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世界之最”?

1.世界上保存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是我国.中华民族有着重视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从汉武帝时代到清朝乾隆年间止,经过历史学家们编著积累而成的<<二十四史>>,记叙了我国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世界之最”?

2.世界上最早形成系统的农业耕作理论的是我国.公元6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写的科学典籍<<齐民要术>>,是世界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3.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和茶叶的过家是我国.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在江苏,河北,河南一带从事养蚕和生产工具丝绸;秦汉时期,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茶树,生产茶叶.唐代的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

4.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我国.至迟在东汉时已发明了瓷器.三国以后,瓷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而欧洲18世纪初才造出真正的瓷器.

5.世界上路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我国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其西起长安,北达北京,南至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元代改修为京杭大运河,它纵贯了京.津二市和冀,鲁,苏,浙四省,全长1794公里.

6.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国家是我国.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用磁石制成"司南";北宋科学家沈括利用指南针,最早发现了磁偏南.而欧洲在公元1200年才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载.西汉时我国已用麻造纸,东汉蔡伦进一步发明了用树皮等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开拓了广阔的造纸原料领域;而在12世纪后造纸术才传到欧洲.大约在七世纪初我国创造了雕版印刷术,比德国人谷登堡在1450年用活字印刷<<圣经>>要早400年.我国1000多年前发明了褐色火药,宋真宗以后,火药逐渐传到西方.

7.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军事防御工程是我国的长城,它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8.世界中世纪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我国.我国古船在船体构造和动力方面,在世界造船,航运史上创造了不少辉煌记录.早在宋代,我国造船已普遍运用水密隔舱,欧洲18世纪才出现同类船舶;唐代我国已发明了浆轮船,先于西方七八百年;我国宋代海船已使用指南针,比西方早两个世纪.

9.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国家是我国.明初三宝太监郑和曾率领当时最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比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仑布,达`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10.世界上最早发明铸铁(生铁)冶炼技术的国家是我国.我国春秋时期已炼出生铁,而欧洲是公元14世纪.我国战国早期已有可锻铸铁制造的铁器,欧洲17世纪才炼出可锻铸铁.我国战国时期发明炼钢技术,并创造了多种炼钢方法.我国6世纪发明的灌钢法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的炼钢方法,直到18世纪欧洲发明了坩埚炼钢法才超过了它.

.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桥,是我国河北省的赵州桥,建于隋朝,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赵州桥是世界上首创大型敞肩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最接触的成就之一,欧洲直到19实世纪中叶才出现同类桥梁.古代世界最长的石梁桥是福建晋江的安平桥(建于1138--1151)全长达2700公尺.

2.世界上第一个事先规划,然后兴建的城市是我国隋朝兴建的长安城.

3.世界上最早的对合金规律的认识记载于我国古籍<<周礼'考工记>>.书中有世界冶金史上著名的冶炼青铜的配方"六齐".它第一次向人满为患指明了合金性能和合金配方成分之间的关系.我国还首创了胆水炼铜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的起源.

4.世界上最早用水法炼锌的国家是我国.我过至迟在宋代已冶制锌合金---黄铜;欧洲在16世纪才知道锌是一种金属.18世纪前半叶,我国炼锌法传入欧洲,欧洲才开始了冶锌的历史.

5.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我国宋代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它是1088年在苏颂领导下制造的.高约12米,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

6.世界上第一架测天仪器是我们祖先在公元前四世纪发明制造的浑仪.后来东汉张衡和唐代李淳反等对原始浑仪进行了大的改进.在一个时期内,我国的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浑天仪器.元代的郭守敬又对浑仪作了进一步改革,简化,于1276年制造了简仪,而欧洲在300多年后才有了类似的赤道仪.

7.世界上最早使用10进位制来计算和进行计算的国家是我国.我们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已使用10进位制,而印度到了6世纪才来势使用10进位制,欧洲直到10实际才出现"印度数码"比我国晚2000多年.

8.世界上最早关于剩余定理的记载出自我国公元四世纪的数学专著<<孙子算经>>.宋代秦九韵提出了"大衍求一术"是研究剩余定理的卓越成就,500多年后的18世纪,欧洲的欧拉和高司才得到和秦九韵相同的成果.

9.世界上最早进行光学实验的人是我国公元前五世纪的墨子.他的光学实验得出了光通过小孔成倒影及类似现代球面镜的焦点,球心的概念.他关于圆,线,面等的定义,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定义一样,但早100多年.

10.世界化学史上最早人工合成化合物的方法,是我国公元2世纪<<周易参同契>>一书中记载的炼丹术把红色硫化汞加热分解成水银,将水银的硫磺掺合加热,升华变成红色硫化汞.

11。世界上最早使用焦炭的国家是我国。我国至迟在明代已用焦炭冶炼金属,而欧洲直到十八世纪初才开始炼焦。

12。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善的石拱桥,是我国河北省的赵州桥,建于隋代,迄今已1300多年。赵州桥是世界首创大型敞肩石拱桥,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欧洲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出现同类桥梁。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石梁桥是福建晋江的安平桥(建于1138—1151年),全长达2700公尺。

13。世界上第一个事先规划,然后兴建的城市是我国隋代兴建的长安城。

14。世界上最早的对合金规律的认识记载于我国古籍《周礼 考工记》。

书中有世界冶金史上著名的冶炼青铅的配方"六齐",它第一次向人们指明了合金性能和合金配方成分之间的关系。我国还首创了胆水炼铜法,是世界上水法冶金的起源。

15。世界上最早用水法炼锌的国家是我国。我国至迟在宋代已冶制铜锌合金——黄铜;欧洲在十六世纪才知道锌是一种金属,十八世纪前半叶,我国炼锌法传入欧洲,欧洲才开始了炼锌的历史。

16。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我国宋代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它是一○八八年在苏颂领导下制造的,高约十二米,既能演示天象,观测天象,又能计时,报时。其中擒纵器装置比欧洲类似发明早约六百年。

17。世界上第一架测天仪器是我们祖先在公元前四世纪发明创制的浑仪。后来东汉张衡和唐代李淳反等对原始浑仪进行了大的改进。在一个时期内,我国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元代郭守敬又对浑仪作了进一步改革,简化,于一二七六年创制了简仪,而欧洲在三百多年后才有了类似的赤道仪。

18。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来计数和进行计算的国家是我国。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而印度到了

六世纪才开始使用十进位值制,欧洲直到十世纪才出现"印度数码",比我国晚了两千多

19。世界古代计算π值最精确数据的数学家是我国魏晋时代的刘徽,他提出的著名"割圆术"比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简便,并算得π=3。1416。继他之后,我国南北朝的祖冲之把π的近似值精确地推到小数点后七位,他的杰出成果在世界上一直领先了一千年。

20。世界上最早关于剩余定理的记载出自我国公元四世纪的数学专著《孙子算经》。宋代秦九韶提出了"大衍求一术",是研究剩余定理的卓越成就,五百多年后的十八世纪,欧洲的欧拉和高斯才得到秦九韶相同的成果。

21。世界上最早进行光学实验的人是我国公元前五世纪的墨子。他是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数学,物理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成就,与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光学实验得出了光通过小孔成倒影及类似现代球面镜的焦点,球心的概念。他关于圆,线,面等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定义一样,但早一百多年。

22。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的方法,是我国公元二世纪《周易参同契》一书中记载的炼丹术把红色硫化汞加热分解成水银,将水银和硫黄掺合加热,升华变成红色硫化汞。

23。世界上最先创音律学重大理论——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代的朱载,比欧洲音乐理论家梅尔生的同样理论早创立了半个世纪。

24。世界上有最完备的古天象记录的国家是我国。我国春秋时代就有准确的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和哈雷彗星记录,我国战国时期编制了世界最早的恒星表,太阳黑子观象在我国也是最早的。

25。世界上最早的候风仪是我国公元前二世纪发明的天平式湿度计,欧洲过了一千六百年,才有类似湿度计。

26。世界上最早进行遗传育种的国家是我国。早在达尔文之前,我国人工选择选育良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二千年前的《汜胜之书》里,就记载了"存优汰劣"的穗选育种法;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中此类记载最多,并已普遍应用于畜禽和作物。

27。世界上最先发明用加闰月的方法调整阴历的国家是我国。我们的祖先创立了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春秋时代又首创用19年7闰的方法非常精确地调整阴阳历,比希腊人发明这个方法早了100多年。春秋末年我国使用的四分历,以365。25天为一年,是当时世界上历法最精密的数值,与几百年后罗马凯撤所颁布的著名的儒略历相同。元代郭守敬创制颁布授时历,每年的天数精确到365。2425天,跟现行公历的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后者早了300多年。

28。世界上上最早编制云图的国家是我国。我国十四世纪编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云图132幅,图上都注有天气变化,而欧洲到了十八世纪才有16幅云图出版。

29。最早的物候专著是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夏小正》。

30。世界上首创针灸疗法和针刺麻醉的是我国。针灸治疗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以其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优点而著称于世。世界各国的针灸疗法都是先后从我国传进的。针刺麻醉是近年来我国医疗工作者对针灸疗法的一项重大发展,开辟了麻醉学的新途径。

31。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的是我国公元二世纪的名医华佗。他发明了一种中药麻醉剂叫"麻沸散",比美国人摩顿1846年研制出的麻醉剂早了1600年。

32。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是我国。早在公元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我国宋真宗咸平年间就出现了叫作"交子"的纸币(一说是宋太宗淳化年间就出现了交子,时间比真宗还要早)。这种纸币的出现,比欧美国家早700年。

33。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是我国唐朝的《新修本草》。为了编此药典,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各地所产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新修本草》共54卷,分药图,药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844种。

34。世界上最早对药物进行分类研究的是我国本草学家。我国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关于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即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而言,也比欧洲公认植物分类学家林耐早17年。世界上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作是伟大的医药学宝库和自然科学的百科全书,被先后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3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的《诗经》。它产生于周初(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七世纪),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时编定的,共收诗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情况。36。世界是最大的古代百科全书是我国的《永乐大典》。它是500多年

前,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类书。《永乐大典》辑古书七,八千种,上至先秦,下至明朝,旁溲博采,汇集了当时的天下群书。其中包括经,史,子,集,释经,道藏,医药,戏剧,一话,工技,农艺等。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以解缙为首的参加编辑,篡写,图点工作的文人竟达三千多人,前后共用了五年时间。编辑规模如此庞大,书中内容如此浩繁,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

----------------------------------------------------------------------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织丝的国家。

3.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4.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6.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7. 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8. 战国时期的著作《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9. 西汉时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10.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11. 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12. 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13. 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发明造纸术。

15. 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16.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17. 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通过波斯湾时,必须换乘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称。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锥形。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普洱,在英语中亦被称为 Pu-er 或 Pu-erh。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 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 ,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普洱府志》记载: “普洱所属六大茶山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 ”,可知当时盛况。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 茶马古道 ,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 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 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 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普洱茶是历史名茶,他诞生于世界茶乡思茅这块得天独厚的沃土之中,又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普洱茶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是一种历史机缘,又是一种必然中的偶然。在广大普洱茶区,关于普洱茶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永t郰J祪3?

在巍巍无量山间,滔滔澜沧江畔,有一个美丽的古城普洱,这里山青水秀,云雾缭绕,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这个地方出产的茶叶更是以品质优良而闻名遐迩,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每年都有许多茶商赶着马帮来这里买茶。清朝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姓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由于濮氏茶庄各色茶品均选用上等原料加工而成,品质优良稳定,加之诚实守信、善于经营,到老濮庄主这代生意已做得很大,特别是以本地鲜毛茶加工生产的团茶、沱茶远销西藏、缅甸等地,成为藏族茶商经常光顾的茶庄,而且连续几次被指定为朝廷贡品。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又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清朝时,制作贡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料要采用春前最先发出的芽叶,采时非常讲究,要“五选八弃”,即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丛、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虫食、弃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掌锅师傅要沐浴斋戒,炒青完毕,晒成干茶,又要蒸压成形、风干包装,总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繁杂神圣。制成饼茶后照惯例,是由老濮庄主和当地官员一起护送贡茶入京,但这年,老濮庄主病倒了,只好让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当时濮少庄主大约二十三四岁,正如清明头遍雨后新发的茶芽,挺拔俊秀,英姿勃发,他与二十里外磨黑盐商的千金白**相好,白家也是盐商世家,白**是方圆几十里出名的美人,正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两家火笼酒喝了,聘礼过了,再过几天就打算迎亲了,眼下正在筹办婚礼呢。但是时间紧迫,皇命难违,濮少庄主万般无奈,只好挥泪告别老父和白**上路,临行前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叫他送完贡茶就赶快回乡。?霬T分婂?

也是合该出事,由于濮少庄主心事重重,加上时间紧迫,自己又经验不足,这年的春雨又淅淅沥沥,时断时续,平常父亲晒得很干的毛茶,这一次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一个大祸根。*D帟J X?

濮少庄主随同押解官罗千总一道赶着马帮,一路上昼行夜宿,风雨兼程赶往京城,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其间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的艰苦都不说了,更要提防的是土匪、猛兽和疾病的袭击,好在一路上没遇上大的麻烦,只是正逢雨季,天气又炎热,大多数路程都在山间石板路上行走,骡马不能走得太快,经过一百多天的行程,从春天走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了京城。?n?_]?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下之后,罗千总、押解官兵、马锅头和赶马汉子一伙人因是第一次到京城,不顾鞍马劳顿,兴冲冲地逛街喝酒去了,只有濮少庄主一人思念着家乡的老父及白**,没有心思去玩,留在客栈。他想,明天就要上殿贡茶了,贡了茶,咱就昼夜兼程赶回去,只是不知贡茶怎样了。想到这里,他跑到存放贡茶的客房把贡茶从马驮子上解下来,打开麻袋,小心地拎出竹箬茶包,解开竹绳,剥开一个竹箬包裹一看,糟了,茶饼变色了,原本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的了。他连忙打开第二驮,也变色了,再打开第三驮、第四驮······。结果,所有的茶饼都变色了。濮少庄主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半天回不过神来。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把贡品弄坏了,那可是犯了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说不定还要诛连九族。濮少庄主在地上坐了半天,慢慢站起来,恍恍惚惚像梦游一般回到自己房中,关上房门,躺倒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想到临行前卧病在床老父的谆谆教导,想到白**涕泪涟涟的娇容和依依不舍的惜别,想到府县官员郑重的叮嘱和全城父老沿街欢送的情景,想到沿途上的种种艰辛。普洱府那翠绿的茶山,繁忙的茶坊,络绎不绝的马帮,车水马龙的街道,一幕一幕在脑际闪现,这熟悉的一切都将成为过眼云烟,祖上几代苦心经营的茶庄也要毁在自己的手上了······佅mi/C?g

再说店中一小二听说客栈住进了一个从云南来贡茶的马帮,心里十分好奇,想这贡茶是什么东西,我倒要见识见识。就悄悄一人摸进客房,他看到濮少庄主解开的马驮子,拿过一饼茶,用小刀撬了一砣,掰了一小块放进碗里,冲上开水,一看汤色,红浓明亮,抬起一喝,哇,又香又甜,苦中回甘。心想:到底是皇帝老儿喝的东西,果然不同一般。就搬了个凳子坐在桌边跷着二郎腿慢慢品咂起来。?铗f篷掍?

濮少庄主在床上思过来想过去,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泪水把枕头也打湿了,这样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最后心想:“罢了,罢了,有如明天殿前身首异处,不如今天就自我了断,免得丢人现眼”。回到自己住处,解下腰带栓在梁上,就往脖子上套去······zz= 谋O靔J

那边罗千总一伙酒足饭饱,哼着小调,买了些北京小吃带回来给少庄主品尝,一进客栈门,就大声叫嚷“少庄主,少庄主,快来尝尝京都小吃”,东寻西找,不见濮少庄主。小二听见罗千总的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说:“前晌还在,后来好像回客房去了”。罗千总提着东西向少庄主住处走去,“噔噔噔”刚上楼梯,就听见“哐”的一声响,忙推门进屋一看,发现公子已经吊在梁上,手脚还微微地动着。罗千总大惊,叫道“不好了,少庄主上吊了”,急忙抽出腰刀,砍断腰带,放下少庄主。小二等人听到叫声,忙从房中跑出来,只见少庄主两眼翻白,气息奄奄,几人又是喊又是叫,又是按又是揉,好在腰带没有系成活结,还没有勒断气,在几个人的努力下,经过半个时辰才把少庄主揉醒过来。舃儱?鉱|

少庄主醒过来后就只知道流泪,什么也不说。罗千总觉得十分蹊跷,走进装茶的屋子,见一驮一驮的茶全部打开,细细一看,明白了少庄主自杀的原因,心想:完了完了,自己身负贡品押运的重任,贡茶出了问题我也难逃干系,还是先他一步走吧,也好有人收尸。想着想着,就拔出腰刀往脖子上抹去。店小二一看这阵势,忙跳过来一把抱住他说:“怪了,怪了,你们云南人千里迢迢来送贡茶,贡茶没有送上去,就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何苦来哉”。罗千总边哭边说:“你不要拦着我,贡茶弄成这个样子,我们是犯了欺君之罪,早一天是死,晚一天是死,让我死了算了”。小二奇道:“你这贡茶好得很嘛,又香又甜,咋个会说要不得了呢?”罗千总说:“小二哥,你莫开我的玩笑了”。小二说:“真的是好茶,你咋个不信,自己瞧瞧”,罗千总这才半信半疑地接过小二端来的茶碗,一看汤色红浓明亮,喝上一口,甘醇爽滑,的确赛过自己平常喝的茶百倍。他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他拿着小二撬下的茶端详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心里打定主意:管他呢,大不了是死,明天将茶贡上再说。?刉o蛥ФN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清朝时,中国的大宗出口产品主要是丝绸、茶叶和陶瓷,茶叶是换取外汇的重要贸易物品,作为治国明君的乾隆深知其重要性,在宫廷中定期设置品茶斗茶大赛,聚集文武百官当众品鉴,取其优胜者而褒奖之,以此刺激民间种茶的积极性,促进茶业生产的发展。:郓g&"?

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一大早,乾隆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观茶品茶,各地进献的贡茶都在朝堂上一字排开,左边是样茶, 右边是泡好的茶汤,古时品茶斗茶都是要先观其形,闻其香,品其味,最后才来评定优劣,皇帝亲自来评茶可是茶学界的最高赛事了。乾隆一看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品种花色各式各样,多如繁星,什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四川蒙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武夷岩茶等等,都是各地名茶,外形条索紧密,芽头肥壮,汤色绿如翡翠,润如碧玉,都是茶中精品,一时还真不能判定优劣。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叫人端上来一闻,一股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上一口,绵甜爽滑,好像绸缎被轻风拂过一样,直落腹中。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滋味这般的好”。太监推了推旁边的罗千总说:“皇上问你呢,赶快回答”。罗千总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扑嗵”一声跪在地上,半天才结结巴巴说出一两句话,讲的又是云南方言,乾隆听了半天也不明白,又问道:“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乾隆大声说道。这一句罗千总可是听得实实在在,这可是皇上御封的茶名啊,他连不迭叩谢。乾隆又接连品尝了三碗“普洱茶”,拿着红褐油亮的茶饼不住抚摸,连口赞道“好茶,好茶”。传令太监冲泡赏赐文武百官一同品鉴,于是,朝堂上每人端着一碗红浓明亮的普洱茶,醇香顿时溢满大堂,赞赏之声不绝于耳。靽?# G$f

乾隆十分高兴,他重重赏赐了普洱府罗千总一行,并下旨要求普洱府从今以后每年都要进贡这种醇香无比的普洱茶。罗千总由悲转喜,百感交集,仿佛一天之中从地狱回到了天堂。回到店中,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濮少庄主,少庄主自是喜从天降,他们重谢了小二,要回了那饼撬了一个角的普洱茶,赶回了普洱府。袵H哅2?

濮老庄主一家领受了皇上的赏赐,普洱府也是阖府同庆,犹如过节一般热闹了三天。后来,濮庄主伙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茶庄也纷纷效仿,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而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CS﨧组?

几百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喝上醇香无比的普洱茶,普洱茶的神奇魅力征服了皇室和平民,并远涉南洋诸国,也赢得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青睐,普洱茶的传说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普洱茶文化将放射出更加璀灿夺目的光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