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养什么鱼好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养什么鱼好

1、坚持巡田:要做到早晚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2、清理鱼沟、鱼坑: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一段时间后容易淤积,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坑中淤泥。3、调节水位: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适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公分,以利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

一、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1、坚持巡田

(1)首先一定要进行早晚巡田,早上观察鱼类是否会出现浮头,活动生长是否正常。

(2)晚上一定要检查吃食的情况,检查田埂有没有坍漏,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修复。

2、清理鱼沟、鱼坑

(1)鱼沟鱼坑是鱼的主要活动场所,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就会淤积,所以一定要经常清理,疏通鱼沟和鱼坑里面的淤泥,捞取草渣残饵,这样才能畅通无阻。

(2)翻耕插稻时一定要严防泥浆回流到鱼坑里面,高温季节可以在鱼坑上搭遮荫棚,使鱼安全渡夏。

3、调节水位

(1)可以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及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公分即可,这样有利于秧苗扎根、还青、发根和分蘖。

(2)这时鱼的体积比较小,可以进行浅灌,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田水一定要逐渐加深到15-16公分,因为这时鱼会逐渐长大,游动强度也会加大,食量增加,加深水位有利于鱼生长。

(3)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这时要经常调整水位,一般保持10公分左右。

4、防洪抗旱

(1)由于近几年来气候比较异常,洪涝灾害经常发生,稻田养鱼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2)干旱时一定要注意蓄水保鱼,节约用水,台风暴雨来临时要做好准备,防止田水满溢逃鱼。

(3)如果有鱼坑稻田,可以把鱼集中在鱼坑里面然后四周用网拦住,或者在鱼坑上面加网罩,这样能起到保鱼防逃的作用。

二、稻田养什么鱼好

1、稻田养鱼的放养品种主要以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比如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还可以放养一些鲢鳙鱼,但要注意,鳊鱼不能放养。育秧田培育夏花可放3-5万尾每亩;稻鱼并作培育鱼种可放5-7cm夏花1500-2000尾每亩;如果养殖食用鱼,双季稻田连养每亩可放(夏花)鲤鱼300尾、鲫鱼100尾、鲢鳙鱼共50尾。

2、稻鱼可以进行轮作,投饵饲养,每亩放大规格草鱼种100-120尾,鲤鱼、鲫鱼150-200尾,鲢鱼30-50尾,鳙鱼2-10尾,每亩可产200-250千克。放养时间一定要早,单季稻田养鱼或稻鱼连作养殖食用鱼,一般在秧苗移栽返青后放养。稻鱼轮作可在收稻后马上进行灌水养鱼,到翌年插秧前捕鱼。

3、稻田养鱼施肥主要农家肥、基肥为主。使用化肥时一定要掌握安全浓度,避免直接洒到鱼沟里,可以半块田半块田的轮施。农药一定要严格掌握浓度,常用药有乐果、甲胺磷、敌百虫、杀虫双、井岗霉素等,毒性较大的有呋喃丹、鱼藤精、五氯酚钠、毒杀酚、波尔多液等药剂,这些药剂不能使用。

除了做好稻田养蟹的基本设施工程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技术关键:

(1)清田消毒?

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如为盐碱地田块,则应改用漂白粉消毒,使稻田中的田水漂白粉呈20ppm的浓度。

(2)栽好水稻?

养蟹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率强的高产单季稻品种。最好采用免耕直播法,以减少田内浮泥数量。如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大规格蟹种?

直播法播种的水稻在三叶期后,移栽法定植的水稻在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体重为20~30克的大规格蟹种,亩放300~500只。

(4)水稻栽培管理

①施肥

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最佳。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不宜用碳铵,每次每亩用量控制在7.5~10公斤以内。

②水浆管理?

养蟹稻田,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如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烤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③做好预防

河蟹对农药的毒性比鱼类更敏感,因此稻田养蟹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对河蟹毒性强的农药。如确需施用,必须选用毒性低的农药;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和规律,对症下药;用药方法要采用喷施,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前,应降低水位,使蟹进入蟹沟和蟹溜内,施药后应换水,以降低田间水体农药的浓度;分批隔日喷施,以减少农药对河蟹的危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