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怎么样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科普教育基地。
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占地1300亩,划分为智能温室展示区、日光温室展示区、露地展示区三个功能区。园区以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聚集国际国内掌握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展示国际国内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示范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全力打造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种展示、技术示范、合作交流基地。
一、智能温室展示区
智能温室区已建成工厂化育苗馆、梦幻花卉馆、超级菜园、西部特色馆、无土栽培馆和现代农业创意馆等六个展室馆,总面积20736平方米。
1、工厂化育苗馆
本馆利用现代化的育苗设施和国内外最先进的现代育苗技术,以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展示种苗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设施化生产。分为推介区、基质展览区、台湾农特产品展区、播种室、催芽室、苗木盆栽栽培区和炼苗区七个功能区。
展馆采用从台湾引进的全自动化播种机播种,以及自行研发的有机介质,使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分季节进行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品种,一品红、仙客来、郁金香、蝴蝶兰、菊花、三色堇等花卉和西瓜、甜瓜等瓜类育苗。
2、梦幻花卉馆
梦幻花卉馆体现“奇、美、全”三个核心,以花为主题,创造一个供人参观、休闲、科普、娱乐及经营的现代花卉园艺展览馆。展馆分为彩廊迭翠区、花美术馆展示区、密封主题花卉区、鸟语国花林休憩区,整体以“一轴、一环”的布局形式,以彩虹长廊为主轴线,以温室内部主要游览线路为环线,将空间有机的融合。
该馆以无土栽培技术为核心,以各种特殊的形式和形态展示各种花卉,展示梦幻般花的海洋。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水生栽培、立柱栽培、伞面栽培、墙面栽培、坡面栽培,展示的花卉包括观花植物、观叶植物、水生植物、仙人掌及多浆植物、精品兰花、珍奇花卉、盆景和组合盆栽花卉、芳香植物等8大类200余个品种。
3、超级菜园
本馆以设施蔬菜新技术生产展示为手段,将设施蔬菜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以实景形式展示在游客面前,增强农业生产的现场性、科普性和示范性,让参观者体会高科技现代农业的魅力。
该馆采用立柱栽培、袋栽、盆栽、槽栽等不同栽培形式,集中展示生菜、黄瓜、西瓜、甜瓜、彩椒、番茄等6大类14个瓜果类蔬菜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4、无土栽培馆
本馆充分利用现代设施提供的环境控制条件,应用栽培技术的创新成果,展示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的新、奇、特蔬菜新品种。
该馆应用的关键技术有槽式基质栽培、箱式基质栽培、高糖低段密植栽培、集雨型生态栽培、便携式盒装菜生产、新式墙体栽培、立柱栽培、高架式漂浮培、平式管道栽培、立式管道栽培、新型平式管道栽培、新型立式管道栽培、雾培、多层细叶栽培等。
整个馆融合园林景观的布局及造景手法,另外增添了休闲品茶的空间,将休闲、娱乐、参观、科普、品茶等多元素合为一体。
5、西部特色馆
本馆以西部特有品种展示为主题,通过现代栽培技术,展现古老人文智慧的传承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本馆空间布局是将藏、滇、新、陕等西部特色区域为主要空间构成要素,以中国西部版图布局为基础,分为以展示青藏高原为主的西部特色中草药的雪域药源;以展示西南特色花卉品种为主的滇西映像;以展示戈壁沙漠节水农业工程、特色瓜果品种为主的西域慧都;以及以展示西部野生蔬菜、小杂粮特色作物为主的原野绿洲。
通过应用管道栽培、梯田、沙培、火山岩培、石砾栽培、雾培、潮汐式、立柱、墙体栽培、槽式基质栽培、水培等多种现代栽培方式,展示西部特有的中药材、食用花卉、芳香植物、木本蔬菜、野生蔬菜、西部特色瓜果等60余个品种。
6、现代农业创意馆
本馆是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智能化、特色化农产品。主要包括新式立体果菜叶菜栽培展示区、廊架管道栽培区、立柱栽培区、空中结薯展示、人工光种植太空舱展示区、未来绿色家园展示区、远缘嫁接技术展示区、售卖区、水生蔬菜种植区、休闲设施展示区等十个主题。
通过应用果菜、叶菜复合型雾培、管道栽培、立柱栽培、DFT水培、漂浮培、远缘嫁接技术、红薯空中结果技术、红薯换根技术、红薯多余营养截留技术、墙体栽培、人工光植物工厂栽培技术等多种栽培方式和技术,将蔬菜种植与观赏有机结合,展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二、日光温室展示区
该区主要展示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不同类型日光温室以及最新材料、节水灌溉设备和设施。通过日光温室集中展示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的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设施蔬菜最新品种、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该区主要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使其成为技术领先、人才聚集的国际化技术研发、示范和培训基地。
目前已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日光温室23栋,主要进行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进、展示和示范。
三、露地展示区
露地展示区占地总面积800余亩,包括苹果、石榴等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小区、粮食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药用作物、饲料与绿肥作物和蔬菜、花卉等植物新品种展示区。种质资源保存小区主要展示我国北方果树方面丰富的种质资源,展示形式以实物栽培展示为主,配0版说明,阐明科学意义,追溯科技内涵,挖掘文化底蕴;新品种展示小区主要展示作物栽培新品种,以品种比较,品种鉴定为手段,吸引全国的育种专家和种业企业入园参与,借此契机,每年召开若干次全国性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的新品种观摩会和信息发布会。
今后,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将继续引进国内外最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坚实的农业技术研发基础、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科学的分析系统等优势,不断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选育出优秀的有竞争力的种子品种,帮助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1)菌棒伴栽选择优质菌棒,运到栽培场。挖深30cm,宽60cm的栽培坑,底部整平,撒一层树叶,在树叶上平放菌棒5根,间距3~4cm,用土填充菌棒间隙,埋至菌棒一半时,整平间隙的填土,将种麻放于菌棒两侧的空隙中,每个种麻相距15cm左右。另外,菌棒的两端也各放一个,填土至高出菌棒2cm。然后再按上述方法再栽一层,最后覆土6~10cm,盖一层树叶、青草或农作物秸秆保湿。采用此法栽培天麻接菌率高,产量稳定。但因蜜环菌在木材上生长的时间较长,木材的营养消耗大,栽培的后期营养供给不足,影响产量的提高。
(2)菌棒加新棒栽培此法是在菌棒伴栽的基础上改进的。栽培时,每隔1根菌棒添加1根新鲜木棒。其他同菌棒伴栽。此种方法栽培之后,菌棒上的蜜环菌先与天麻的种麻建立营养关系,为天麻提供营养,同时菌棒上的蜜环菌侵染新木材,在5~6月天麻快速生长需要大量营养时,新菌棒上已繁殖大量的蜜环菌,可为天麻提供充足的营养,到栽培后期老菌棒的营养大量用完时,新菌棒可继续为天麻提供营养,因而保证了天麻营养的全程供给。但由于栽培初期,蜜环菌的菌索密度相对较低,特别是菌棒上蜜环菌不太旺盛时,可能造成天麻的接菌困难或初期营养供应不足。
(3)菌棒加新棒加菌枝栽培为了克服上述栽培方法中天麻接菌较慢及前期营养供应不足的缺点,采用菌棒加新棒栽培时,在种麻的间隙加入一定量的菌枝及新鲜树枝,且使菌枝的断面头朝向种麻,这样长出的蜜环菌首先与种麻接触建立营养关系,菌枝的营养大量消耗完时,菌材上的蜜环菌可及时补充。采用此种栽培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天麻的产量。
(4)老棒加新棒栽培此法是利用上年生产之后天麻窝(床)里的老菌棒代替菌棒栽培天麻,其余方法与上同。采用此种方法可以节约木材,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同时又不需培养菌材,省时省工,节约时间。但往往造成杂菌、病虫害传染及后期营养供应不良,也会导致蜜环菌的菌种退化。此种方法在天麻产区广泛应用,建议栽培者采用此种方法时要严格选择老菌棒,同时添加一些较粗的树枝及少量菌枝。
(5)固定菌床栽培此法是采用提前培养好的固定菌床栽培的一种方法。栽培天麻时,挖开菌床检查,拿出上层菌棒,如果发现有杂菌严重污染,则弃之不用。若菌床中有个别轻微感染杂菌时,应用优质菌棒换出污染的菌棒,下层的菌棒不动,在下层的菌棒间用小铁铲于栽培天麻的位置处挖一小洞,放入种天麻,盖土至与棒平,铺一层树叶后再栽上层。上层的栽法与菌棒伴栽相同。固定菌床栽培的最大优点是栽培时下层的菌床不动,蜜环菌的损伤很小,栽培后能很快与天麻建立营养关系,接菌率高,可延长天麻的生长期,提高产量。另外有利于劳力分配,在6~8月农闲时期,可以预先培养菌床,在天麻栽培时,省去了菌棒的运输,节约时间,同时减少运输造成蜜环菌的损伤,减少杂菌污染,即使培养菌床被污染,损失只有一窝,不会影响生产计划。但此种方法占地面积较大,若遇到干旱年份,灌溉困难,不利于管理。
(6)隔窝栽培即把固定菌床挖开,取出上层菌棒,在菌床的旁边就近挖坑按菌材+新材的方法栽培一窝。然后在原菌床的下层中隔一取一,把种麻靠近菌材摆放,将新鲜木棒放入取掉菌材的空隙处,填土与菌棒平。上层栽培与菌棒加新棒相同。此种方法具有固定菌床栽培与菌棒加新棒栽培的共同优点,且克服了大坑(畦)栽培菌材容易感染的弊端。栽培时若能再加一些新鲜树枝及菌枝效果会更好。
(7)天麻的设施栽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麻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的不断认识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很快,天麻的设施栽培愈来愈多,有温室栽培、大棚栽培、室内栽培、窑洞及防空洞栽培等。其中以温室栽培及室内栽培采用的最多。在设施栽培中又分为床栽、箱栽及袋栽等形式。在此仅介绍箱栽与袋栽。
①箱栽。天麻的栽培箱有塑料专用箱、木箱及竹框等多种形式。塑料专用箱质轻、耐用、容易搬运,不易发霉污染菌材及栽培场地,具有多种优点。木箱造价低廉,但容易发霉,较重不易搬动,一般只能用2~3年。竹框质轻,价格低廉,但易变形。栽培时,先在箱底铺一层调湿的河沙、干净的砂壤土或消毒后的腐殖土1~2cm,其余栽培方法同菌棒伴栽法。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水分管理与通气。
②袋栽。袋栽法一般是采用塑料袋为容器,以木屑、玉米芯、阔叶树树枝等基质栽培天麻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廉,保水透气,易于移动等优点。适合发展立体规模化生产。通常采用折径30~35cm,长45~50cm,厚0.04~0.06mm的聚乙烯塑料袋。栽培时,先给袋底铺2~3cm的调湿粗河沙,然后整齐的摆放2~3cm的新鲜树枝,树枝上摆放一些菌枝,菌枝上放种麻,然后用湿沙填实缝隙。依上述方法,填装培养基料30~35cm,摇动袋子,使沙子填满缝隙,最后上面覆盖5~6cm的湿沙,用小夹夹住袋口即可保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