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稻高产创建调控技术试验

本试验通过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合理构建水稻高产群体,确保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达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产群体指标,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通过高产攻关技术的实施,参试的各品种水稻产量均达到800kg/亩以上。

水稻高产创建调控技术试验

 前言

 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示范和带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2011年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综合利用各种栽培措施,实施水稻高产攻关技术,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合理构建水稻高产群体,确保水稻产量构成要素达到“平方米25穴、每穴25穗、每穗90粒和千粒重25g"的高产群体指标,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这对提高水稻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主要栽培措施

 1.1选择优质品种

 试验品种:空育131;龙粳25;龙粳26

 1.2试验设计大区试验,不设重复,共3个小区,小区面积667m2。

 1.3种子处理、育秧及播种

 攻关田在“两秋、三常年”的基础上全部采用高台钢骨架大棚育秧。用该种方法育出的秧苗素质高,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壮苗标准。并采用钵盘育苗,播前浇透水,压实。

 种子处理:种子经过清选后进行盐水比重选种,盐水比重1.13,选后用清水投洗2-3次。用施保克25m1+0.15%天然芸苔素20ml/100kg种子条件下浸种。浸种后放入催芽器进行催芽。

 播种:4月15日播种,采用人工定量播种器进行播种,每孔3—4粒播后覆土压实,覆地膜。

 1.3插秧

 5月17日进行插秧,人工摆栽规格为插秧规格30*12cm,每穴5-7株。

 1.4施肥技术

 根据品种自身特性结合叶龄跟踪模式进行管理,控N增P、K,分基肥、返青肥、穗肥、粒肥进行施用,施肥总量为45k∥亩,尿素13kg/亩,磷酸二铵10k/亩,硫酸钾12kg/亩,生物硅肥10kg/亩。

 基肥:施N肥为总量的30%,P肥施入量为100%,K肥为施入总量的60%,硅肥为100%。

 返青肥:返青肥施用量为施N肥总量的40%。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施入,分两次施入,在返青后施入施肥总量的30%;其余10%的N肥,看田施用。

 穗肥:在幼穗分化期施入N肥总量的20%+K肥总量的40%充分混合后,统一施入。

 粒肥:在齐穗后,将剩余N肥总量的10%全部施入。

 1.6水稻旱育秧田杂草防治技术

 1.6.1封闭灭草

 水稻秧田播种覆土后,60%新马歇特乳油130ml/亩,兑水15L/亩进行土壤处理。

 1.6.2茎叶灭草

 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10%氰氟草酯(千金)乳油60ml/亩与48%灭草松(排草丹)水剂180ml/亩混配,兑水15ml/亩茎叶处理,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

 1.7水分管理

 整个生育期采用浅水灌溉,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插秧后及时放水扶苗,水深为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早返青。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水层3-5cm,分蘖末期,在有效分蘖达到标准时晒田控蘖,晾田后采用间歇灌溉。出穗后保持浅水层3-5cm,齐穗后转人间歇灌溉,进入腊熟末期再停灌,在黄熟期将水排干。

 1.8健身防病措施

 2%加收米100ml/亩+25%施保克80ml/亩,配合益微叶面肥在拔节一孕穗期进行施用。75%稻艳25g/亩配合益微叶面肥于抽穗前进行施用爱苗30ml/亩配合益微叶面肥于抽穗后20天进行施用。

 1.9适时收获

 在水稻黄化完熟率达到95%以上,水分降低至15%左右时,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获。

 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

 从表2产量构成因素调查表中可以看出,通过以上综合栽培措施,空育131的平方米穗数达715穗,穗粒数为73粒,结实率为89.2%,千粒重达28.5g,实收产量达到812.5k/亩。出米率为71.1%;龙粳26的平方米穗数为639穗,穗粒数为82粒。结实率为87.2%,千粒重达28.7g,实收产量达到803.1k/亩,出米率为68.2%;龙粳25的平方米穗数达773穗,穗粒数为75粒,结实率为88.6%,千粒重为25.6g,实收产量达到815.4k/亩,出米率为70.5%。

 (作者单位:156334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第二管理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9784.html