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穗圃

新疆小麦育种家伊犁基地自2008年建成后,以三圃田建设、育种家种子、新品种展示为突破口,狠抓小麦提纯复壮、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三圃制”进行小麦原种提纯复壮,收到较好的效果。三年共挑选“伊农20号”等6个冬春小麦品种单穗70多万穗,种植穗行圃305(667m2),繁育原原种86 t。对提高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纯度与质量,加快小麦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步伐,带动小麦良种生产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几年来的基地管理中,摸索整理出来一套小麦穗行圃种植管理技术措施。

穗圃

1 选准单穗

1.1 选穗

单穗选择是建好穗行圃的基础。在专业育种技术人员指导下,可以在纯度较高的原种田或繁殖田中选穗;有条件的可以在穗行圃或穗系圃中进行单穗选择。小麦成熟期(最好是在收获前3~5天,旗叶未干时,以便考察叶部病害情况)在田间选取具有繁殖品种特征特性,如株高、株型、穗型、壳色、成熟期等生长一致、抗病性好、结实性强、籽粒饱满的优良穗子。考虑到脱粒时复选淘汰和其他可能发生的损失,应适当多选一些穗子。一般667m2穗行需预选2500穗,脱粒淘汰后留2300穗。选好后100穗扎一把,同一品种的穗可挂在通风良好的同一挂藏室里,要求每把都挂上标牌。

1.2 脱粒

选取的单穗晾晒以后,分穗脱粒,一个穗子的籽粒装在一个小纸袋里。采用人工脱粒,脱粒时要防止纸袋和簸箕申夹带杂麦粒,严防搓麦脱粒中的人为混杂;同时脱粒时还需注意淘汰混杂和变异的穗子,可根据穗粒数、粒型、粒色、粒质、籽粒饱满度等淘汰籽粒不良的穗子。脱粒后的单穗种子要晒干后分品种储藏,用尼龙袋装好,每个尼龙袋装1000个小纸袋,袋内外放置标签,写明品种、数量、责任人。种子放挂藏室或入库存放,并及时熏仓消毒,防止虫蛀,经常检查与晾晒,防潮防霉。

2 规格播种

人选单穗的种子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按单穗分行种植,种成穗行圃。规格播种是搞好穗行圃鉴定、去杂的前提和保证。

2.1 整体规划

穗行圃应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地块规则、肥力均匀、前茬一致且无杂麦的田块,目的是给各个单穗提供均等的性状表现,以便鉴定去杂。按所种穗行的总数量确定穗行种植畦数和每畦的排数。按规划带尺、打线,一般6 m作畦打埂一条,每畦种穗行4排,排间留走道0.4 m,便于观察去杂。

2.2 精细播种

播种穗行应适当早播,以便及早观察品种的特性,一般在9月25日-10月1日播种。按每穗行长1 m,区间道0.4 m进行划区,然后划出边行,四周用相同品种的原种设保护区。人工开沟撒播,行距25 cm,播种深度3 cm。播种时每3人1组,每组播1排,1人开沟1人播种1人覆土。要求撒播均匀,两端与走道整齐一致,播行直、播深一致、覆土均匀。

 3 严格去杂

3.1 观察评比

生长期间对穗行要进行观察和比较鉴定,别在幼苗、抽穗、成熟阶段与原品种的特性进行性状比较鉴定,严格去杂去劣,对入选的穗行做好标记。幼苗阶段根据生长习性、叶色、生长势、抗病性、耐寒性等进行鉴定;抽穗开花和成熟阶段根据株高、穗部性状、整齐度、抗病性、抗倒伏性、落黄性和成熟期等进行鉴定;特别是开花期相当重要,开花期不同小麦品种的株型、穗形、叶形等性状表现明显很大,易于鉴别、鉴定准确,每次发现杂行、劣行都要做上标记,以便为穗行选留提供依据。

3.2 去杂去劣

小麦在扬花期和灌浆期是品种表现差异化最大的时期,因此在扬花期应根据株高、茎色、叶色、花期等性状开展第一次去杂;在灌浆期根据株高、茎色、叶色、穗型等性状开展第二次去杂;收获前,根据落黄的不同结合拔除大草进行最后一次去杂。

4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及时、均匀、细致。穗行圃由于播量少,应特别重视冬前肥水管理,促分蘖,壮苗越冬。春季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治。

4.1 肥水管理

全生育期施肥3次。整地前基施磷酸二铵2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冬小麦起身拔节期(4月上旬)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 kg/667m2;小麦抽穗扬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00 g/667m2。整个生育期浇水4~5次,灌好拔节水、孕穗水、扬花灌浆水和麦黄水,以充分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4.化除及人工除草

在小麦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进行一次化除,采用2.4~D丁酯70 g/667m2,对水40~50 kg喷雾。由于穗行种植密度较稀,后期人工锄草2-3次。

4.3 病害防治

冬小麦病害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小麦起身期结合化除用20%粉锈宁乳油50 g/667m2,对水40-50 kg喷雾;孕穗期根据病害发生情况进行第二次防治,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100g/667m2,对水40~50 kg喷雾。

5 决选收获

收获前综合各穗行的全部表现进行决选,严格淘汰杂劣穗行。对发现的突出穗行,应单独收获保存,作为系统选种的材料。对入选穗系的单行进行单独收储,下年进行穗系比较鉴定。收获时先把作了标记的杂劣行彻底收割干净,运出圃外,根据杂劣程度不同,分别作为粮食或良种处理,保留穗行进行混合收获脱粒得到原原种。收割时要实行专车收割、专场晒粮、专库存放。

要想确保小麦健壮生长,促进冬小麦丰产丰收,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

冬前后给小麦浇一次水即冬小麦封冻水主要有三大好处:

1、冬小麦在北方越冬期较长,适时浇好小麦封冻水能预防春季干旱,冬水春用;

2、北方冬小麦越冬期一般气候寒冷,入冬前后浇水,能够平抑地温,增强小麦抗寒能力,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

3、冬水春用,可以推迟早春第一水,防止因冬季失墒严重过早浇水土壤提温慢、不利于培育大穗的问题.

但在浇封冻水时,应掌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浇封冻水要适期.要掌握在日平均气温3——5度时进行.如果浇封冻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不仅起不到蓄水,増墒的作用,还会引起麦苗徒长,降低麦苗抗冻能力.如果浇冻水过晚,气温偏低,土壤冻结,水分不能下渗,使麦苗受冻.应掌握“夜冻昼消,浇水正好”.冀东地区一般在11月下旬进行.

二是土壤含水量如果高于80%时,可不灌或晚灌.

三是在具体灌溉时应掌握弱苗宜早、旺苗宜晚、壮苗适时;在适期内先浇粘壤土地块,后浇沙壤土地块;对墒情好、没有分蘖的“独根苗”不宜冬灌.

要想确保小麦健壮生长,促进冬小麦丰产丰收,要做好哪些管理工作?

冬小麦产量在我国农作物中居于前列,而要想逐年提高产量,就要不断完善种植管理方法,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有经验的农民朋友都知道,在冬小麦生长后期的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三个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是决定小麦丰产的关键。那么,在生产当中,我们通过哪些管理措施来确保小麦健壮生长,促进冬小麦丰产丰收呢?

追肥

施肥量:小麦的苗情是追肥的关键根据,苗势正常的的小麦每亩可施加尿素20-30斤(实际施肥量依据土壤有机质基本决定);对叶片发黄、茎杆干瘦、生根较弱的小麦而言,尿素的施肥量每亩地能够提高5-10斤,对发生旺长的麦地而言,施肥要递减或者延迟追肥。

施肥方法:追肥尿素的方式一般是进行开沟埋施,深层一般以10cm上下最合适,上肥之后要适度前去镇压,这样可以降低尿素肥力在施放情况下导致的蒸发消耗。对土层比较粘重的麦地而言,可以把尿素一次性集中化施入,对土壤砂性较强或者涨势弱的稻苗而言最好是分2次追肥。

必须强调的是在小麦追肥尿素之后,不适合马上浇水,假如土壤墒情不太好,能够在5-7天之后再进行浇水,这样可以使尿素在通风优良的情况下肥效得到充足溶解释放出来,或者是在浇返青水之后的5天左右,土壤表面舒爽的情况下再追肥。

中耕

中耕翻土是促进小麦返青恢复生产的关键措施,一般来说,生长正常的的小麦中耕的高度以6-7cm最合适,较浅功效比较有限,过深非常容易伤根。对土层较为粘重的土地而言,在不损根的情况下,能够适度增加深层,那样有益于土壤温度回暖促进生根,对砂质性比较强的土壤而言,中耕深层要浅,否则会导致土壤透气性比较严重而加快土壤含水量流失。

对弱苗儿而言要增加中耕工作频率,对发生旺长的幼苗儿而言,在中耕情况下要把冬天不高造成的发黄黄叶搂掉,因此降低对叶子的挡光。

浇水

及时并充足的给水是小麦能不能迅速返青恢复成长的基本,对不一样涨势的小麦草而言,在浇水的时间上要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涨势健壮的小麦在幼苗站起来的情况下浇水就可以,涨势较为弱的小麦而言,浇水的时长要适度延迟。

因为这个阶段地温还比较低,而灌溉用水环境温度也比较低,浇水太早会减少地温,反倒不益于提前恢复生长并追齐旺苗,对发生旺长的小麦而言,浇水的的时间延迟到旗叶露尖之后。在浇水的时间上要绕开下雨天,最好是选在天气晴好,温度较高的下午,同时浇水要相互配合追肥同时进行(尿素以外)。

除草

在生产中对小麦除草大多数选用的方法是化学除草,省时省劲较为高效便捷,可是化学除草有一个缺点就是非常容易造成肥害。为了防止肥害的发生,核心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要选好药物,灭草剂的由来要靠谱,必须是靠谱生产厂家生产;灭草剂要独立应用,要防止与杀菌剂、灭虫剂等其他类型的化肥互相混配。

最后就是不要随便增加灭草剂使用量,严苛遵循使用说明的使用量,而且在喷施情况下,要防止反复,要不然也会导致部分使用量稍大而导致肥害;第四,是在小麦抽穗之后就千万别应用小麦除草剂,假如草害较为严重,能够采取部分化学除草,或者是选用人力除草。

病害防治

在目前,小麦刚开始恢复生长,本身对病害的抵抗性还比较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纹枯病、病毒病、条锈病等病害的发生和扩散,是为小麦丰产丰收的服务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在小麦病害的防治上,首先要造就不适合病害发生的条件,大部分病害的发生都和田里较高的环境湿度自然环境立即有关,环境湿度越大,延续时间越长,就会越有益于病害的暴发。

在管理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在灌水之后,对积水的低洼地块进行排涝,或者通过及时中耕等等方式来加强土壤排湿。同时要加强对苗情的检测,及时通过喷施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予以预防。将病害的发生控制在初始状态,是高效防治病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