肉植物的生长和养护经验、保护自然界的植物。随着网络的发展,多肉植物爱好者们也将俱乐部发展到网上,如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家都有专业的多肉植物网站,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们都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的商业及品种信息。
世界上也有相当一批专门从事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研究的植物学家,其中有德国植物学家Werner Rauh,其着作有《马达加斯的多肉植物》,其中详尽地描述了生长在马达加斯加的棒糙树、芦荟等植物的特点及习性,向世人展示了原产马达加斯加奇特的多肉植物。还有南非的植物学家Gideon F. Smith,其着作有《世界上的番杏科植物》,其中详尽地介绍了原产南非的番杏科植物的特点及养护方法。
多肉植物的种植已经进入工厂化阶段,可以像普通的鲜花一样大批量生产,组培苗、扦插苗在花卉的世界交易中占了一定的比例,人们可以从世界花卉市场上购买到品质、规格相同的仙人球,世界各地已经有大量苗圃生产与多肉植物有关的产品,人们可以购买到成批最的多肉植物品种,小到只有几厘米大的松露玉,大到五米高重达数吨的巨人柱,通过互联网的订购、飞机的运输,人们可以轻易获得大量这些奇特而珍贵的植物。
仙人掌植物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
我国不是仙人掌的原产国,虽然在海南、云南、四川有少量仙人掌分布,但是品种单一,只有仙人掌属的仙人掌,其观赏价值及商业价值较低,多肉植物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当时只是在沿海的个别城市有人栽培,如厦门、广州等地,只有那些与国外有交往的人们通过亲戚朋友从国外少量地带回几株,普通人是很难一见的,多肉植物成为有钱人专有的爱好。多肉植物的普及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的,尤其是近几年,一度掀起了多肉植物热。全国大大小小的花卉市场都可以见到仙人球的身影,品种也日见增多,多肉植物爱好者们也有机会拥有自己向往已久的品种了。
国内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已经成立了多肉植物协会。多肉植物种植业和多肉的爱好者们有了交流的地方。国内互联网上的多肉论坛也逐渐增多,多肉联萌也是因此应运而生的,爱好者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近几年国内几大植物园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观赏需求,也不断增加了对仙人掌的搜集。北京市植物园、厦门植物园、上海植物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是我国的仙人掌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从韩国进口绯牡丹,从日本进口杂交的品种球,从美国进口仙人掌品种球。国内虽然有一些人在种植多肉植物,但是其规模和品质还很难和国外相比较,仙人掌植物的定名也主要依靠引用日本出版的相关书籍。在新品种的选育、培育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PS:这是比较早期的文章,现如今,景天大热,从韩国美国荷兰进口的是大量的景天科多肉,从日本进口的除了品种球还有十二卷。
花卉种植技术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有花卉生产企业因其管理制度的僵化会逐渐退出市场,以农民为主的小花圃也会因成本问题被逐渐淘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将不复存在。在正常的经济状况下,产品价格的定价权是由成本最低者所决定的。因此集人才、技术、现代化设施和高水平营销管理于一身的现代化企业,将成为花卉苗木生产的主流。从整体上看,未来花卉生产企业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总体水平高的企业规模会加大。能集约化生产的花卉品种价格会呈下降趋势,主要依托人工操作生产的盆景类苗木价格会相对上升,企业的利润会趋于合理。短期内优质种子还会完全依靠国外生产,精品种子的国产化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北京作为一个花卉主要聚散地的区域地位不会被动摇;山东青州的花卉业未来的市场地位有可能不断下降;广州作为一个观叶植物的主产区因为气候和交通的原因,规模会逐渐加大,有可能成为供应全球市场的一个观叶植物生产基地;云南鲜切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将有所削弱。种苗的工厂化培育会是花卉种苗生产的主流,精细化数字化的生产管理会完全代替以前模糊的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传统的小跨径的日光温室和现代化联栋温室会被淘汰或者逐渐退出市场,在北方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既能机械化集约生产又能节省能源的大跨径的日光温室,山东青州现在的新型日光温室会成为北方温室的一个样板。除制种外,花卉行业各方面水平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的差距也会减少。花卉对人们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花卉应用对社会群体情绪影响作用的研究将会成为花卉业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被社会和国家所重视。在这一方面会有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出现。花卉不再是人民生活的奢侈品,而会成为生活中的日常消费品。
花卉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人为的生硬的将这个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分析,确实不合时宜,也不科学。但为了能了解花卉业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只能粗略地按着情况发展的状况大致断开,分成几个阶段来加以分析说明,才能使大家明了花卉业在建国后是如何连续跳跃式发展的,从而给从业者提供这样一个认识:花卉苗木业发展得太快,如果囿于已有的经验和认识,不思进取,你将会很快地落后于现实,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折戟沉沙,让位于不断进取的后来者。而对花卉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为广大的从业者指出一个方向作为参考,能够感到不能追上未来行业发展进程的从业者,及时寻找一个退出或者转行的时机,免的到时候没有了退路,陷于恶性竞争的漩涡难以自拔,给个人、国家、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以此为鉴,及早确立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上所述,是本人个人见解,囿于学识,难免偏颇。抛砖引玉,力争使广大从事花卉业的业者看到本文后对花卉业的未来发展有所思索。
温室可以为花卉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现代化大型温室的应用,使花卉的工厂化生产得以快速发展。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花卉 种植 技术,一起来看看。
花卉种植技术
(一)土壤条件和土地整理
1.土壤条件种植鲜切花,应详细了解和测定:
(1)质地 粗细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就形成了不同的土质,称为土壤质地。砂土、壤土和粘土,就是根据粗细不同的土粒各占的百分比来决定的。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壤土较好。
(2)容重 (又称假比重) 系指单位体积内(包括孔隙)土壤或介质的干物重。常用的单位是g/cm3,吨/m3。 常见范围:田间1.25~1.50g/cm3;容器0.50~0.75g/cm3(较大型);容器0.15~0.50g/cm3(较小型)容重大,土壤紧密,少团聚体,透气性差。容重小,土壤松散,保水性差。
(3)持水量 指土壤在排去重力水后所能保持的水分含量。用水分占干重或体积百分数表示。田间用质量百分数: 25%为宜。容器栽培用体积百分数: 5 %~30%为宜。
(4)孔隙度 重力水排掉后所留下的大孔隙,这就是非毛细管孔隙或称之为通气孔隙。通常要维持通气孔隙在5%~30%。过高,持水量低,干燥过快。过低,土壤含氧量不足。
(5)酸碱度 指土壤溶液的酸碱程度,和灌溉水一样用pH值表示。大多数观赏植物生长的pH范围是5.5~6.5。
土壤性质 pH值 适合的花卉种类 强酸性土壤 4.5-5.5 凤尾蕨、山茶、杜鹃、凤梨、彩叶草等 弱酸性土壤 5.5-6.5 桂花、朱顶红、倒挂金钟、仙客来、万寿菊、波斯菊等、月季 中性土壤 6.5-7.5 郁金香、水仙、秋海棠、文竹、勿忘草、金鱼草、紫罗兰等 偏碱性土壤 7.0-8.0 石竹、大理花、仙人掌类、 强碱性土壤 大于8.5 极少(柽柳、沙枣、枸杞 )
(6)土壤含盐量和电导度(EC) 将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使其中的盐类尽可能溶解出来,然后测定水溶液的EC值,就可以比较土壤的盐类浓度。电导度(EC)是表示各种离子的总量,和硝态氮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可由EC值来推断土壤或介质中氮素含量,从而作为是否需要施用氮肥的参考。不同花卉种类以及生育时期的差别,适宜的EC值也有些不同。根据日本报道,土1∶水2的情况下,香石竹0.5~1.0,菊花0.5~0.7,月季0.4~0.8ms/cm为宜。
2.土地整理 对深根系花卉,如切花月季等木本切花,土地耕翻应深一些,对于浅根系花卉,如菊花、香石竹、非洲菊等,根的伸展主要在表土层内,土地翻耕宜稍浅。
3.种植畦:平畦和高畦二种形式。一般喜湿润或对水分不甚敏感的切花和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土地做成平畦;而不耐湿涝、喜干爽环境的切花或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地做成高畦。
4.土壤消毒灭菌:蒸汽或化学消毒。 切花生产中,为免遭病、虫、菌的侵害,在定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全面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幼虫、致病菌和杂草。常用 方法 :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二)种苗和生产苗准备
由于切花生产要求较快的生产周期,较高的单位产量,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切花种苗和生产用苗都有较高的要求,一般应是组培生产的无菌苗。
生产苗可根据不同的花卉种类采取不同的繁殖方法,如切花菊的扦插繁殖、唐菖蒲的分球繁殖、切花月季的芽接繁殖、非洲菊的分株繁殖等都可繁育出高质量的生产用苗。只有高质量的种苗才能确保切花产品的质量,达到切花生产的要求。
(三)切花的采收、保鲜处理
1.采收:一般根据切花种类和距市场远近确定采收适期。在能保证花蕾正常开放,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在花蕾期采收。一天之中适宜的采收时间为清晨或傍晚,需包装和长途运输的宜在中午进行。
2.采后调理:水中浸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的细胞膨压。
3.预处理:糖、杀菌剂、硫代硫酸银短期浸泡处理花茎基部10分钟~4小时不等。
4.预冷:0~1℃。水冷、气冷、真空预冷
冷库冷却等方法,去除田间热。
5.开花保鲜液:切花采收后,为了确保切花质量,延长插花寿命,需进行保鲜处理,即采切后,立即浸蘸保鲜液。保鲜液作用:能使花朵增大、花色艳丽,叶片鲜绿,茎枝挺拔,明显提高切花品质和商品价值,延长贮藏、运输期,延长货架寿命和瓶插时间,一般比不处理的切花延长保鲜期2~3倍。 保鲜液主要成分:水、糖、杀菌剂、无机盐、有机酸、乙烯抑制剂或拮抗剂以及植物生长激素等组成。
保鲜液种类
种类 作用 成分
预处保鲜液 切花采切分级以后,在贮藏、运输或瓶插前,进行预处理的保鲜液。 糖、杀菌剂、以及乙烯抑制剂或拮抗剂等
开花保鲜液 促进蕾期采切的切花开花的一种保鲜液 糖、杀菌剂和植物生长激素等
瓶插保鲜液 延长瓶插寿命
花的生长过程
花形成的时期(或称为花芽的分化时期)和方式是由植物内在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植物只有完成营养生长,并在某种外界环境下,达到一定的生殖阶段时,才能成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能否成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所决定,许多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变化(光周期)和温度有一定的需要范围,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入生殖时期(见光周期现象)。
在顶端诱发成花的时候,原来营养茎端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细胞质明显的变得浓厚,原来具有的大液泡,分散成为许多小液泡。其他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数目大为增加,细胞的呼吸作用增强。以后,小液泡又明显增多变大,并伴有细胞核的增大,核仁的体积也显著增加。在这种增大的细胞核内,分散的染色体和浓缩的染色质的比率,在诱发的分生组织要比营养茎端上的高。
这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内,RNA合成加速,随着新的核糖体的形成,总蛋白质数量也增加。另外,早期随着成花因素的刺激,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十分旺盛,有丝分裂指数骤然升高。
诱发期后,也激起了DNA的合成和进一步的有丝分裂活动。这样,细胞的数量大为增多,从而发生出花原基。上述这一发生过程,也就是通常指的花形态发生时期。成花的分生组织的发生 顶端分生组织在进入到生殖时期后,有相当明显的形态改变。这些变化与营养阶段无限生长的停止和各种方式产生侧生附属器有密切关系。在营养生长时期,顶端分生组织在新的叶间隔期开始以前,向上生长和增宽。相反,在花发育时,顶端分生组织随着花器官的连续发生,面积逐渐减少。有些花在心皮发生以后,还存留一些数量的顶端分生组织,但是停止了活动,而有的植物,则是由顶端分生组织的顶端部分产生心皮。根据花的不同类型,花器官可成螺旋顺序向顶端发生;或者某一种器官(例如花瓣),在同一水平上形成一轮或两轮,然后另一器官如雄蕊群,紧接着发生。
花卉种植技术相关 文章 :
1. 常见几种花卉种植技术
2. 大棚冬天花卉种植技术
3. 我国花卉种植的前景如何
4. 适合秋天种的花有哪些
5. 种植花卉所需要的基本工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