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保护地果树苗木定植模式有几种?

目前,果树保护地栽培中的苗木栽植模式基本上有3种:一是成龄保护栽培,即直接在已有的成龄树上建棚,进行保护地栽培;二是一年一栽制,即每年定植新苗木,经过一个生长季的生长发育,当年冬天或翌年春天扣棚保护栽培,果实采收后,植株弃之不用,重新栽植新苗木,这在葡萄设施栽培上,应用较多且普遍;三是多年一栽制,即栽植建园一次,可进行多年保护地栽培。

保护地果树苗木定植模式有几种?

以上3种栽植制度,第一种由于成龄树园片在定植制度、行向规划、树体结构与大小等方面难以重新调整且多不适合棚室栽培,生产中偶尔采用但不普遍,目前主要在西洋樱桃的保护地栽培中使用。而第二种栽植制度,由于每年更新植株,生产投入大,且产量得不到保证,很容易造成栽培重茬障碍,所以目前也较少采用。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是第三种栽培制度,即多年一栽制。这种栽植方式对苗木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壮苗建园,便于更新”。

第一,壮苗建园。果树保护地栽培时,要求壮苗建园,满足前期效益高的要求。生产中,我们提倡“二年生壮苗建园”,而不提倡“一年生速生苗建园”。第二,便于更新。更新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棚室更新;二是计划密植。壮苗与更新使果树保护地栽培出现了一个新的苗木培育制度,即预备苗技术。所谓预备苗就是事先培育成发育良好,尤其是具备一定花量的壮苗。定植建园后,经保护栽培,生长健壮,当年产量高。另外,为了便于更新,在育壮的基础上,结合容器栽培。预备苗技术包括:①良种优系;②苗木育壮促花;③苗圃整形;④容器栽培。

我国西北地区原有的西洋梨多数品质较差,目前在生产上栽培较多、品质较好的多是从欧美引入的,如巴梨、三季梨、伏茄梨、日面红、茄梨等。树冠大小因品种而异,干性强,寿命较短。幼树生长较旺,枝性软而直立,树冠不开张,多数为圆锥形。盛果期大树,由于结果部位外移下压易使骨干枝开张下垂,生长势减弱,树冠多呈不规则的乱头形。芽体小但很充实。萌芽率高,成枝力较强,枝条容易密挤。骨干枝不耐更新。结果习性因品种差异较大。巴梨、三季梨等短枝发达的品种,易成花,结果早,多在栽后3~4年。短果枝也易形成短果枝群,结果枝级次低,果台枝连续结果能力强;伏茄梨、日面红等短枝不发达的品种,难成花,结果晚,多在栽后5年以上。果枝不易形成短果枝群,结果枝级次高,果台枝连续结果能力差。有些品种有腋花芽结果特性。

整形修剪上,树形应选用疏散分层形、分层开心形等,下层主、侧枝可适当增多。幼树主、侧枝的开张角度不可过大,分别与中心干保持30°和40°左右即可,因枝性软,树大结果负重后容易开张下垂。西洋梨由于对光照要求不高,所以可适当缩小层间距和多留辅养枝。对巴梨、三季梨等易形成短果枝群的品种,宜采用疏旺枝、缓放中庸和弱枝的剪法。对伏茄梨、日面红等不易形成短果枝群的品种,宜用少疏多放的剪法,对强旺枝可先控后放。骨干枝前部下垂后,对背上发出的徒长枝可选一方向较好的强壮枝培养为新枝头,原头仍保留。无徒长枝时,应用顶吊法将枝头抬起,并使上部少留花果尽量保持斜上的姿势。注意对骨干枝不要大更新和疏大枝,以免影响树体寿命,修剪方法的重点应放在维持和保护树势的技术措施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