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种植方法及栽培技术视频
种植时间:北方地区可以在每年的4-5月份种植生姜,西北地区要提前至3月份播种。 晒种催芽:挑选饱满的种姜放在阳光下晾晒一周,然后切成小块后放入温暖环境催芽。 翻土施肥:提前一年深翻土壤并施肥,春季播种姜种。
1、种植时间
生姜原产于东南亚地区,适合生长在温度处于25度的环境中,种植生姜可以在每年春季进行,此时温度适宜,有利于植株生长,但不同地区栽种的时间不同,北方地区可以在每年的4-5月份种植,西北地区应该提前至3月份播种。
2、晒种催芽
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可以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姜,放在铺有稻草的水泥地上,晾晒一周的时间,起到杀菌的作用,然后将种姜切成60克的大小,确保每个姜块上带有至少一个幼芽,再将生姜放入温暖的环境中,覆盖稻草催芽三周。
3、翻土施肥
种植生姜时,要提前一年对土壤进行深翻,深度为40厘米,然后向其中混合基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再在次年春季在田地中挖出深沟,撒入草木灰,等待三天后,将姜种播撒在土沟中,覆土掩埋。
水田种植技术和方法水田种植技术和方法视频
1、菰田选择
菰田应选择光线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地块最好。
2、翻耕施肥
翻耕菰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或浓人粪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3、适时定植
在4月至5月上旬,当菰苗高20厘米左右、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
4、水位管理
菰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保持3-5厘米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6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由于7-8月温度高,深水位还具有降温的效果,但要定期进行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
进入孕菰期,水位应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过菰眼的位置,防止薹管伸长。孕菰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厘米,以利采收。采收后菰田应保持浅水层或湿润状态过冬,不能干旱。
5、分期追肥
提苗肥:菰苗定植7-10天成活后,亩施人粪尿500千克或碳酸氢铵15-20千克催苗,如菰田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
分蘖肥:在分蘖初期,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碳酸氢铵20-30千克,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如没有施提苗肥,应适当提前追施分蘖肥。
调节肥:在分蘖盛期的6-7月间,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
催菰肥:当新菰有10_-20_的分蘖苗假茎已变扁,此时应重施催菰肥,促进肉质茎膨大,提高产量,一般亩施腐熟人粪尿2500-3000千克,或碳酸氢铵30-40千克。催菰肥要适时施入,过早施,植株尚未孕菰,易引起徒长,从而推迟孕菰。过迟施,赶不上孕菰期对肥料的需要,则影响产量。
6、中耕耘田
摘除黄叶菰定植成活后应及时耘田除草,为了保护好分蘖苗,耘田时要由近及远,以防伤害分蘖苗。耘田以无杂草、泥不过实、田土平整为佳。在6月下旬菰分蘖后期,株丛拥挤,应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以促进通风透光,促进孕菰,隔7-10天摘黄叶1次,共2-3次。将剥下的黄叶随时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7、适时采收
山区菰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孕菰,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收,比平原地区秋菰提早20-30天采收。不同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的高低,会影响菰的孕菰时间和采收期。采收时削去薹管,切去叶片,留叶鞘40厘米,带叶鞘的菰浸在清水中可贮存3-5天。
一般从开始孕菰到采收约需14-18天。采收过早,肉质茎尚未充分膨大,产量低。采收过迟,则菰肉变青,质量下降,且易形成灰菰。在进入采收期后,应每隔3-4天采收1次。一般亩产壳菰1600千克左右。
菰米除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外,还含有菰红素,菰红素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可作为食品的着色剂来使用,其色素安全对人体无害。
1、种植人员本身需具备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有效选种。水稻品种选择过程中,应符合当地气候且满足当地地质条件。选择优良特性品种类型,水稻就会正常生长,实现良好发育且能高质高产。种子处理。选种工作完成,应对水稻种子予以一定处理,优先选择那些没有病虫害且颗粒较为饱满的类型。若阳光比较充足,应趁着此种天气进行晒种,这样能利于种子吸水。晒种工作一经完成,还应对种子予以杀菌,并予以科学有效处理。此过程需通过专门杀毒液进行,力求完全浸泡种子,这样才能充分杀死病菌,有利于种子萌发。
2、苗床放置过程中,一般需要呈东西向。在具体宽度方面,需充分结合上面薄膜宽度,然后才能进行确定。在不同苗床之间,相关人员应注意开挖水沟,用于进行排水,通常大约30cm,就薄膜的作用而言,能实现密封保温。播种。一旦气温高于7℃这一数值,同时地温高于8℃,我们就能播种水稻。通常在4月份左右,属于最佳播种时间段。在4月中旬左右时间,才能完成播种。同时要注意,一般需要通过营养细土等,完全覆盖住种子,尽量保证实现覆盖严密。
3、水稻种植具体开展过程中,应留有20cm左右厚度,作为耕层使用。通常情况下,为实现相对科学的轮耕制度,在旱整平阶段,应合理控制稻池地面高差,尽量使其小于3.5cm。在浇灌完水稻以后的时间段,应通过大家的努力排完沟内的积水。若处于秋季,应注重加强平整土地且填平洼地,让稻田边缘区域能保持平齐,使田面尽量保持干净。在进行插秧阶段,合理控制水稻秧苗深度,一般约1.5cm,力求不会出现飘苗,实现秧苗行间距离。不同穴中的苗数,也应尽量保持较为匀称,通常应维持在三四棵苗,秧苗若已插完,应尽量做到保持平整。
4、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物理措施,尽管部分人员比较倡导化学防治,若利用此种措施,相对来说见效会更快,然而此方法非常不利于水稻发育,因此,应降低使用化学防治频率。为实现科学有效的防治病害,应注意水稻的叶穗,水稻一旦开始产生病斑,应选择可湿性粉剂,规格为100g,然后兑水进行混合,及时进行喷雾防治。然后通过硫磺唑药物,规格为50%,进行科学有效的喷洒。通常来说每隔7d,需要进行喷洒1次。每667m2区域,药物剂量需要达到200~250毫升。
5、种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科学技术,也并不是人们随口说说的种地就行,而是有选种经验,选种是需要根据土地的因素选择,土地黄土地、黑土地、沙地等都是有不同的种子选择。当然土地的旱涝程度也是选种时必须应该考虑的因素。种子要选择颗粒饱满,色泽较好等等。另外,幼苗的成长过程也是必须精心呵护,地膜的使用的时间适宜,土地的松软程度,保证幼苗的透气和安全生长。轮耕种植的科学合理性也是农作物健康丰收的重要原因,合理的分沟,排水灌溉系统的及时使用,来保证农作物在干旱时期的成活率,加重土地的平整,这样能够更加是水稻的存活。
6、和积水的积累,同时在种植过程注意庄稼之间的间距,这样可以让农作物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来保证水稻的成长空间。插秧的时候不要把幼苗插的太深也不能太浅,大概三四厘米刚刚好的位置,也不能让其出现的飘秧的状况。另外,水稻的除虫害也是一门学问,合适的农药的浓度以及农药的种类都是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究和不断的种植的总结,切不可自己随意播撒农药,这样能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造成自己损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