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代农业该如何发展?
1、农村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中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平均值为8.9%,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广义上的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副业等五种产业形式。前瞻初步统计2021年的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9.7%,预测2022年,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10.7%,至2027年渗透率约为16.8%。
总体分析来看,目前智慧农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中,主要为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上,农业数字经济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林、渔、农、畜,低于绝大多数服务业和工业行业,农业数字化转型仍相对滞后,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农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未来智慧农业的需求将不断攀升。
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2018年上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了59.2%,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9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6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较2021年12月提升1.2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以及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预计未来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将进一步上升。
2、智慧农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然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小以及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应用智能期数打造智慧农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毫无疑问,农业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智慧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和趋势
按照国家部署,从当前到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针对农业“新基建”、智慧种养、智慧供应链、农业智能信息服务、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产业化等方向,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总体思路,开展重点建设。
据《面向2035年智慧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数字化水平以及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等逐步提高。具体而言,预计大田、设施、畜禽、水产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分别达到25%、45%、50%、30%,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超过40%,实现质量安全追溯的农产品占比超过25%,农业数字经济占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5%,行政村电子商务站点覆盖率不低于85%。
注:除特别标注外,基期值均为2019年数据。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将是未来研究核心。形成包括物联网标准、智慧硬件(传感器、农业机器人等)的统一开发技术标准,优化数据传输方式,既保证效率,又确保稳定和安全。目前研究集中在数据的采集过程,而对数据处理、挖掘研究较少,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数据融合、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方法将是研究的重点;如何实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并在生产中开发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物联网一体的技术平台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甘洛县坪坝乡巴洛村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二)项目地点:坪坝乡巴洛村2.3组果园及中药材种植基地。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解决巴洛村300亩李子、50亩大樱桃、80亩红富士苹果、30亩红赛果、250亩花椒和120亩中药材的灌溉、机耕便道等问题,集中打造巴洛村果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提升果园及中药材产品质量和数量,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转变,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带动老百姓发展水果和中药材产业,最终实现巴洛村乃至坪坝乡水果和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5立方水塔2个,100立方蓄水池3个,可灌溉830亩果园及中药材的喷灌设施设备1套、作业便道2千米。本项目总投资需56万元。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村委会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程序和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已批准的项目计划、设计、工程建设进度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建立专帐进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公示,接受相关部门及村民的监督管理,切实将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政治效益。
二、巴洛村基本情况
(一)巴洛村概况
坪坝乡巴洛村位于甘洛县西北部山区,距离县城80公里,海拔1950米,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农林牧业村。巴洛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5℃,生长期年平均200天,无霜期年平均195天,最长226天,最短165天。0℃以上持续期286天(一般为2月20日~1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885毫米。
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90户350人(实有居住人口65户,205人),其中贫困户60户,185人。现有耕地2100亩,林地3600亩。农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以李子、花椒、苹果、大樱桃及中药材为主。畜牧以猪、牛、羊、鸡为主。2017年末牛存栏50头,出栏12头;
猪存栏160头,出栏156头;
羊存栏850头,出栏218头;
鸡3200只,出栏2100只。2013年建有覆盖全村的水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甘洛县富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2300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8年预计脱贫人口52人,2019年退出贫困村,摘掉贫困村帽子。
(二)巴洛致贫原因
巴洛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通讯设施滞后。村上大多数村民都是最近几年从附近自然条件更差的村搬迁过来的贫困户,物质基础薄弱,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土地贫瘠、无支柱产业或是产业缺乏技术支撑没有发展起来、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老百姓发展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是抑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从具体情况来看,婚丧嫁娶费用、因病透支家庭开支欠下外债等是导致老百姓返贫的重要原因。没有致富产业,年轻劳动基本外出务工,到相对发达地区安家落户,剩余的就基本是3869人员。
三、项目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巴洛村水果、中药材发展现状:巴洛村现有各类果树710亩,其中可采摘集中的果园有480亩,果树品种均为新品种,现市场行情较好。
2.巴洛村水果、中药材发展优势:巴洛属高山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比较充足。巴洛村远离污染,具有阳光、空气、土地、水源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检测,巴洛水果、中药材品质已达国家有机标准,目前销售供不应求。
3.巴洛村水果、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一是果农不懂果树的经营管理,仅凭经验,管理粗放,产量极低;
二是欠缺少果树的修剪技术,村上仅有几个人懂得果树修剪技术,但也仅凭自身摸索;
三是老百姓没从水果中尝到甜头,积极性不高;
四是水果、中药材种植不成规模,形不成产业,创不了品牌;
五是巴洛气候干燥,降雨量少,果树处于半干渴状况,需引水喷灌。
4.巴洛村水果、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村请了富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每季度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教种植户对果树进行修剪,提供技术服务、产业指导、品牌包装、产品销售。一方面从现有可采摘水果、中药材的710亩做起,本着做有机产品走中高端产品路线的理念,切实实行规范化管理,从提高产量、提提高收入、建设标准化果园做起,打造坪坝乡水果、中药材产业的标杆,用效益说话,引领老百姓自发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另一方面初步选定脆红李、五月脆、汶川大苦李、当归四种适合高海拔种植的产品,用最经济、最见效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实现规模化种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巴洛村2019年脱贫时间在即,产业发展时不我待。巴洛村老百姓具有种水果、药材、养鸡的习惯。巴洛村有种植水果、中药材的历史,说明了水果药材在巴洛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巴洛村土质松软、肥厚,无重金属,可达有机标准。水源优质,清澈透明,且远离污染源。产品因海拔高、气候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产品口感和糖分较高。从环境与品质检测结果证明了巴洛村具备了发展有机水果、中药材的先决条件。仅在目前相对落后的水果、中药材管理技术的支撑下,巴洛村每年水果、中药材均无存货,也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巴洛村的水果、中药材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和发展空间。
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巴洛村水果、中药材示范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带动效益,是有效缩短水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巴洛村未实施过农田水利建设,果园区地理位置集偏高,没有水库、没有蓄水池,纯属“靠天吃饭”,农业用水十分困难,灌溉问题一直是抑制巴洛村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喷灌节水灌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中。这项灌溉技术宜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具备节水、节能、易管理等优点,既能满足作物根部对水分的需求,又能调节田间温度和湿度,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喷灌有利于提高水果、中药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园区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四、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种植条件,扩大种植规模,可以增加种植面积420亩,全村达到种植果树778亩,其中:苹果38亩,李子310亩、 樱桃50亩;
增加经济林青花椒、红花椒380亩、中药材472亩。盛果后,水果按产地批发价最低7元/公斤计算,种植水果亩产值达5000元,总产值可以达到389万元。花椒按亩产350斤,单价30元/公斤计算,产值可以达到252万元,中药材亩产2000斤,单价5元/公斤计算,产值可以达到236万元,水果和经济林年及中药材销售收入预计可以达到877万元,人均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2500元,年均增收预计达15000元。实现规模效应后可以提交村集体提留,强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农户收入,特别是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推进脱贫减困,以产业支撑防止脱贫户返贫;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后可以留下部分青壮劳力,减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让社会更加和谐,对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8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