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
2017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一根手指头的力量是有限的,当多个手指头组成拳头的时候,它的爆发力必将惊人,这就是城市群的意义。
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以东再造未来之城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正式成立全国唯一一个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自此,开启了城市组团发展的 时代序幕。
2017 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把深化跨城合作,打造超级城市群的发展理念推向高潮。
作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之间,西、北部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南临红海湾,是粤东通往珠三角地区的桥头堡。水陆空全方位贴近惠州、广州、深圳、汕头、香港、台湾等地。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深汕特别合作区总面积468 .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7.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61人, 土地开发潜力巨大。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其区域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美的山海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能够更好的整合城市资源,完成城市间的差异互补。且无论是能源供给、金融服务还是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产业基础等综合禀赋条件都可以支撑能够深汕两地迅速相,亦能够带动汕尾迅速渗入深莞惠一体化的进程当中。
深汕特别合作区布局未来 这盘棋越下越精彩
深汕特别合作区立足为深圳主导产业配套,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着力优化投入环境,引导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合作区“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的发展规划,以高铁、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骨架,串联城市核心功能区与潜力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高端旅游、健康养生等服务功能。以合作区为中心,鹅埠、鲘门、小漠、赤石四组团环绕。带动产业蓬勃发展。
在交通规划上,汕尾市在粤东西北中拥有三座高铁站,除现在厦深线外,未来汕尾市将接入广汕铁路、汕深港铁路、深惠汕轻轨、漳汕铁路、天汕铁路(天津汕尾)、龙汕铁路(龙川汕尾)。为了使深汕一体化、广东省政府讨论构思规划深惠汕三市城际轨道,北起深圳,经惠州引入汕。合作区利用东部沿海高速、深汕高速、潮莞高速、324国道。深惠汕轻轨、厦深高铁,形成与珠三角和粤东多通道多方式,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自合作区成立以来,名企争相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2016年最后一次招商推介会,恒大集团、圣晖莱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赛格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国际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与合作区签约,其中仅恒大集团的医疗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就达1500亿元。如今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华润电厂,比亚迪汽车产业城,华为手机制造帝国,华夏幸福,万达商业,保利集团等名企均在深汕占得一席之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紧密相连,同脉呼吸这座未来之城,正在下一盘大棋,我们期待它未来的`样子。
粤港澳大湾区+深汕特别合作区 大邻居助力汕尾经济
汕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一方之重。在如今大战略的背景下,汕尾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深莞惠经济圈扩容,珠东一体化汕尾占得一席;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角力世界舞台,汕尾与之一衣带水,加上同脉相连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的分量可谓举足轻重。这个到深圳北高铁站只需一个来钟,的滨海之城,正在加速它的产业布局,加快振兴发展的动力不断聚集,大力实施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确定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积极实施东进,主导推动深莞惠+汕尾河源“3+2”经济圈建设。此外,中心城区发展的明确定位、金町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和马宫特大中心渔港建设、红草高新技术园区的加快推进等等,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市中心城区路网,加快中心城区产业集聚,使之成为辐射带动区域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凭风而上 保利金町湾打造深汕滨海度假人居秘境
乘着深圳东风、深汕特别合作区红利,保利金町湾精心选址,在繁华与宁静的交界处,缔造了一座如诗如画的原生海景大盘。保利金町湾位于广东省汕尾市规划的金町湾旅游度假区。南临汕尾至美7公里海岸线,北靠白沙浮山体,东接主城区组团、西邻马宫组团,是滨海旅游休闲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整体定位是国际滨海度假综合体,将是集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居住、会议、酒店、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而未来通过公共交通工具往来深圳、东莞与惠州三地的时间将大大缩小,使三地人民实现往来工作与生活的通勤可能。
在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人们崇尚自然渴望挣脱钢筋水泥的桎梏,寻找失落的乐园。对于真正理解生活本质的现代人来说,更向往的“家”是既拥有原生态环境、拥有独立空间、融入返璞归真的诗意生活。作为深汕滨海大盘,保利金町湾本就是诗意生活的韵脚。
;
深圳经济特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
都好。
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汕尾市,广东省辖地级市,总面积4865.05平方千米。汕尾市的都市区部分位于2021年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新划定的“深圳都市圈”范围。深汕特别合作区,隶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行政区域,是中国首个特别合作区,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代名相文天祥、抗倭名将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留下了足迹。
汕尾市拥有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澙湖——品清湖,红场星火、玄武灵声、有凤来仪、遮浪奇观、金厢银滩、莲峰叠翠、五坡正气、南万椎涛等“汕尾八景”。深汕特别合作区有红四师纪念馆、大安峒革命烈士纪念墓园、彭湃宣传革命旧址、东纵六支战斗遗址等众多红色遗迹。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文简称:深汕(特)区、英文简称:SSCZ),全称为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全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是深圳市和汕尾市共同合作管理的地级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处中国华南,珠江三角洲东侧,濒临南中国海。下辖鹅埠镇、鲘门镇、小漠镇、赤石镇(包括园墩乡及20几个个大小岛屿)。与惠州市相接;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邻, 距汕尾市中心仅30公里左右、深圳市中心一个半小时左右。
2011年之前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是一个小渔村。2011至2014年间,深汕特别合作区 由于体制、行政因素导致发展缓慢。2014年体制分工确认后,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将成为振兴粤东西北的排头兵,也将是汕尾市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汕尾市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特别的经济体系以及特殊的管理区划闻世。2014年4月1日,新一任深汕区区长何学文上任、深汕区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深汕特别合作区享受汕尾老区、深圳经济特区、特别合作区的政策优惠,并可享受司法以外所有事务的地级市管理权。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和汕尾文化交融之地,也是汕尾和粤东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小深圳”、“汕尾之窗”、“美食天堂”和“黄金海岸”、未来之城等美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