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地盐碱化原因
问题一:描述我国盐碱地的分布特征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名的国家中位居第三。中国盐碱地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在内的17个省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
1.东部滨海盐土与海涂
估计在15米等深线的浅海与滩涂有2.1亿亩。长江口以北的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诸省市海滨盐土面积达1500万亩。据江苏省有关资料报道,江苏省滩涂面积980万亩。海滨盐土特征是整个土体盐分含量高,盐分组成以氯化物为主。
长江以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滨海盐土面积小。这里降雨量大,土壤淋洗作用强,土地收海水浸渍而形成的滨海盐土,通过雨水洗盐,逐渐淡化成盐渍化土壤。1米土体的平均含盐量小于0.6%。受树林生物群落的影响形成酸性盐碱土,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土壤呈微酸性。
2.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
据卫星资料测算,大概有2000万亩。经过长期以来的治理和改良,面积大大缩小。表层形成1-2cm厚的盐结皮,含盐量在1%以上,结皮以下土层内盐分含量下降到0.1%左右。
3.东北平原的盐渍土
以松嫩平原最多。据东北三省统计,共有盐土和碱土4795.9万亩。其中开发利用的有2100万亩。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碱化土,土体含盐量不高,含有碳酸钠、重碳酸钠,PH值很高,对植物的毒性大,有很多斑状的光板地。但这里的盐土、碱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性能好,一旦开发利用,作物产量很高。
4.半漠内陆盐土
包括内蒙的河套灌区、宁夏银川灌区、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准葛尔盆地等,共有数千万亩。盐碱组分复杂。宁夏银川平原有大面积碱化土。
5.青新极端干旱盐土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有几千万亩盐碱地。成片分布面积很大。土壤含盐量高,地表往往形成厚硬的盐结壳。整个剖面含盐量度很高。
问题二:地理必修二 一、人口与城市
1、人口增长模式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人口增长的阶段对比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A) 加速增长阶段(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过渡”模式 “低低低”模式
特
点 出生率 高 较高 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 高 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波动大 提高,高 逐渐降低 低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 欧洲发达国家现在
典型地区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德国、英国、法国等国
2、人口迁移
⑴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原因
原始社会 追逐生活资料
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流向
①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旧大陆”和“新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
②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
③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①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洲
②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 具体表现
政治原因 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分国界,人口相互迁移
②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
③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经济原因 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
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新兴工业城市转移
举例:“我国80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20世纪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大人口流动――“民工流”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⑴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人口珐理容量: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是一个理想值。
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研究估算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8-9亿人。
4、城市空间结构
⑴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
城市功能区 分布特点
商业区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⑵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① 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
问题三:为什么东北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 高考地理必修知识总结(完美)
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和区域差异
在中国三大自然区:
原因:纬度的分布情况陆地和海上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的自然差异
天然地理标志的土壤,植被的五大要素:自然区域(镜像)
水文
3:基本面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地带
分割线400毫米沉淀线,昆仑山 - 铝
位置在金山 - 祁连山区在东部海滨45%幽静的内陆,周围山高30%,西南的青藏高原25%
因为
或
/>环
情况形平原到盆地风沙地貌的高原地貌,高原,丘陵,水,山,寒冻风化地貌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高寒气候:温度低,白天和黑夜的温差,风,太阳辐射强
水文特征外流河,主要是雨水灌溉的内流河,人工湖,冰川外部流动河源,泻湖
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草甸土,荒漠土(有机质,盐)原土
植被北方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类生活
移动最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的条件下
人多地少缺水,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的低温和盐碱化,空气稀薄,风,水短缺,产生深远的影响崎岖的地形
弱势文化
经济发展落后
/>的补充
负责西南和青藏高原无法访问的
西南地区(这是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青藏高寒地区:(1)地形崎岖高寒缺氧
永久冻土发展
内部差异,东部(1)季风区,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0°C等温线
秦岭 - 淮河暖温带和亚热带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湿润区,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如图)
自然环境的人类活动
地形气候河流
耕地作物的古果住宅>
问题四:南水北调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1.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
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2、血吸虫病区北移
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
3、移民环境问题
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4、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坝盯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采取综合补偿措施后,可以基本消除不利影响。
5、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0米,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采取建设梯级枢纽后可以消除。
6、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引水规模500立方米每秒),对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采取引江济汉(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补水,可以避免或减轻其不利影响
问题五:为什么尽力了总是学不好? 你有没有试过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寻找一下你自己学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可能会好点,也许你是思想上压力太大了,虽然每天都在认真看书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效率有多高,你是不是每次都能看的进去,注意劳役结合,早上起来锻炼身体,这样会增加效果的!试试!不过这只是我的个人风见意!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以河水含沙量高和历史上水灾频繁而举世闻名。
流域概况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 灌溉 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 水土流失 严重,是黄河洪水 泥沙的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百度地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